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四班學員、人民日報總編室要聞版主編 李仕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以「鬥爭」為關鍵詞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主動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鬥爭。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要善於把握「三態」。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適應有風有雨的常態。「創業艱難百戰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和發展的歷程充滿著鬥爭的艱辛。回望歷史,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的。展望全球,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領導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換句話說,在我們已經走過的道路、即將前進的道路上,沒有長久的風和日麗、晴空萬裡,有風有雨才是常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逐夢的「真心英雄」,都要有「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信念。只有真正認識到有風有雨是常態、適應了有風有雨的常態,才不會有軟骨病不願鬥爭,才不會有恐懼症不敢鬥爭,才不會有無能症不會鬥爭;才能夠堅定鬥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鬥爭任務擺在面前時,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贏得勝利。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秉持風雨無阻的心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馬克思說:「如果鬥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末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事實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時候唯有秉持風雨無阻的心態,激流勇進、迎難而上,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敢於吃別人沒吃過的「螃蟹」,才能打開海闊天高的發展新境界。松竹梅之所以被中國人稱為「歲寒三友」,正是因為它們面對風霜雨雪而無懼、歷經數九寒冬而不凋。這正是中國人一以貫之的「行動哲學」,也就是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保持風雨兼程的狀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任何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成於實幹。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努力奮鬥才會實現;目標不會自動達成,風雨兼程才能抵達。只有撲下身子、甩開膀子的行動者,只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實幹家,才能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堅持在重大鬥爭中磨礪,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複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幹。「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其實,事業的偉大不僅在於目標的壯麗,更在於過程的壯麗,風雨兼程本身就是一種壯麗;生活的美好不僅在於享有的豐富,更在於經歷的豐富,風雨兼程本身也是一種美好。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全國人民的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激蕩出無往不至、改天換地的磅礴力量。具體到個人,最重要的就是盡心盡力「幹好本職工作」。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今天的中國,正經歷成長的風雨,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
夢想照亮前方路,初心激勵腳下行。只要各盡其責、苦幹實幹、全力以赴,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幹好本職工作,那麼無論什麼樣的風雨,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腳步。
[ 責編:鄭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