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大揭秘
馬來西亞的尊孔學堂創辦於1906年,坤成女子中學及育才學堂分別創辦於1908年。此後,新式學堂取代了私塾,而現代化華文學堂隨著歷史的推移,形成了今天華文獨中由來的基礎。但從1961年起,政府不再舉辦以華文為媒介的中學公共考試,只以官方語文——馬來文或英文作為考試媒介;在中學方面,規定只有「全津貼中學」,即國民中學(馬來文中學)與國民型中學(華文中學),和不受津貼的「獨立中學」兩種,並由1962年1月1日起,停止對不合格(不接受改制)的局部資助學校的津貼,而獨立中學可以繼續存在,但須受到政府教育條例之限制。
-
【華僑華人】逆流而上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
由於華文被歸為非官方語言,從1961年起,馬來西亞政府不再舉辦以華文為媒介的中學公共考試,只以官方語文——馬來文或英文作為考試媒介。政府於1962年起開始對華文中學進行改制,停止對不合格(不接受改制)的局部資助學校的津貼,而獨立中學可以繼續存在,但須受到政府教育條例之限制。這意味著,華文中學面對兩個選擇:接受政府的津貼和條件進行改制為國民型中學,或是不接受政府分文津貼成為獨立中學。
-
申請馬來西亞紅卡,子女就讀馬來西亞華文獨中
因此取消了華文中學的津貼,鼓勵華文中學改制成「國民型中學」的華文中學發津貼。 1962年 馬來亞華文中學被迫改為兩個不同的學校體制 ① 接受政府津貼而改制為國民型中學; ② 拒絕改制沒有得到政府津貼,成為華文獨立中學。
-
馬來西亞柔佛州董聯會接納三所國民型中學入會
中國僑網8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董聯會在峇株巴轄華仁中學召開會員大會,正式接納州內3所國民型中學的代表成為會員。州內的3所國民型中學,分別是豐盛港培智國民型中學、利豐港培華國民型中學及昔加末昔華國民型中學。
-
馬來西亞國民型中學鬧華文師資荒 沙巴州最嚴重
馬來西亞國民型中學鬧華文師資荒 沙巴州最嚴重
-
韓籍學生就讀大馬國民型中學 嘆華文難學但不放棄
韓籍學生就讀大馬國民型中學 嘆華文難學但不放棄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檳州恆毅國民型中學的韓籍優秀生鄭雅現說,最難學的是華語。
-
申請馬來西亞紅卡,子女就讀馬來西亞華文獨中,六年級學生不應該錯過
因此取消了華文中學的津貼,鼓勵華文中學改制成「國民型中學」的華文中學發津貼。 1962年 馬來亞華文中學被迫改為兩個不同的學校體制 現存獨中共有60+1所(新山寬柔獨中古來分校),37所在西馬,23所在東馬。 堅持使用母語教育,以華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行政經費由本身董事部自行籌募,沒有獲得政府津貼的民辦學校——「獨中」就這樣被迫誕生了。
-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薪火仍在燃燒
1500間華文小學,70間華文中學和一間華文大學以及薪火傳承的基層支持力量!60間中學,馬來西亞得以傳承社稷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血性。這回有了馬華公會的內奸,在抗爭的過程中吊銷教總主席林連玉老師的公民權,執政黨完成了英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把60間華文中學改制為英文中學,再於1980年改制為馬來文中學。
-
馬來西亞的高考是怎麼一回事
著一年一度世界最大考試的舉辦,各種社交網站瞬間湧現許許多多回味高考,吐槽高考的段子。小編也就隨波逐流一下,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高考」。馬來西亞的「高考」,一般說來有三種:SPM、STPM、UEC統考。前兩者為政府國民教育體系(國立中學)使用馬來文為媒介語的「高考」;後者則屬於華文獨立中學教育體系(獨立中學)使用華文為媒介語的內部考試。由於馬來西亞國民教育體系的形成基於英國(曾經的宗主國),因此高中正確來說只有兩年,即中四與中五。
-
馬來西亞通過華文小學數理英文授課折中方案
中新網11月1日電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最高理事會31日舉行會議,採納在華文小學用英文教授數理課的折中方案,從而解決了紛擾多時的這一問題。 據新華網報導,國陣最高理事會曾於10月22日開會,討論從明年起在國民小學、華文小學和泰米爾小學實行英文教授數理課的問題。
-
大馬華文獨立中學將馬來文和英文列第二教學語文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全國60所華文獨立中學將進行教學改革,把馬來文和英文列為第二教學語文。 根據馬來西亞華教組織董教總昨天發布的《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育改革綱領》,獨中將修訂馬來文和英文的課程與教材,以落實這兩種語文作為第二教學語文的目標。 與此同時,獨中也將主動訪問以馬來文作為主要教學語文的國民學校,參與其他種族的文化活動等,為學生創造應用第二語文的校園環境。
-
馬來西亞華文水平下滑嚴重 廣告牌常見錯別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月20日報導,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認為,當地中小學華文教育的發展由於受到師資缺乏等因素的限制,造成華文水平下滑的情況日益嚴重。據報導,馬來西亞民眾的華文水平,與規範化的標準存在著一定距離。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除了家庭因素,學校教育也是語言的重要培養場所。其實,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不過,基於歷史與民族因素,馬來西亞政府對華文教育仍採取限制的政策,華文教育在該國終究是敏感的議題。
-
會議︱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史與馬華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馬來西亞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而馬來西亞華人又是世界上最多的海外華人群體,也是海外最早開展華文教育的地區。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史見證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現代化轉型全過程。
-
根植在大馬的土地上: 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人的口述故事
華人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代,為這片土地的開拓立下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獨立後的馬來西亞致力於民族國家建構,希望將國民對各自族群的忠誠統一為對民族國家的忠誠。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政策。
-
海外置業馬來西亞房產的理由
極低的「永居權」門檻(無需任何政府費用)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是馬來西亞政府為符合資格的外國人及其家人提供的一個可終身續約的社交居留身份。幾乎實現零成本擁有兩個身份的夢想,可擁有中國公民海外待遇,並享受馬來西亞本地政策。馬來西亞第二家園無移民監、終身有效,獲得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身份可自由進出馬來西亞,任意居住,無地點和時間限制。
-
馬來西亞《國際時報》: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華文報
馬來西亞《國際時報》總編輯 李福安 (摘要)馬來西亞共有22家華文報,包括日報、三日刊、周報和月刊。
-
「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旨發言由韓晗擔任主持人、盛靜擔任評議人,莫泰熙、王潤華、陳奕平、範若蘭四位主旨發言人分別就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承與多元教育文化的創新以及傳教士與華人移民等議題進行學術演講。莫泰熙從自己深耕多年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實踐出發,談到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的培育等重大問題,認為馬來西亞華人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家不斷抗爭、自強不息的努力結果。
-
馬來西亞為何是海外中文教育最完備的國家?為什麼不是新加坡?
從1819年第一座華文書院的成立開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破除重重阻礙,發展到今天成為除中國(大陸及港澳臺)以外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學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其中,小學教育按教學媒介不同可分為以馬來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小學、以華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型華文小學(當地稱為華小),以及以淡米爾語為教學語言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