事情起因是小女孩的家境比較優越,家長覺得只有這麼一個女兒,日常穿著就得嬌貴些,一條小裙子三四千很正常,平時也這麼穿著去幼兒園。
但是有天小女孩其中一條裙子剛穿了一天就被扯壞了,小女孩家長很不高興,直接到幼兒園找了老師,要求對方家長原價賠償。
老師覺得這個要求很合理,就找到了「肇事者」的家長,對方照原價賠了3799元。
但是過了幾天,幼兒園就沒有小孩子願意和小女孩講話了。
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說到底也只是小孩子之間玩鬧扯壞了一條裙子,卻能引發幾百萬人的熱烈討論,並且爭論得不可開交,這就很有趣了。
對於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玩遊戲時拉拉扯扯是很正常的事件,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衣服被扯壞這件事也不是什麼大事。所以這件事中,很難說肇事的孩子和小女孩有什麼錯。
01
對於「原告」家長來說,自己的女兒新買的衣服,只穿了一天就被扯壞,心情當然不好。更有可能,家長在看到女兒衣服被扯壞的時候,自然會以為「女兒可能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在情緒之下就去和幼兒園老師說了這事。這個邏輯也沒什麼問題。
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有家長來投訴,當然要處理,要和「被告」家長溝通此事。這事做得也沒有太大毛病。
「被告」家長得知事件經過後,最終按照3799元的原價賠償,事情做得更是無懈可擊。
其他家長知道了事情後,自然而然就會希望孩子儘量不要去和這個小女孩產生肢體接觸,更不願意招惹類似的是非。於是,小女孩被孤立就是必然的結果。
整件事情的邏輯鏈條無懈可擊,每個人都作出了自認為正確的抉擇,但結果卻是「悲劇」:小女孩被孤立,整個班級的氛圍、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家長之間的關係都受到了傷害。
但這件事中卻藏著很多疑點,解謎這件小事背後的疑點,我們能看清關於社會、教育、家庭的很多底層邏輯。
02
三個為什麼
在討論的過程中,親子學樂的編輯提出了第一個疑問:
①這麼有錢的小女孩為什麼要上這個幼兒園?
從事件來看,小女孩家境優越,隨隨便便買幾千塊的衣服,加上其他衣服、鞋襪、飾品,可能每天都穿著上萬人民幣來幼兒園。
而其他家庭決定敬而遠之,幾千塊的賠償款對他們形成了「震懾」,顯然並非都是大富大貴之家,有很多普通家庭。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發現現在的幼兒園,尤其是公立幼兒園,其中的家庭條件天差地別。
在同一所幼兒園裡,有的學生是劃片進來的,有的是託關係進來的,有的是憑背景進來的。
很多經濟實力雄厚的家庭,有的會選擇讓孩子去「貴族幼兒園」,但也有一些,更願意讓孩子去公立幼兒園。這些公立幼兒園,價格並不貴,但能讓家長更放心。
所以中國很多的幼兒園裡,都會出現豪門子弟和寒門學子共處的情況。這件事中的幼兒園就是其中一所。
②為什麼要穿那麼貴的衣服去幼兒園?
大部分家長是很願意給孩子花錢的,對於家境優越的父母來說,可能覺得給孩子買幾千塊的衣服是很正常的,並不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
對於小女孩的家長來說,自己家的孩子平常就穿這些衣服,難道為了去上幼兒園,還要特意買一些「便宜」的衣服去「裝窮」嗎?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家與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已經非常大了,但人群之間的物理距離卻沒有隔開。
在一個小區裡,很可能既住著身家不菲的拆遷戶、大老闆,也住著群組的打工者。
在一個學校裡,很可能既有苦讀考進來的寒門貴子,也有憑特權和背景進來的權貴二代。
在一個幼兒園裡,也有類似的情況。
於是,「原告」家長覺得穿這些衣服理所應當,其餘家長卻只能選擇「孤立」,畢竟誰也不想用一個月、半個月的工資去賠償這種無妄之災。
③為什麼會被孤立?
