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與隨想》永恆的鬥爭精神與自由之光輝

2020-12-17 新京報

《往事與隨想》作者:(俄)赫爾岑 譯者:項星耀 版本: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朱嶽 編輯、小說家,現為後浪文學部主編

致敬辭

赫爾岑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二十幾歲時他因呼籲革命而被判流放,後又被迫成為流亡者。然而,即便遠離祖國,他的鬥爭依然在繼續。在流亡期間,他完成自傳《往事與隨想》,用忠於事實又具有藝術概括力的文字,記錄下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一個真正知識分子心靈的成長之路,又把個人放置進宏大的歷史進程中,以個人映射歷史,讓本書成為十九世紀俄羅斯政治與生活的編年史。這部經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巴金便是其中之一,他因對《往事與隨想》的熱愛,決心翻譯此書,以學習,以致敬。

今天,當它再次出版,我們依然致敬它。我們致敬書中展現的鬥爭精神,致敬書中充溢的自由之光輝,同樣,我們致敬作者赫爾岑,致敬他巨大的勇氣和絕對的真誠,為我們記錄了一段歷史,而在某種意義上,歷史即是現實。

這個人

發誓反抗沙皇專制的暴政

赫爾岑出身貴族家庭,但在他十三歲時,便受到十二月黨人起義影響,發誓反抗沙皇專制的暴政。可以說,後來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皆源自對此誓言的堅守和履行。亞歷山大死後,尼古拉一世繼位。這位沙皇可謂書中頭號反派人物,他大概也是文學家們最為著名的對頭,因為他不僅流放過赫爾岑,後來還流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歷程遠比赫爾岑艱苦,但是赫爾岑對於沙皇的反抗卻要比陀氏徹底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赫爾岑始終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反對神權、君權和父權,但他也是一個感性的人,他不是那種將政治理念放置在情感之上的人。他雖然堅決,但一點也不冷酷。所以,他接受了父親的神像,而這僅是出於親情。

限於篇幅,他後來的遭遇,在這裡只能簡短截說:赫爾岑經歷了九個月的羈押,然後是流放,這期間出現了全書的另一個主題,也就是愛情主題,他與他的堂妹私奔、結婚。

1840年他終於回到莫斯科。但仍在嚴密監視下,不久再次遭到流放,1842年才獲準在莫斯科居住。赫爾岑並未放棄鬥爭,1847年他離開俄羅斯,來到巴黎,見證了1848年革命,經歷了許多悲喜劇。再以後,他幾經輾轉流亡到倫敦,與來自各國的流亡者相聚,創辦了「自由俄羅斯印刷所」,向俄羅斯傳播進步思想。1870年,他在巴黎去世。

這本書

俄羅斯文學與心理學天才的偉大紀念碑

赫爾岑出生於1812年,拿破崙當時正入侵俄羅斯,《往事與隨想》作為一部回憶錄,即從這一時期寫起。赫爾岑的父親曾被迫覲見拿破崙,並為他轉交沙皇亞歷山大一封勸降信。這件事或可為全書定調,家庭逸事與歷史事件交融一處,歷史人物以格外鮮活的面貌粉墨登場。

《往事與隨想》寫了十五年,敘述、批判了錯綜複雜的歷史與思潮,同時充滿真摯的感情,尤其對各色人物的描摹刻畫妙趣橫生。以賽亞·伯林稱讚此書是「俄羅斯文學與心理學天才的偉大紀念碑之一,堪與屠格涅夫及託爾斯泰的偉大小說並列。」

巴金先生曾翻譯《往事與隨想》,但未能完成,後由臧仲倫先生譯完。在這期間,項星耀先生獨立完成了本書的另一譯本,也就是我們所再版的這個版本。這個譯本得到了巴金本人的認可和廣泛好評。《往事與隨想》是一部不朽的巨著,我們相信,在任何時代,將其重新出版,都將給予讀者深刻的啟示和文學上的享受。

答謝辭

《往事與隨想》是我編輯生涯中編得最厚的一部書。這是一部反對沙皇專制,尋求自由的書,我在四十歲這個年紀,閱讀此書,仍感深受教育,甚至可以說,再一次受到了啟蒙和激勵。以賽亞·伯林曾說,《往事與隨想》是俄羅斯文學與心理學天才的偉大紀念碑之一,堪與屠格涅夫及託爾斯泰的偉大小說並列。我想,在今天,我們再版它是很有意義的。

在這裡,我首先要感謝貢獻了精彩譯本的老一代翻譯家項星耀先生。他讓本書的思想性與文學性都獲得了最佳呈現。另外,要感謝我的同事,也是本書的策劃人,馬國維老師,給我編輯此書的機會。最後,感謝新京報書評周刊,以獨到眼光,選擇此書,授予我們這個獎項。

項星耀(1924-1997),江蘇蘇州人,曾任新聞記者。1949年後,先在蘇州文聯工作,後至上海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校任講師、教授,講授外國文學。主要譯作有《平凡的北極帶》《謝德林寓言選集》《英雄艾文荷》《一位女士的畫像》《米德爾馬契》《往事與隨想》等。

