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與論語: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2021-02-08 三國夢華錄

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此話的含義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要有堅定的信念,矢志不渝。面對諸多挑戰,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我們一起探究三國人物是如何踐行孔子這思想的。

一、嚴顏,世間無斷頭將軍


建安十七年(212年),由於北方曹操和漢中張魯對益州構成了威脅,劉璋就派法正於說服劉備入益州協助,嚴顏拊心嘆息說:「這是獨居在沒有退路的深山老林裡,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這是與虎謀皮啊」!《華陽國志》

事實果然如此,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與劉璋矛盾無法調和,劉備攻擊益州,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兵力不支,張飛、諸葛亮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張飛)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三國志》。

蘇軾: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籲嗟斷頭將,千古為病悸。

嚴顏意志堅定,絕不屈服,大義凜然,可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二、沮授,至死不降悲英雄

沮授(?-200年),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中,曹操火燒烏巢,令袁軍大亂,潰不成軍,袁紹帶著八百騎兵逃過黃河。《三國志》

袁紹敗逃時,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感到可惜,嘆息道,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事敗被殺。《獻帝傳》

羅貫中: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

沮授視死如歸,節義乃現,忠貞英雄,堪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審配,面北而死不屈服

審配是袁紹謀士,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圍攻鄴城,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

押送至曹操帳下,辛評之弟辛毗見其兄家已死,於是拿著馬鞭鞭打審配的頭,罵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審配回頭說:「狗輩,就是你們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殺你!況且你今日難道能親手殺了我麼?」《先賢行狀》

過了一會兒,曹操引見對審配,說:「你可知道是誰打開了鄴城的城門?」審配說:「不知也。」曹操說:「就是你的侄子審榮。」審配說:「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這種地步!」

曹操有說:「我近來巡視圍城情況,你的箭怎會這麼多?」審配說:「猶恨箭少。」曹操說:「你對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這麼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殺他。但審配意氣雄壯,始終沒有屈服的言辭,在場的人沒有不嘆息的,而辛毗等又號哭不已,曹操於是殺了他。《先賢行狀》

逢紀: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

裴松之: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

郝經:審配慷慨壯烈,死於袁氏,豈君子之澤猶未斬也。

審配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捨生取義,乃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陳宮,不屈忠心映日紅

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

建安三年(198年)冬天,曹操軍隊圍攻下邳時,曹操寫信給呂布,為他陳述利害,呂布恐懼,打算投降。陳宮說:「曹操遠來,勢不能停留過久。將軍如果率領步、騎兵屯駐城外,由我率領剩下的軍隊在內守城,如果曹軍進攻將軍,我就領兵攻擊他們的後背;如果曹軍攻城,則將軍在外援救。不過一個月,曹軍糧食吃光,我們再行反擊,可以破敵。」呂布同意,打算留陳宮與高順守城,自己率騎兵截斷曹軍的糧道。

曹軍開鑿溝渠,引沂水、泗水來灌城。又過了一個月,呂布困窘,登上城頭對曹軍士兵說:「你們不要這樣逼迫我,我要向明公自首。」陳宮制止說:「曹操不過是個逆賊,怎麼配稱明公!我們現在投降,就好像用雞蛋去敲石頭,豈能保住性命!」《資治通鑑》

曹操攻陷下邳,陳宮被擒,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曹操下令將呂布、陳宮、高順的首級送往許都彰功,然後下葬。之後陳宮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

據傳陳宮受刑前,曹操捨不得殺於是就問陳宮,「公臺,你死了你的兒子怎麼辦啊?」陳宮答:「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曹操又問:「公臺,那你死了後你的母親又怎麼辦呢?」陳宮又答:「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曹操只好殺了陳宮並答應,以後你的母親和孩子都視為自己的一樣,所以陳宮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養。《典略》

陳宮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乃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五、呂布,貪生怕死偽英雄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攻下邳時,呂布面對大敵當前,曹操之威脅就行投降之舉,由於陳宮反對才勉強抵抗。曹操引水灌城,呂布心理崩潰欲降,被陳宮制止。

呂布在白門樓見曹軍攻急,大勢已去,於是令左右將他的首級交給曹操,左右不忍,便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下城投降。  呂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對曹操說:「我對手下部將可是夠厚道了,是他們臨時一起背叛我罷了。「曹操說:你背著你的妻子,與你幾個部下的妻子私通,怎麼能稱為厚道呢?」呂布沉默不語。呂布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縛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明公您看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呂布死前說:「大耳兒劉備最不能相信!」最終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

