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量又足的TLC固態,Orico奧睿科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 評測

2020-12-17 我們一起去捉水母

大家吼,水母又和大家見面了。

前言:

因為工作需要,電腦和移動硬碟的容量越來越捉襟見肘,於是水母就物色升級一下自己存儲設備。最後選擇了購買奧睿科的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硬碟盒,為什麼選擇NVMe固態,還是因為價格方面差不太多,速度上NVMe固態更快,即使之後不需要當移動硬碟,用來升級電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M.2的固態有兩種一種是比較老的M.2 SATA接口,一種是更新的M.2 PCIE接口,兩者因為傳輸協議的不同,在讀寫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區別,當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電腦來進行選擇,以免買回來不能使用,水母用來當移動硬碟所以首選還是更快的M.2 NVMe固態硬碟。

開箱:

水母買過的各種各樣的固態硬碟和硬碟盒也是相當的多了,之前買的這個mSATA移動硬碟盒還是非常不錯的,現在依舊在用。

像M.2固態水母之前買過幾次散片,現在硬碟價格越來越便宜,也沒必要在買散片了,奧睿科這款M.2 NVMe固態有5年質保,以換代修,這點還是非常重要的。買過用過那麼多固態,高端低端都說不好會有掉盤壞盤的情況發生,誰也不是歐皇,至於什麼MLC、QLC還是TLC,其實更長的質保,壞了可以免費換新還有性價比才是關鍵。

和固態硬碟、硬碟盒一起還購買了個USB手持小風扇,夏日必備消暑利器。奧睿科包裝的設計語言還挺統一,產品圖簡單直接,就是感覺缺少了份精緻。

包裝背面則是產品規格和一些簡單的介紹信息。

藍白色的包裝還是非常清爽的,產品屬性特徵都是英文標註。

硬質塑料盒固定包裝保證了在運輸過程中不會被暴力磕碰。

硬碟有防靜電袋保護。

來張全家福,奧睿科迅龍系列固態硬碟的附件非常豐富,包括鋁合金材質的散熱馬甲、散熱矽膠、螺絲刀、說明書等。

散熱馬甲屬於比較厚的那種,適用於臺式機主板M.2硬碟位散熱使用,可以用附帶的皮筋固定。

512G儲存視頻和圖片素材是夠用了,容量大了就是爽,到時候把電腦的固態也升級一下,主要懶狗不想再折騰搬數據。

奧睿科迅龍系列固態硬碟搭載了慧榮SMI專業級主控晶片,採用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工藝,同時支持LDPC ECC校錯機制,可以有效延長SSD壽命,同時還支持DevSleep省電模式、NCQ原生命令序列、Trim等功能,大幅度加快電腦開關機速度,縮短程序響應、加載時間,進一步提升SSD性能以及使用壽命。

2020年的今天,這個價位的大容量固態硬碟很多都使用的是QLC快閃記憶體,本身QLC的出現就不是要代替TLC的,而是幹掉機械硬碟的,QLC快閃記憶體的出現也降低了SSD的製造成本,但是QLC連續讀寫性能卻很差,寫入超過SLC模擬緩存後速度會掉到機械硬碟的速度,這也是被大家所詬病的。奧睿科的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儲存密度高於一般2D快閃記憶體,壽命和耐久度也是同容量點下QLC顆粒的三倍,擁有更高速的穩定性,同時奧睿科作為WD西數的戰略合作夥伴,在快閃記憶體和硬碟方面也有不少優勢。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來理解2D NAND和3D NAND技藝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D NAND就如同在一塊有限的平面上建立的數間平房,這些平房整齊排列,但是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平房的數量不斷井噴,可最終這塊面積有限的平面只能容納一定數量的平房而無法繼續增加;

3D NAND則就如同在同一塊平面上蓋起的樓房,在同樣的平面中,樓房的容積率卻遠遠高於平房,因而它能提供更多的空間,也就是提供了更大的存儲空間,而32層、48層以及64層,則就是這些樓房的高度,一共堆疊了多少層。

接下來就來看看一起購買的硬碟盒。

配件方面除奧睿科M.2透明固態移動硬碟盒本體外,還有安裝使用說明書、固定螺絲、螺絲刀、散熱矽膠以及C to C、C to A連接線,兩種不同接口的連接線也滿足了新舊電腦不同接口的需求,當然不同接口存在不同協議的差異,最大傳輸速率也不相同。

