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十三五」丨我州科技扶貧碩果纍纍

2020-12-19 騰訊網

康巴傳媒(見習記者 德央 文/圖

今(16)日

《甘孜日報》二版

刊發《科技「造血」助脫貧

「十三五」期我州科技扶貧工作紀實》

「十三五」期間,我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累計投入科技項目資金1.36 億元,實施項目303 個。投入科技扶貧專項資金0.89億元,組織實施科技扶貧項目201個。搭建「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19個,建立專家庫1868人,貧困村科技信息員庫3678人,實施精準扶貧和「網際網路+」科技信息服務;建成和在建科技扶貧產業示範基地51個,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農牧產業,直接帶動202個村、2800餘戶、1.5萬餘人脫貧增收,輻射帶動 7.8 萬餘貧困人口脫貧……

回顧「十三五」,我州科技扶貧碩果纍纍,得益於以科技為核心、以科技為引領、以科技為載體,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體現出科技扶貧的精準性、可持續性和有效性,形成了「開發一項,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扶貧開發新格局。

工人們正在得榮葡萄釀酒車間忙碌

科技助力

開闢葡萄種管新模式

秋高氣爽的時節裡,步入得榮縣瓦卡村和因都壩村,田野間隨處可見村民們熱火朝天採摘葡萄的景象,滿載豐收喜悅的三輪車來回馳騁在田間小道。而在葡萄釀酒車間裡,工人們正嫻熟地操作機器,對一串串黑珍珠般的葡萄進行穗選、粒選、脫梗。

這繁忙的景象是種植葡萄10年有餘,飽嘗過葡萄運輸難、保存難的村民們一直所嚮往和期冀的。對此村民們坦言,依靠科技的助力,2017年他們第一次嘗到種植葡萄的「甜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如今這些如玉米粒大小的葡萄已成為村民和貧困戶脫貧的「錢袋子」。

「現在看來,種植釀酒葡萄這條路我們走對了!」提起葡萄產業,瓦卡村和因都壩村的村幹部們也是幸福滿滿。

「以前,政府及相關部門一撥又一撥給貧困戶送了不少錢物,但始終沒能拔掉窮根。」回憶過去,瓦卡村村支書村都至今記憶猶新:「直接把錢和生產物資交到貧困戶手中,最後的結果卻是年年扶貧年年貧……。」

村都和村兩委都認為只有結合科技助推產業,挖掘本地特色、優勢,使其產業真正成為當地長久發展的可持續之路,才是最根本的發展之路。

「國內葡萄首席專家李華教授到實地考察後,認為得榮縣具備世界最具特色的優質葡萄酒的生產條件。我們就想到利用科技種植,聯繫本地企業,共同發展本地葡萄酒產業。」村都說。

2016年12月,瓦卡村金太陽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與得榮舞韻金沙生態酒莊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從此村民們再也不用遠距離運輸銷售葡萄,從田地到生產車間僅僅五分鐘的路程,真正地將酒莊建在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合作單位分工協作、各司其責,同時對村民們加大了科學種植技術的培訓。」得榮縣農技土肥站高級農藝師羅思福指著在田間地頭一排排葡萄架下背著背包忙碌的一群人,繼續說:「他們就是得榮縣農技土肥站的『葡萄種植服務隊』,幾乎兩三天就來村裡開展技術指導。」

產業發展,必須科技引領。近年來,在縣農技土肥站的農藝師、農技員翔實的講解和現場示範培訓下,村民們基本都學會了葡萄的科學種植和管理。同時,該縣科技服務隊與公司還通過啟動科技入戶工作,以「精準扶貧+科技示範入戶」雙入模式相繼開展「科技入戶研究項目+科技指導」,有效推進了得榮縣葡萄科學規範化種植和管理。

「今年我參加培訓後,地裡的葡萄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高,4畝葡萄地產量達2噸多,收入3萬多元。」村民朱一象高興地說。

據了解,目前得榮縣葡萄產業科技成果技術轉化達132項, 2019年,該縣葡萄與葡萄酒產值達600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800餘元。

目前,州科技局還聯合州財政局下達了2020年省級第一批科技扶貧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其中包括省級科技扶貧產業發展示範基地5個,資金500萬元,完成目標166.67%。

共享科技平臺

致富迎來敲門磚

「佳佳,我家牛難產了怎麼辦啊?快幫我聯繫下獸醫。」今年3月16日早上8點,爐霍縣克木村駐村幹部接到村主任牛扎絨布電話。此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出入困難。駐村幹部把希望放在「科技扶貧在線」App上,通過在線報需求,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爐霍縣運管中心管理員選派本地專家立即前往實地解決村民的難題,直接挽回該村民經濟損失1.8萬元。