呂布三姓家奴,反覆無常,意志薄弱,搖尾乞憐求生,妄為英雄。完全違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作者簡介:蘇文生,江蘇鎮江市高級教師,全國三國協會會員,鎮江市三國演義協會副秘書長,鎮江蘇氏聯誼會副會長,華美詩賦協會會員,鎮江市聞捷研究會會員,江西贛南詩聯協會會員,江西寧都縣詩聯協會會員,鎮江市潤州詩詞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中,孔子用「————,————」兩句話闡明,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是有堅定的志向的
  • 《論語》十二則教案/原文賞析,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論語《論語》是儒家當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都是收錄在《論語》當中。(如果題目中說《論語》就是記載孔子言行的書,是錯誤的。)宋朝宰相趙普曾讚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當中有「四書」和「五經」指什麼?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呢?四書和五經全部都是一個集合名詞。四書由四本書構成,分別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 《論語·子罕第九》「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第二十五章;「「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第二十六章
    抱歉,剛才因為有事不方便參加,不過大家的討論我都一直在看,剛才這個「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一章大家討論的也挺好,兩位老師的總結我都很同意。稍微補充一點自己的想法,要強調一下的是,這章不只是在強調「志」本身,而是強調這個志向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任何的人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任何外部的環境都沒法改變人的心志,要改變人的心志只能是自己。
  • 古人罵人總是罵「匹夫,老匹夫」的,「匹夫」到底是啥意思?
    可見於漢代時,「老匹夫便已出現」,指平庸無為做了錯誤選擇的老人。由此肯定,自古至今這匹夫就是多義詞,不能單純以詞或句看,要看整篇文章。先說平民,最初有見「匹夫為善,民猶則之」這樣的話(見《左傳》),而後也有:「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這樣的詩,所以匹夫就是指平民老百姓,只是中性詞語。因此「匹夫有責」,就是每個人有責任。再說莽與勇的區別。
  • 專題02《論語》十二章(知識梳理)(原卷版)
    《論語》是 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_______及_______編撰而成。它以 為主,記錄了______________。《論語》與《 》《 》《 》並稱「四書」。共_______篇。
  • 名字:10個《論語》炯炯有神的男孩名字,個個都是逃不掉的心動
    《論語》雖然與現代社會相距上千年,卻依然為我們呈現了當時的情況,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選擇《論語》取名的緣由。 一、《論語》中炯炯有神的男孩名字1. 中清出處《論語》:「身中清,廢中權」。
  • 《論語》中最引人深思的八句話,教人讀懂人生!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一、小不忍,則亂大謀。出自《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出自《 論語·學而》,患:憂慮,擔心。 人:指別人。之:助詞,無意。 不能:沒有能力(才能)。也:一樣,相等。不能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五、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論語·子罕》,意思是:三軍之勇,可以劫取首領,而普通的人,卻不可奪其志氣。
  • 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論語》十二章(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   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六、成語歸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   4.三人行,必有我師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二章》理解性默寫
    《論語》十二章理解性默寫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複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論語》專項練習
    (《論語·學而》)2. 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論語〉十則》3. 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論語衛靈公》)4. 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5.
  • 《論語》精選20句,勵志人生,滿滿的正能量!
    《論語》精選20句,勵志人生,滿滿的正能量!1. 朝聞道,夕死可矣!語出《論語·裡仁》。早晨知曉了道,即使當晚便死去,這樣也可以啊!語出《論語·裡仁》。放:放縱。放縱自己為取追求利益而去行動,就會招來許多怨恨。3.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語出《論語·裡仁》。喻:通曉,明白。君子通曉道義,小人眼中只有利益。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論語》10句勵志經典名言,百讀不厭,值得收藏!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一、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出自《論語·憲問》。既想立志為士,卻又貪戀家室之安逸,那就不配做士了。出自《論語·子罕》。逝者,指過去的時間。如,像。斯,這,此指流去的河水。舍,停、棄。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滔滔不絕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而去了。這是孔子以河水比喻時間,感嘆人生苦短、時光荏苒之語。四、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顏淵》。
  • 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論語》十二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論語》十二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論語》十二章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論語》10則,孔子多才多藝,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釋義:軍隊主帥可能被敵軍奪去,但匹夫的志向卻不能給他人奪去。」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天氣寒冷,然後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才凋落的。參考文獻:《論語·子罕》
  • 女寶寶取名:《論語》人見人愛的女寶寶名,個個有文學典故,古典仙氣
    《論語》雖然與現代社會相距上千年,卻依然為我們呈現了當時的情況,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選擇《論語》取名的緣由。 1. 以文取自《論語顏淵篇》:「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怡如取自《論語鄉黨》: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走出來,下了一級臺階,面色舒展,怡然和樂。3. 楚彬出自《論語·雍也》:「文質彬彬」。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在切入主題以前,小編先整理一下《論語中》容易被誤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