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說編年史
導讀:自從張山峰等人一一辭行之後,一行只剩下了四人,陳平安、裴錢、朱斂、石柔,不過,前三人可以打成一片,唯有石柔,一直都在端著,總感覺和陳平安之間隔了很長很長的距離。
對此,如果說屍柔作為山鬼精怪有所不同。所以和陳平安等人格格不入,倒也可以解釋,不過,除此之外,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心性,石柔心性太端著了,總以為自己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所以難和陳平安等人打成一片,甚至連裴錢,和石柔這個陽身女鬼也少有接觸。
這一點,在章節《夫子氣魄》中顯露的尤為真切,特別是文中一句:
「石柔不明白,這有意思嗎?不提裴錢那個孩子,你們一個崔大魔頭的先生,一個遠遊境武夫大宗師,不害臊啊?」
正是因為這這一段,我認為石柔如果不改變,ta(都不知道該用哪個ta)就一直只能是石柔,一定會和陳平安產生隔閡。
在這一個章節中,也算是徹底體現了這一點,一行人,朱斂、裴錢、陳平安三人放下心來,帶著一份童趣真實深刻的體驗了遠遊的樂趣,裴錢,本身就是一個孩子,而陳平安,其實也不過是半大的孩子,至於朱斂,則表現出了一副童趣之心,而至於石柔,從來也沒有融進這個集體過。
除屍柔外,一行三人,該樂呵呵就樂呵呵,該逗趣就逗趣,哪怕是說一些最普通的故事,一樣能夠樂得哈哈大笑,面對山野村落遇上的土狗,裴錢會奔過去使出她的瘋魔劍法和土狗大戰一場,朱斂則會相對的配合,一同去堵截土狗的退路,最後,上演一副不置可否的話面。
最後,遇見村名孩童罵罵咧咧過來了,陳平安還會帶頭腳底抹油,這幅畫面,在我看來才應該是陳平安真正意義上的遠遊,山水之行,該有危機,但同樣也該有樂趣,哪怕沒有,一行人也可以自己創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遠行。
否則的話,類似於早期陳平安太過於悶罐子類型的描寫,雖然也不錯,但是,總感覺少了一個孩子該有的童趣,雖然,隨著陳品安漸漸長大,這份童趣沒了也就沒了,但是,如今不是有裴錢這個十歲大的孩子一路陪伴嗎?
曾經小時候的陳平安實在是太苦了,他沒有享受到這一份童趣,如今,時過境遷之下年齡又已經不在,小說借裴錢這個小女孩還一份童趣給陳平安,這簡直是一副多麼和諧的畫面啊!
最後,對於陳平安的人物塑造形象,究竟是一本正經的夫子形象更好,還是上能夠維穩端莊,下能夠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完全不顧一副讀書人模樣的陳平安更好呢?歡迎評論區留言,長按點讚,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支持。
小小說編年史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