切身感受到科技扶貧平臺帶來好處的牛扎絨布感嘆道:「這平臺真實用,對我們村民幫助非常大,以後我也要和駐村幹部一起向村民們進行宣傳和講解,讓更多的村民也受益。「

今年5月,九龍縣小金鄉全鄉玉米出現了大規模「生病」的情況,每畝有三分之一的玉米卷芯。找不到原因的小金鄉農技員李鑫堯立刻藉助在線平臺,通過九龍縣科技扶貧在線系統向農藝師吳應山提交技術諮詢,在了解到情況後,吳應山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詢問李鑫堯具體情況,並在查看病株植物圖片後找出了「病因」。根據專家提出的治療方案,農技員指導農民採取人工剝開卷葉露出芯葉,一周後玉米恢復正常,問題得到解決。

而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德格縣年古鄉門達村,村民們為謀致富路,從養到種幾乎都嘗試過,辛勤勞作,最終成果卻不盡如人意。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成為了該村幹部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不甘心將其歸結於地理環境不好的科技幹部最終決定將該村的土壤送到了州農科所分析化驗,當得到結論該村土壤最適合種植馬鈴薯後,找到了「病結所在」的幹部們,加快了脫貧工作開展步伐。2019年,在科技扶貧駐村隊伍幫扶和州農科所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下,門達村開始試種馬鈴薯青薯9號,通過改地改種改技,不僅賦予傳統農產品新的競爭力,也帶動農民增產增收,門達村畝產馬鈴薯青薯9號達到了1200公斤。

「以科技進行種植,馬鈴薯產量翻了番,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說起科技帶來的好收成,該村第一書記楊勇感慨萬千。

自2019年建立「科技扶貧在線」以來, 平臺運行穩定,服務成效明顯,截至目前,我州完成在線技術諮詢服務5.74萬次,為群眾解決了產業發展中的諸多難題。

展望「十四五」

科技蓄力待啟航

展望「十四五」,我州將繼續堅持創新在全州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州、人才強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科技服務民生改善、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生態文明、科技促進社會進步「五大工程」,加快完善縣域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園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建成州級科技館和縣級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奮力實現「十四五」期科技事業開門紅,取得新突破。

在產業發展方面,將圍繞構建現代農業「10+2」產業體系,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核心,以創建農業科技示範區為抓手,加快建設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兩江一河」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產業帶,持續加大對優勢特色農牧業的科技投入,加大院校合作、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支持力度,著力打造「兩江一河」現代農業產業帶。

在民生改善方面,將圍繞群眾最關切、最期盼、最想解決的民生熱點,著力提升民生科技水平。把提升全民科學技術素質納入「十四五」規劃,積極推進科技與醫藥健康工作相結合,全力抓好四川省藏醫醫院建設科技服務工作,強力推動中藏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支持衛生健康領域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支持並指導藏醫藥科研機構創新產品研發。

