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北洋軍閥是被誰打敗的?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

2020-12-11 如菊陪你聊歷史

袁世凱曾任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亦稱辦理三口通商事務大臣),所以他訓練的部隊稱北洋軍,以他為首形成的政治派別統稱北洋系。

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陸軍方面李鴻章的淮軍、八旗軍、綠營兵等等紛紛戰敗。有鑑於此,清政府決定按照西方操典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稱「新建陸軍」,簡稱「新軍」。

清廷原計劃在全國編練36鎮(相當於師),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地編練的新軍為地方軍,到辛亥革命爆發時,全國共練成二十六鎮,共有軍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其中,以袁世凱的北洋六鎮,裝備與訓練均高於各地編練的新軍,實力最強,遍布直隸、山東與東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除了上海、廣東、廣西起義是以民軍、商團為主,其餘的武昌、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均是新軍起義為主。可以說辛亥革命是各地的新軍在革命黨的影響下的新軍大起義。

清廷派出北洋軍鎮壓起義,攻下了漢口、漢陽,然而,袁世凱看清了全國的形勢,於是,一方面進攻起義軍,一方面私下與南方民軍媾和,再以形勢不可收拾為由逼迫清廷退位,最後當上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掌握中華民國行政大權,他們建立的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

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北洋系的各將領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

從上可知,北洋軍閥主要就是出身「北洋新軍」的一批將領。袁世凱死後,其內部又主要分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遊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

北洋軍閥是民國軍閥最大的一股勢力,與之形成對應的是,辛亥革命後各省的督軍們也成為了各地的軍閥,如山西閻錫山、廣東的陸榮廷等。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各派系之間,北洋軍閥與地方軍閥之間,地方各軍閥之間經常為了各自利益大打出手,中國陷入軍閥混戰。

1924年孫中山重組國民黨,奉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建立黃埔軍校,組建國民革命軍。

1926年開始北伐時,除第一軍主要是由黃埔學生軍擴編而來外,其餘六個軍則是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等的地方軍閥部隊。隨著北伐的節節勝利,越來越多的地方軍閥武裝投入國民政府,被冠以國民革命軍的稱號,而一些原北洋軍閥也倒戈投入國民政府。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奉軍被授予國民革命軍番號,宣告了「北洋軍閥」這個稱號成為歷史。

雖然北洋軍閥這個稱號成為歷史,但是軍閥武裝紛紛被國民黨收編,與國民黨軍和各地地方軍閥一起改頭換面成為新軍閥。因而,北洋軍閥表面上看可以說是被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打敗的,追根溯源的話也可以說是被原地方各省的新軍演變成的地方軍閥及國民黨這個新軍閥打敗。最終,到1949年,國民黨所代表的這些新軍閥被打敗,因而,真正完全打敗北洋新軍、地方新軍及國民黨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相關焦點

