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劍來》中,裴錢這個人物剛出場時,就不怎麼受人喜歡,尤其是和曹晴朗一起出現,曹晴朗的陽光天真和裴錢的乖戾形成鮮明對比。正如裴錢所說的那一句話,陳平安如果有選擇的話,寧願帶上曹晴朗,也不願意帶上裴錢。
真正的人生沒有人能算準一切,正如陳平安到後來才知道,那一片藕花洞天就是那一位大觀道觀。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大道,陳平安在這一處觀道觀做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那兩位和自己的身世十分相似的人。但是陳平安對他們的態度卻始終不一樣。
01君子明善惡,曉是非
如果仔細讀在藕花洞天的那幾章,就會發現曹晴朗和陳平安的身世是如此的相似。而陳平安對於這樣一位為了自己而家破人亡的少年,也給予了當年齊先生對陳平安的那一份善意。正如陳平安是因為齊先生而家破人亡一樣,曹晴朗也是因為陳平安而家破人亡。
在陳平安離開藕花福地時,他更想帶走的是曹晴朗,而非裴錢,然而老道士卻將裴錢和四名已死之人畫像塞給了他,這又是為什麼呢?
曹晴朗
曹晴朗和賠錢的身世有著極大的不同,原本的曹晴朗雖然不是富裕人家,但是依舊是不愁吃穿的;而裴錢不同,她的父親逼母親找別的男人換食物,母親偷偷把食物藏起來自己吃,父親還打算把裴錢賣掉來讓自己吃飽,所以裴錢很早就知道了人間險惡。
所以在裴錢的心中,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而對於曹晴朗而言,家道中落的落差,讓曹晴朗對於人間十分失望。在這個時候陳平安出現在了他們的生命之中。陳平安第一回見到裴錢的時候,他做的事是訓斥了那一個在欺軟怕硬的裴錢。
可以說,曹晴朗是陳平安的善意的一面的話,那麼裴錢就是陳平安心中的那一份惡。道祖讓陳平安帶著賠錢有力的那一條道路,正是讓陳平安在遠遊的路途上去降服心中的那一份惡的過程。什麼是君子,君子並非聖人,他們的心中也會有不願意去按照聖賢書去做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來止住那一份惡念。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所有的果必然有一個因。陳平安知道知道這個道理,也知道裴錢在自己身邊的意義。而教育賠錢的過程,也是在教導自己的新的過程。
在藕花福地中,裴錢見到的陳平安與曹晴朗並行的畫面,像極了宋集薪看到的齊靜春與陳平安並行一幕,而在那個時候開始,曹晴朗的人生走向了不同,而裴錢的人生也走上了另一個道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