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做你的媽媽啦,你再去找一個更有耐心的媽媽吧!」
這是主持人李小萌因為女兒的磨蹭,生氣時說的話。
相信很多父母也跟李小萌一樣,在生活中被孩子的磨蹭折磨到「七竅生煙」,特別是疫情期間,父母指導孩子做作業或者催促孩子上網課的時候,這種感覺可能更為強烈。
「我女兒一寫作業就各種找東西,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上1個小時,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一件小事,都要做很久,我在旁邊看得都快急死了。」
孩子做事磨蹭,說了很多次後依然沒有改進,那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孩子磨蹭的真實原因
家長對於孩子磨蹭如臨大敵,原因無非兩個:磨蹭耽誤了生活的節奏;如果不管,今天的磨蹭可能會變成明天的懶惰。
為什麼孩子會磨蹭?
對於 5 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刻意磨蹭通常並不是懶惰,磨蹭是一種對立。玩遊戲的時候,一個個都勤快著呢。
但對於 5 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磨蹭更多是因他們還無法完全認清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尚不能很好的完成對於未來行為的規劃。
應對孩子磨蹭的原則
對於低孩子來說,解決孩子拖拖拉拉,家長的應對原則無非只有兩個:
首先幫孩子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做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家長們很難回歸到孩子的視角去認識世界。其實孩子並不能很好認知「穿衣服」和「全家一起出門」之間的關係,也不太明白「趕快睡覺」是為了能夠給明天養精蓄銳。
我們有必要幫助孩子解讀——現在做這些,跟他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其次想辦法刺激孩子的行為動機,激發孩子「做點什麼」的身心狀態。
人懶洋洋的時候,肯定不會特別主動地做這做那。一個不在狀態的孩子,也是跟不在狀態的大人一樣,對於一些沒吸引力的事與人,真的提不起啥興趣來。
有時道理太複雜,跟孩子說不通,倒不如直接刺激孩子進入比較好的身心狀態,還更能促進他們緊張起來。
改善孩子磨蹭的具體方法
至於方法,我認為有幾種非常值得採納:
➊ 提前準備
提前準備,恰恰是抗擊磨蹭的良好方法,類似「穿這個還是穿那個」的問題才是最浪費時間的。
上幼兒園,家庭作業頭一天寫好,穿的衣服頭一天挑好拿出來,書包頭一天收拾好。每天起床,該穿哪件該幹什麼,其實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有條不紊也就水到渠成。
選一下明天要穿哪件衣服去學校(甚至包括內褲),這很好,我也非常支持。
畢竟,你只有心裡有數了,到時候才最容易找到節奏。
➋ 給行為增加競技性
孩子未必會喜歡乖乖穿衣服,但孩子總是喜歡遊戲的,而且更喜歡有競技性的遊戲。
很多家長滿心琢磨「讓孩子再睡會兒」,自己拾掇完了才叫孩子起床,然後一個勁嫌棄孩子磨蹭。
其實,你都穿好了,當然嫌他慢了。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呢,為什麼不能把要做的事情變成一次小小的比賽呢?
➌ 解決「如果沒做到又怎樣」的問題
很多家庭裡,孩子是不用為磨蹭「買單」的。他們再磨蹭,家長也會讓他們準時到校,作業寫完,衣服和鞋穿的整整齊齊。
既然磨蹭沒代價,那為什麼還要勤快呢?磨蹭總要有點成本,這才是對勤快的公平。
「苦口婆心」是很多家長的常態,為了讓慢吞吞的孩子做點什麼,家長們有時會變成《大話西遊》裡面的唐僧。提要求有時候變成了碎碎念,力度與效果就會打折扣。
讓孩子幹啥你就說,提要求不要變成了老太太又臭又長的裹腳布。軍隊裡,每一個命令都很直接「稍息!立正!向右轉!」讓人聽了就想跟著動。
在家裡也應該借鑑,提要求,你不用嚴厲,但你有必要做到夠直接。
Professor點評:
「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當我們放慢腳步,或許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很多天賦與優勢。父母不妨耐心一點,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每一點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