安裝前來張全家福,對了這兩把螺絲的批頭並不一樣。

在透明固態硬碟的正面,有一片黑色金散熱片裸露在外,散熱片內部接觸SSD,外部直接接觸空氣,給NVMe M.2 SSD帶來了更好的散熱。

「透明探索版」還是非常帥的,拿在手上科技感十足。

剛開始我以為要拆掉散熱外殼才能安裝固態硬碟,實際這款硬碟盒採用側滑開蓋的方式,非常巧妙。

PCB板採用的是雙面設計,電器元件大部分放置在背部,包括主控晶片和電感等,做為硬碟盒的核心就是主控,奧睿科這款硬碟盒主控採用JMicron智微的JMS583主控晶片,也就是那款第一顆成功量產的USB 3.1 Gen2轉PCIe/NVMe橋接晶片,是一顆將USB 3.1 Gen 2轉PCI-E 3.0 x2的橋接晶片,而且還支持SSD TRIM指令,支持NVMe 1.3,最高傳輸帶寬可支持10Gbps。

背面鎖上螺絲,固定好硬碟;一面貼合硬碟,一面貼合導熱金屬板;最後插入盒中,合上後蓋即可。

使用體驗:

安裝完成後,我們來實測一下它的表現究竟如何。

首先先用DiskGenius給硬碟分個區,這大容量,瞬間舒服了。

通過CrystalDisk Info可以大致了解這塊固態硬碟的運行情況。傳輸接口支持UASP標準協議,由於協議層轉換無法查看固態硬碟的傳輸模式,即使運行在PCI-E 3.0 x2通道下基本不存在速度瓶頸。由於有散熱馬甲的加持,溫度方面控制在51°C左右,比我正在用的東芝M.2溫度還要低一些。

速度方面通過Disk speed Test軟體使用C to C數據線連接MacBook Pro,在USB3.1 Gen2傳輸協議下,奧睿科迅龍系列固態硬碟+奧睿科M.2 NVMe固態硬碟組合,讀取和寫入速度均在900MB/s左右,這個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同時也不用擔心像QLC一樣用完SLC緩存後掉速的情況,實測幾十G的視頻文件傳輸,沒有出現掉速的現象。

由於經常要多臺電腦相互拷貝讀取,除了USB3.1傳輸協議的設備外還有很多USB3.0的設備,通過AS SSD Benchmark和實際文件拷貝測試,在USB3.0下的傳輸也非常穩定。

總結:

這段時間用下來,對奧睿科這款固態硬碟和硬碟盒還是非常方便的,M.2的尺寸小巧便捷,傳輸速度也達到了理想水平,做為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價格也非常美麗,同時還有5年的超長換新質保,不論做為系統盤還是倉儲盤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SLC的時代已經過去,TLC的性價比也讓很多人放棄MLC,再到現在的QLC取代HDD,大容量低成本以及體積輕巧的固態SSD使用成本越來越低,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不同的產品,不要讓一塊固態SSD買出了信仰,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性能強悍——奧睿科M_2 NVMe & SATA 固態硬碟盒
    然後是固態的超高寫入讀取速度,平均讀寫水平都能達到400m/s左右,而機械硬碟的最高7200轉,也不過可憐159m/s左右。最後就是體積,固態有nvme與sata,就算是體積稍大的sata也比筆記本機械硬碟小,nvme就更不用說了,體積甚至比一張銀行卡還要小。
  • 給NVME SSD安個家,Orico奧睿科M.2 NVME硬碟盒體驗
    相信很多朋友喜歡用優盤來進行數據交換,當然,除了優盤,我們還可以使用移動硬碟、硬碟盒+硬碟的方式來搭建移動存儲;最近,韻書就入手了奧睿科 M.2 NVME硬碟盒+奧睿科迅龍M.2固態硬碟,用來交換藍光電影、4K視頻、大文件等等大數據的備份傳輸,試了一下效果,看看如何?
  • orico固態硬碟體驗:不支持蘋果手機,卻是蘋果用戶的急需品
    而我在選購固態硬碟的時候,發現奧睿科(ORICO)移動固態硬碟IV300居然打出了 「支持帶有OTG功能的Type——C手機連接,不支持蘋果手機」 有意思了!這是實力抵制蘋果嗎?講真,就憑這句話,不放入購物車,直接下單。我選擇是500G容量的款,畢竟250G都499了,加兩百元,容量直接翻倍。
  • 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固態硬碟評測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十八線老編內存持續跌價2年,原本預期明年下半年才可能止跌回升,但據小道消息某些特定類型的內存率先拉開漲價之門,利基型內存明年甚至要漲40%之多。為了趕上尾車,最近入手了一款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
  • Orico雙盤位M.2固態硬碟盒評測:多盤對拷方便好用
    現在的固態硬碟是越來越便宜了,尤其是當家裡固態硬碟比較多的時候,相互之前拷數據可能會有點麻煩。 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採用的全鋁合金的材質製作,這樣不僅質感更好,更耐用,並且也可以更好的散熱,因為雙M2口的固態硬碟發熱量可能會比一般的單條M2 SSD使用要高,
  • 奧睿科M.2固態移動硬碟體驗:讓你的M.2固態硬碟如獲新生
    電腦硬體由於性能跟不上等各種原因隨著時間不斷升級,升級頻率最高的要數電腦內的內存和硬碟了。畢竟更換處理器需要牽扯的硬體太多,中等性能的處理器能支撐三年左右不成問題。內存容量和數量通常是往上增加,只要主板內存插槽數量足夠的話。而M.2固態硬碟則不同,主板中一般只配備一個M.2接口,升級M.2固態硬碟意味著必須將舊的拆下來。
  • ORICO M2PG-C3硬碟盒評測:M2固態硬碟的好伴侶
    近日拿了一塊雷克沙的M.2 NM610固態硬碟,一直琢磨著給它配個硬碟盒,作為移動硬碟單獨使用,畢竟M2固態硬碟無論是體積方面,還是傳輸速度方面,相比傳統移動硬碟具有更大的優勢,所以在某貓一番搜索最終拿下ORICO M2PG-C3硬碟盒,這款硬碟盒不僅外觀漂亮大氣,運行速度和穩定性也相當不錯,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吧!
  • 用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評測:慧榮主控
    內存持續跌價2年,原本預期明年下半年才可能止跌回升,但據小道消息某些特定類型的內存率先拉開漲價之門,利基型內存明年甚至要漲40%之多。為了趕上尾車,最近入手了一款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拿到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之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將其作為某信的聊天記錄存儲盤,實在是受夠了這塊每次在電腦登錄某信要等待60s以上時間戰了4年的機械老爺盤。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卡,等你的聊天記錄空間達到100G以上就有機會體驗到(文章最後分享如何快速還原微信記錄,破解騰訊的小把戲)。用了這麼久,今天也對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做一個評測分享。
  • 炫酷機甲風——ORICO奧睿科M.2 NVME硬碟盒快速體驗
    最早換的固態硬碟,還是SATA接口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更為小巧的M.2接口出現。可是沒有你的電腦主板並不支持M.2接口,買了的固態又該怎麼辦呢?和SATA接口一樣,市場上自然也有支持M.2接口的硬碟盒出現,那麼今天就來一起看看我入手的這款奧睿科 M.2 NVME 硬碟盒吧。開箱我手上這款的具體型號是PBM2-C3,外包裝採用了藍色與白色的配色,正面有產品名稱,右下角藍色的10Gbps是不是最為顯眼?