口述/朱嶽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進

相關焦點

  • 「沂蒙精神」, 精神「永恆」——《永恆》觀後感
    4月8日,局裡再次組織全系統黨員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學習,並觀看了《永恆》這部關於「沂蒙精神」的電視專題片。該片在短短60分鐘裡,運用大量歷史文獻和親歷者講述,跨越了七十年崢嶸歲月,將一個個感人至深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出一種「永恆」的沂蒙精神。
  • 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與他的《隨想錄》
    人文主義是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弗朗索瓦一世的妹妹,納瓦爾王后,也是一位人文主義的積極支持者,她在宮廷一度成為人文主義者的避難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一位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他的疑問警句「我知道什麼呢?」對盲目的信仰提出了懷疑,反而表達了更多的真理,他的《隨想錄》標誌著散文正式進入了文學領域。
  • 自由,是人的本質屬性、最高價值和永恆使命
    為什麼說人要」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一般意義上理解,自由是無拘無束,人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行動。作為書面語,自由是個政治概念,指人在不影響他人權利情況下,享有讓自己身體和意識按自己意願行事,不受拘束的權利。
  • 他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隨想錄》是他的「遺囑」
    要寫的八本書中,一卷《創作回憶錄》,已經完成;五卷《隨想錄》,當時已完成兩卷;兩部長篇小說,其中一部已經寫了一個開頭。長達百萬字的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第一冊(含前兩卷)已出版,第三卷也開始翻譯了……雖然五年內未必能完成,但是,依照過去巴金的寫作速度、勤奮和高產,完成這個計劃完全有望。不過,對於寫作者而言,除了知識、閱歷、修養、專業技術外,身體條件也至關重要。
  • 發揚嚴細深實作風,做新時代永葆鬥爭精神的戰士
    紀委書記仇寶林同志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體會,以「學習紀檢監察光輝歷史,傳承監督執紀政治基因」為題,向全系統紀檢幹部講授專題黨課,以史為鏡、以史育人,培養鬥爭本領、激發鬥爭精神,激勵幹部爭做新時代紀檢監察戰士。全系統紀檢幹部積極響應——26家分公司和12家控股公司的紀檢幹部在閱讀《傳承》、聽過專題黨課後,紛紛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心得體會。
  • 發揚鬥爭精神 勇於擔當作為
    習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勇於擔當作為。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時代發揚鬥爭精神的重大意義,對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 提高鬥爭認知,因勢而新發揚鬥爭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保持和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鬥爭思維,進一步豐富了新時代鬥爭精神的內涵意蘊,是新時代領導幹部迎接各類嚴峻挑戰的重要實踐指引和推進偉大鬥爭的重要遵循。  鬥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特質和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精神底色。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聊聊武昌路從西端到東頭的故事
    往事隨想曲 聊聊武昌路從西端到東頭的故事 作者:盧銘安 西武昌路 沿著四川北路向北走
  • 【安池祝福】——不滅的燦爛,永恆的光輝
  • 千磨萬擊還堅勁——抗疫鬥爭鑄就偉大精神
    ……深情的講述,有力的話語,讓更多人在這個特殊課堂裡,感受到使命的召喚、精神的激蕩。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蹟,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英雄的中國、偉大的人民,堅不可摧、不可戰勝!以生命至上匯聚合力,以舉國之力對決疫魔。
  • 以鬥爭精神磨礪擔當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實現黨的自我革命,需要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永葆鬥爭精神。踐行黨的初心使命,需要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錘鍊擔當風骨。敢於擔當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勇於鬥爭是黨性要求、也是時代呼喚。唯有經過鬥爭的淬鍊,擔當才能過硬;唯有經過鬥爭的磨礪,擔當才能閃光。
  • 任仲平:千磨萬擊還堅勁——抗疫鬥爭鑄就偉大精神
    ……深情的講述,有力的話語,讓更多人在這個特殊課堂裡,感受到使命的召喚、精神的激蕩。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蹟,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英雄的中國、偉大的人民,堅不可摧、不可戰勝!以生命至上匯聚合力,以舉國之力對決疫魔。
  •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
    馬克思主義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與唯心主義哲學、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機會主義鬥爭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先進的政治組織,也是在為人民求解放的鬥爭中發展壯大的。馬克思將鬥爭精神融入靈魂和血液,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類解放事業的鬥爭中,向全世界昭示了共產黨人的鬥爭品格。
  • 紅船精神價值永恆紅船初心歷久彌新
    原標題:紅船精神價值永恆紅船初心歷久彌新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赴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這兩個標誌中國革命原點的地方,在聆聽歷史迴響中,追尋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歷程,破譯我們黨的精神密碼,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竭奮鬥、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 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為弘揚蘇區精神,傳承革命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夯實黨建基礎,引導師生黨員從「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2020年8月1日,應用外語學院黨總支師生黨員一行人先後前往梅州市五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紅色體驗館、紅色教育主題公園獅山公園參觀學習。
  •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把握「三態」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主動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鬥爭。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要善於把握「三態」。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適應有風有雨的常態。「創業艱難百戰多。」
  • 國樂清音|《洪湖主題隨想曲》 演奏:許奕
    國樂系充分利用傳統音樂文化這一優勢,打造「國樂清風」廉政文化品牌子項目之「國樂清音」,在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音樂中梳理出一批中正平和、高雅自然的樂曲,聽之動人心弦,發人深省,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倡導「品德高尚、品行高潔、品位高雅」之行。
  • 水形物語:愛的本質和永恆,不是物質的滿足,是精神與靈魂的自由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葆有愛的時候,對待那些未知和為展露的弱小以溫柔和關懷的時候,我們才會顯得如此的偉大和不凡,《水形無語》的主人公一如是:當受到歧視和侮辱的人能夠完完全全的展開自己,將僅剩的溫暖小心翼翼的以擁抱給予另外一個收到傷害和暴力的人時,這個世界在他們至今就被虛化了,他們擁有彼此直至永恆。
  • 【老偏】由莫言的《邊界隨想》想到的
    【隨筆二題】(一)由莫言的《邊界隨想》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