  • 北洋軍閥真如教科書上評價的那麼不堪嗎?
    歷史是一段又一段令人傳頌的故事,我們聽到怎樣的歷史,並非全部取決於歷史事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講述者的加工。在歷史書上對於北洋軍閥的評價過於偏激。那個時代是一個複雜的時代,所謂的善惡也是相對而言的,北洋軍閥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代中國戰火紛飛。但在那個動蕩的時代裡,他們中的很多人始終保持著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 推薦:北洋軍閥史推薦讀書目錄——必讀版
    小編語:北洋軍閥史是近現代史研究不可忽視的至為重要時期,在近代中國研究中,北京政府時期的歷史相對處於被輕視,甚至被忽略的狀態。
  • 歷史上的混成旅:是北洋時期的產物,隨著北洋軍閥的倒臺而消亡
    混成旅,是軍隊中的一種編制,最初,出現在民國時期,北洋軍閥中有所謂的「混成旅」,就是由若干個營或團的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甚至輜重兵等組成。最早時,清朝陸軍學的是德國,日本陸軍則先學法國,此後在後學德國,民國時期,北洋軍閥對軍制改制時,就參考了日本陸軍的編制,以鎮(師)為基本作戰單位,鎮下面有兩個協,協下面有兩個標,標下面是營。1907年,清廷決定仿北洋6鎮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實際上即便到清庭滅亡前,全國也就編了14個鎮,以及18個混成協。
  • 北洋軍閥風雲一時,最後是如何謝幕的?哪三位是死於他人之手?
    和這些北洋軍閥一樣,在南方革命力量崛起後,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開始北伐。這一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好似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而這些曾在中華大地作威作福的北洋軍閥,如今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兩國交戰後,劣勢明顯,於是,昔日風雨飄搖的北洋軍閥,開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風雲變幻的北洋軍閥們是如何謝幕的。
  • 一失足成千古恨:北洋軍閥諸將為什麼不支持袁世凱當皇帝?
    1915年,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登基稱帝,炮製了「洪憲帝制」的歷史鬧劇,袁世凱也淪為「竊國大盜」。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得到舉國響應,「洪憲鬧劇」只持續了83天,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去世。
  • 即將失控的北洋軍閥||賀建海
    言歸正傳,說說今天的主題,中華民國在袁世凱掌權後,由原來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了北洋軍閥,它最早孕育於李鴻章的淮軍,後來一般是指吳淞口以北地區的主要軍閥,它促成了袁世凱上位,使得北京政府名義上控制全國。
  • 張作霖是綠林起家,沒參加新軍也能稱為北洋軍閥?袁世凱:太大意了
    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政壇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團體,從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開始,這支軍隊就被打上了北洋的烙印。 袁世凱掌權的時候,張嘴閉嘴喜歡稱「咱北洋團體」,以示北洋一家,但這也沒能阻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地分崩離析。
  • 張作霖綠林起家,沒參加新軍也能稱為北洋軍閥?袁世凱:太大意了
    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政壇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團體,從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開始,這支軍隊就被打上了北洋的烙印。 袁世凱掌權的時候,張嘴閉嘴喜歡稱「咱北洋團體」,以示北洋一家,但這也沒能阻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地分崩離析。
  • 老照片:曾經烜赫一時北洋軍閥大佬們,結局卻少有善終
    袁世凱,北洋軍閥的締造者,近代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逼迫清朝皇室和平宣布退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正式大總統。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絕對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然而袁世凱本質上,是舊中國的官僚,熟悉權謀卻不懂何為真正的共和,導致他一心想要成為皇帝,結果就是他大開歷史的倒車,在1915年12月,宣布恢復帝制,最終當了83天皇帝就被迫退位,鬱鬱而終,他用自己的慘痛教訓證明了開歷史倒車的後果。
  • 北洋軍閥混戰時,日本為何不趁機武裝入侵中國?並非不想是不敢
    大家好,我是陸平,歷史大事我知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原創文章是:北洋軍閥混戰時,日本為何不趁機武裝入侵中國?並非不想是不敢。 在北洋軍閥的時期,我國正處於一個動亂不安的年代。其實很多人想過,如果日本要侵華的時候,趁當時入侵我們混亂的中國,相信勝算會更加大一些,但是為什麼卻沒有這麼做呢?
  • 北洋軍閥作的詩,沒有最逗,只有更逗,專業各種不高興
    寫了袁世凱三個階段的三首詩,我不得不說袁世凱雖是北洋軍閥大佬中的大佬,其詩句與之後的兩位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一,馮玉祥馮玉祥是一個複雜的人,他的故事多到直接上了1928年的《時代》雜誌。馮玉祥是安徽人,就連他的名字也是一個意外。
  • 袁世凱是如何從小站練兵到北洋軍閥首領,當時擁有多少兵力
    中國近代軍閥的形成是從北洋軍閥開始的。北洋軍閥的產生有其原因和過程,這個還要從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談起。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人。
  • 天津最值得一去的景點,曾是北洋軍閥宅邸,有著「小故宮」之稱
    其中大部分也都被保護起來,有的開發成了景點供後人欣賞遊覽,有的建成文物保護館,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上賦予其新的意義,成為新時代的學習教育基地,不過說起去那裡面看古建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南京、西安這樣的前朝舊都,其實在天津也有一處值得一去的古建築,曾是北洋軍閥宅邸,有著「小故宮」的美譽。
  • 李純:離奇「自殺」的北洋軍閥,四分之一的財產捐給了南開大學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史海探客)李純:離奇「自殺」的北洋軍閥,四分之一的財產捐給了南開大學李純,字秀山,1874年9月14日出生於天津,家庭貧寒。13歲時,他投靠二姐夫,後隨姐夫投軍當差。1891年(17歲),在姐夫的推薦下,他被保送進天津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
  • 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北洋軍閥吳佩孚跌宕起伏的一生
    對於這個別國在自家土地上爭奪權力的「奇葩」戰爭,清政府採取了表面上「中立」,實則暗中幫助日本的政策。其實這也是清政府在衡量利弊之後,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因為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日、俄都不是好東西,那就只能選擇一個對自己傷害最小的方案了。為什麼「聯日抗俄」呢?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
  • 關於中華民國早期歷史研究的認識與思考
    鑑於中華民國前後兩個時期如此大的差異,我們完全可以對其前、後期單獨進行研究,按統治集團控制中央政府,前者可以稱之為北洋軍閥統治或北洋統治、北京政府統治時期,前人已經這樣做了。進入21世紀以來,北洋軍閥的研究繼續受到人們的關注。將中華民國早期歷史單獨進行研究,稱之為北洋史、北洋軍閥史或者其他稱謂是完全可以的,也較為符合歷史的實際。
  • 北洋政府要拆掉故宮三大殿,關鍵時刻一軍閥站出來:誰拆誰是罪人
    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中,北京故宮是現存最大的古建築之一。在故宮裡沒有什麼比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更壯觀的了,它們是故宮的三大殿宇。民國建立後,故宮前半部設立古董展覽館,1925年正式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從那以後,經過抗戰、內戰的洗禮,雖然故宮大部分文物流失,但宮殿卻保存完好,實為不易。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背景,中國從此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易錯易混】中華民國與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是指1912——1949年間中國的國家名稱,簡稱民國;分為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三個歷史時期。南京臨時政府特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性質的中央政權。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3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常考點匯總
    3、北洋軍閥統治(1)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各領導人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
  • 唯一活到新中國的北洋軍閥,打過小鬼子,拒內戰,86歲仍堅持抗日
    唯一活到新中國的北洋軍閥,打過小鬼子,拒內戰,86歲仍堅持抗日並非很久遠的才是歷史。歷史應該是值得世代永存的民族記憶。歷史發生在昨天,只要是影響當下社會,或對未來產生作用的人和事,都將成為歷史。其實,轉眼之間的過去就是歷史,只要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