幼兒園的家長們信息是很靈通的,這種事件發到網上都能引起這麼多網友的關注,在實際當事人群體中,這種事件更是會在瞬間傳達給所有人。
微信上的交流、幼兒園門口的閒聊、飯後和孩子的交談、和老師的溝通……很快這種事情就會傳到每個媽媽耳朵裡。
儘管人們對於同一事件的想法和思考過程很不一樣,但關於這件事的行動卻會出奇的一致,幾乎所有家長都會和孩子交流,要求孩子不要再去扯那個女孩的衣服,讓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離她遠一點,告誡孩子「她的衣服太貴,我們可賠不起」……於是三天之後,女孩被全面孤立的結果就已成型。
綜上所述,這件小事,其實反映出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貧富差距、社會心理、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深層邏輯。也正因如此,這件小事才能引起大家的強烈關注,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關注的、親身感受到的話題。
03
對孩子來說,什麼最重要
這件事發生之後,大部分網友和我們大部分的編輯,都認同:如果我是孩子家長,可能也會讓孩子離那個女孩遠一些。
儘管很難說女孩家長做了不道德的錯事,但結果卻是必然的。
所以,反思這件事情,對於所有家長來說,有哪些東西是值得思考和借鑑的呢?
① 穿什麼衣服不重要
豆爸家目前的條件非富非貴,但還可以,給孩子買些衣服,即便是貴點的,也是買得起的。但豆豆穿的衣服,卻全部都是「便宜貨」,其中包括奶奶/姥姥買的地攤貨、爸爸/媽媽淘的特價衣服。最近買的最貴的衣物,是因為豆豆報了籃球班,所以買了一雙200多塊的運動鞋,畢竟他最喜歡穿的破洞涼鞋,已經被教練說了好幾回了。
孩子對於衣服,是沒什麼貴賤的認知的。傅首爾曾在《奇葩說》中說過,她想給兒子買一雙很貴的鞋,但兒子最喜歡的鞋是「上面畫著奧特曼」的地攤貨。
對於給孩子的衣服來說,我的觀點就是以舒服和安全為主(豆豆的運動鞋也是因為涼鞋打籃球確實不太安全)。而且小朋友們的身高日新月異,衣服和鞋更是每隔幾個月就要全部更新換代。
買那麼貴的衣服,孩子本身感覺不到,而有貴賤、名牌認知的,其實是父母,花的錢其實是父母為虛榮心買的單。
即便父母有錢,有能力為自己的虛榮心買單,這樣對孩子的價值認知所造成的損害,也會導致弊大於利。
買衣服、穿衣服這種小事,不要當做虛榮心的勳章,把對孩子的愛灌注其中,就可以了。
②比錢和物質更重要的事
在這件事中,很多人之所以看不慣女孩父母的所作所為,更多是因為大家都認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比錢和物質更重要的事情。
而女孩的父母,卻被自己的視界一葉障目,沒有看到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中,天平的兩端,一端是衣服和錢,另一端是友誼、玩耍、關係。
女孩的父母注意到了衣服這一端的價值,忽視了另一端更重要的友誼。
孩子們之間是不會因為磕碰和衣物而結仇的,他們很快就會忘掉這些,擦乾眼淚繼續有說有笑地玩鬧。
那些童真的友誼、玩樂的時光、融洽的關係,是遠比3799塊錢更重要的。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家長,都是如此。
只是,可能某些成年人的視角裡,會把錢看得比其他事情更重要。尤其是對於這個女孩的父母來說,家境優越富足,就更不應該把這件事情看得如此重要了。
我們給孩子傳遞的思想,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這件事中的小女孩,本身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落得一個被孤立的下場,不免讓人感慨:父母做出的決定,後果卻要孩子來承擔。
但我也相信,這種孤立的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小夥伴們每天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可能比父母陪伴的時間更長,更何況這又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只要女孩的父母不再作出過激的反應,隔一段時間,他們之間的隔膜會自然而然地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