在鄉村振興方面,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通過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實施一批科技產業項目、建設一批科技示範園區、打造一批科技示範鄉村等措施,讓科技創新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將立足「甘孜州最好的資源是生態」這一定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和決策諮詢專家的作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科技研究,加強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方面的科技創新能力,開展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重點開發一批核心技術和裝備,建設一批示範工程,確保甘孜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社會進步方面,將集中科技系統智力精力,精心編制「十四五」科技規劃及科技中長期規劃,並呼籲省級層面啟動實施「十四五」期科技補短板行動,繼續實施新一輪對口援助行動,以科技創新驅動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數說「十三五」,餘慶教育碩果纍纍
    「十三五」以來,餘慶縣委、縣政府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圍繞「經濟弱縣辦教育強縣」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小縣辦大教育」的圖強之路。全縣教育總體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先後兩次榮獲「國家質量監測縣級優秀組織單位」稱號。2019年12月,餘慶教育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同志等領導批示肯定。
  • 記者走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②丨破繭成蝶振翅飛 「十三五」期我州...
    日前甘孜日報整版報導《破繭成蝶振翅飛「十三五「期我州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回眸》全文如下進入11月,得榮縣高原樹椒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唐劍每天都奔忙在公司和快遞服務點之間——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從粗放發展到綠色崛起「藍逸通過不斷努力,已在甘孜州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格局。」今年5月15日, 藍逸集團——康巴衛視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新品犛牛壯壯奶發布會在成都舉行,州委常委、副州長李興文在儀式上,高度評價康定藍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為我州脫貧攻堅做出的貢獻。
  • 輝煌「十三五」 奮進二十局丨數讀科技篇
    應接不暇的喜訊,紛至沓來的捷報,印證著中鐵二十局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輝煌成就。趨近尾聲即將完美收官的「十三五」,嘹亮著中鐵二十局凱歌高奏的恢弘史詩。凡此過往,皆為序曲。餘音繞梁之際,盤點過去五年的豐收,即為接踵而至的「十四五」伏筆。這正是我們開設《輝煌「十三五」 奮進二十局》系列專題的初衷。
  • 政策研究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
    總的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可以說,這是繼土地改革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在我國貧困地區農村發生的又一次偉大而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堪稱人類遷徙史和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壯舉。
  • 數說「十三五」丨甘孜教育曬出亮眼成績單!
    康巴傳媒( 記者 丁瑤 文/圖) 今(14)日 《甘孜日報》二版 刊發《精心培育 花開滿園 「十三五」期我州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紀實》
  • 兩會直答(18):教育扶貧丨高校教育扶貧,教育、文化、科技"三手抓"!
    對此,兩位來自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有話要說。網友提問: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學校組織有各種支教、下鄉等活動,參加這些活動後,我們覺得高校可更好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幫扶貧困地區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知可否?
  • 數說「十三五」教育成績單
    改革實施「國培計劃」,聚焦鄉村教師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中央財政投入110億元,培訓近900萬人次。在提升層次上,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推動64所師範院校完善U-G-S協同育人機制。加大師範教育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3000元和5000元。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⑨】雲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2位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質量強省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並取得積極成果,對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 全文|國家發改委:「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
    為全面評價各地「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我委於今年下半年組織開展了全面評估核查,核查組共隨機入戶走訪搬遷群眾2333戶9445人,結果表明,搬遷群眾住房質量安全驗收率達100%,子女就學條件改善率達99%、就醫條件改善率達99.87%,「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率達100%,搬遷群眾滿意度達100%。總的看,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
  • 【回眸「十三五」】數說建始教育「成績單」
    教育扶貧全面落實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縣教育資助惠民政策體系實現學段全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高中助學金及免學費、中職助學金及免學費、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等學生資助項目基本實現「應助盡助」「應貸盡貸」,全縣徹底解決了學生因家庭貧困而上不起學的現象。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積極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2020年已進入尾聲,「十四五」大幕即將開啟,文旅頭條推出「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 」專題,展示雲南文旅行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亮點成績;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規劃、新舉措。(哈尼梯田)十三五期間,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對加快推進旅遊轉型升級,促進全域旅遊發展、推進「一部手機遊雲南」建設和「旅遊革命」等各項重大部署,依託州內富集的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加快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為實現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2020畢業季丨鍾吉湧:產業扶貧在桃源
    >攝影是一門年輕的藝術門類,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發展。《產業扶貧在桃源》這組攝影作品是基於美感,藝術的語言輸出,在充分了解攝影的內涵的基礎上去進行的,其作品的內涵包含了很強的時代精神。今年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而脫貧攻堅是個很大的範圍,我選擇了其中產業扶貧這個方面。通過《產業扶貧在桃源》這組攝影作品,表現了湖南省桃源縣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 我州交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綠色答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 我州交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綠色答卷 2020-11-2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湖南丨科技創新添動能
    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指引下,以自創區為核心的湖南科技創新格局,在真抓實幹中跨上了新臺階,為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省科技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保持14%以上的年均增速,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獲國家科技獎勵數量等持續增加,科技進步貢獻率接近60%。國務院發布的真抓實幹督查激勵名單上,湖南科技創新工作已連續4年4次獲表彰激勵。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 繪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美底色!我州生態文明建設回眸
    在我州持續大力推進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行動中,許許多多像阿樞寨村一樣的地方,石山變青山、致富有希望。15個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已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成為我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最好體現——開遠市從石漠化的荒山、石頭山、垃圾山和廢水塘中「鑿出」一座青山綠水環繞、四季鮮花盛開的鳳凰生態公園,成為市民遊覽休閒的好地方,改變一座城的綠色底蘊。
  • 龍曉華在湘西州東西部扶貧協作迎國檢工作部署座談會上的講話
    前幾天,考核組分兩個組深入7個縣進行實地考核,大家不畏嚴寒,進寨入戶核查,工作認真細緻,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感謝!剛才,恩平主任匯報了今年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情況,美雲副主任反饋了這次考核有關情況,並就下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考核組提出整改意見和工作要求,我們將認真抓好落實。為進一步落實好國家和省有關決策部署,確保今年我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在國家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再講四點意見。
  • 「鏈動」丨建樓如同「搭積木」 湖南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14市州「全...
    「一條產業鏈、一名省領導、一套工作機制」,提高創新水平、推進集聚發展、實施精準招商,各地也以產業鏈為重要抓手,以重點企業為核心,向上下遊延伸,為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打下了堅實基礎。紅網·時刻新聞特別推出【「鏈動」】系列報導,一覽湖南重點新興優勢產業鏈的澎湃活力和非凡潛力。
  • 「五育」之花並蒂開丨福州教育「十三五」回眸
    編者按「十三五」以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高質量發展超越,圍繞「補短板」「促發展」核心任務,創新教育發展模式,推進以優質、均衡為特徵的內涵發展,堅持抓質量促公平、抓改革添活力、抓扶貧惠民生
  •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光伏扶貧惠民生 鋪就「陽光」致富路
    「十三五」期間,國網蘭州供電公司網內運行1座集中式光伏電站、46座光伏扶貧村級電站、788個戶用電站,累計上網電量3424.1萬千瓦時,兌付購電費及補助電費3047.48萬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村10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8466戶,光伏扶貧已成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造血機」。
  • 看「十三五」②丨made in 椒江的蛻變
    苦練內功、強強聯合以科技創新塑企業之基「十三五」時期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椒江傳統產業通過主動擁抱科技前沿,轉變經營理念,在大刀闊斧中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星星冷鏈生產車間十三五期間,椒江傳統企業深耕科技、苦練內功,成為許多「獨門企業」「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