  • 內置風扇帶顯示,Orico/奧睿科m.2移動硬碟盒體驗
    近年來,由固態硬碟SSD組成的移動硬碟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不僅體積小巧,速度還快,相比U盤,它容量大也便宜,相比普通硬碟,移動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快,體積小。在許多類型的固態硬碟當中,NVME M.2的硬碟無論速度還是體積都勝出,只是價格不那麼讓人滿意,幾天前買了一塊三星的NVME固態SSD,想自己組裝一個移動硬碟,於是挑了一款Orico/奧睿科m.2移動硬碟盒,到底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包裝上,內含,產品主體,0.5米長的C-C和A-C線,說明書,感謝卡,和一個螺絲刀,東西配得還算其全。
  • 移動固態硬碟不經造?三防加持,奧睿科這SSD,實測數據如何?
    在這裡,我們就得依靠固態硬碟了,隨著SSD的普及,移動固態硬碟自然成了最好的選擇。移動固態硬碟,不論是傳輸速率、產品體積都要比移動機械硬碟更有優勢。最近體驗的奧睿科SV100,它居然採用了三防設計,讓其能夠更好的保障數據安全。迅龍-甲SV100定位是戶外移動固態硬碟,從包裝上就能夠看出,它的最外層包裹了一層矽膠材質。
  • 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眾測分享:移動存儲也高速
    ▼盒子尺寸為108mm×34mm×11.5mm,淨重量(未裝固態硬碟前)則為39g,還是比較方便攜帶的。由於是透明的塑料盒,外觀顯得比較通透,一面有藍色鋁合金材質散熱片,來輔助內部的SSD散熱。這塊散熱片除了藍色外還有銀色、藍色和黑色的配色可選擇。這一面接口處還有奧睿科的LOGO。
  • 閒置硬碟何處去,ORICO移動硬碟盒來幫忙
    然而一面是購買移動硬碟怕進坑,一面是升級換代下來的硬碟無所適從,那麼能否將閒置的硬碟利用起來的東西呢?別說還真有。作為orico的老用戶,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款2.5英寸SATA硬碟變「廢」為寶的利器,它就是orico的移動硬碟盒驅動器,僅需21.9元就可以讓你閒置的硬碟化身為移動硬碟,再也不用擔心使用「劣質」移動盤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了。
  • 體驗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
    電腦行業發展至今,機械硬碟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是使用SATA或M.2的SSD固態硬碟,因為他們的讀寫速度更快,工作起來更加的有效率。所以,每個電腦愛好者的家裡可能有著一塊或是數塊的固態硬碟,那麼問題來了,閒置的M.2固態硬碟怎麼辦?
  • 同是高端旗艦原廠顆粒NVMe固態硬碟 為何RD500是最優選
    nvme固態硬碟。在高端旗艦固態硬碟市場,大型存儲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產品很多,但是官方公布的數據並不總是很接近,這給我們的玩家帶來了很多的選擇問題。最近,市場上有四款高端旗艦nvme固態硬碟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它們使用了原裝粒子,價格也差不多。
  • NVME固態搭配USB3.2硬碟盒是什麼神仙體驗?
    從一個從IDE接口硬碟時代過來的人來看,不禁感嘆如今存儲領域的發展之快,隨著M.2 SSD的普及,開始價格高高在上的NVME固態也慢慢變得平易近人,目前的PC和筆電端基本上都配備有M.2接口,M.2 SSD似乎對2.5寸SSD也漸有了取代之勢。
  • 以小博大:奧睿科IV300 移動固態硬碟測試報告
    這些年國產存儲進步很大,好多跨界品牌借著顆粒國產的東風殺入了固態產品圈子,和一眾老牌廠商捉對廝殺,頗有種當年液晶面板國產化之後電視品牌百花齊鳴的味道。其中比較知名的跨界品牌有造家電的康佳、有做機電的超頻三,還有便是今天的主角,賣外設起家的奧睿科了。
  • 高性價比NVMe固態、臺電480G幻影M2固態硬碟評測
    一、前言 最近一段時間固態硬碟的價格非常美麗,之前相對比較高性能的M2 NVMe固態硬碟,價格也逐漸可以接受了。並且,X570主板標配兩個M2插槽,個別高端型號可以去到三個,即使沒有2.5英寸、3.5英寸硬碟的加入,也可以打造一個大容量、高存儲性能的平臺 但是,市面上的M2固態硬碟眾多,想要在這麼多的M2固態硬碟中挑選一個性價比高的,可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臺電NP900C幻影系列M2固態硬碟,就是一款性價比超高的選擇。
  • 阿斯加特、奧睿科、雷克沙三款移動固態硬碟跑分對比,你選擇誰
    現在的移動固態硬碟在外觀設計越來越小巧,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剛需的用戶特別是追求速度的用戶來說,移動NVMe固態硬碟是首選,目前,我手上有三款移動固態硬碟,今天不說別的,就給這三款產品來跑個分,看看差別都在哪裡。
  • 強刷BIOS,支持NVMe SSD引導,大華C900固態硬碟讓老電腦煥發新生
    對於電腦配件細分市場來看,存儲設備的出貨量佔比靠前。而在存儲設備中又以固態硬碟增長最快,而機械硬碟逐年萎縮。知名市場情報公司TrendFocus 分析師認為,「PIC-E接口的SSD未來五年增長將會最快,並且PCI-E接口的SSD平均容量增長也更快,而SATA接口的SSD雖然平均容量也會增長,但是未來市場佔比將會逐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