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藏了癌細胞,很難發現?醫生提醒:3個特點要早點了解

2020-12-20 消化內科支傑華

膽囊癌是一種預後極差的癌症,如果早期發現不了,晚期的患者很難壽命綿長。因為膽囊癌在早期幾乎沒有特別的症狀現象,很容易被人們當作是消化系統的問題進而忽視掉,所以大多數患者發現自己得了膽囊癌的時候,已經屬於中晚期,甚至於在膽囊癌中期發現的患者也很少,所以就導致大部分的膽囊癌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雖然說膽囊裡面藏了癌細胞很難發現,但是膽囊還有三個特點你或許可以早點了解。不過在此之前,你應該知道膽囊癌是什麼。

什麼是膽囊癌?

膽囊是一個像梨子一樣形狀的器官,在大家的體內器官中,它屬於較小的一類,比如成年人的膽囊一般超不過三釐米的寬度,最高也就10釐米。不過它可以儲存膽汁,這些膽汁會參加人體關於脂肪的消化。當人體的膽囊黏膜出現了惡性病變時,有可能會發生膽囊癌,而且它的發病率很高,所以大家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膽囊癌的三個特點

第一,膽囊癌的發病率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

在我國,膽囊癌的發病年齡平均為57歲,不過他的跨幅很大,從25歲到87歲都會患上膽囊癌,而且和年輕人相比,超過50歲的年長者,在患癌人群中佔到了70~85%的比例,說明年紀越高發病率越高。而根據科學的數據統計,膽囊癌發病的高峰年齡為50~70歲,在這段年齡中又以60歲左右的人居多。同全球範圍相比,我國膽囊癌的高發病年齡要比歐美年輕,歐美的高發人群一般在68~72歲,不過日本高發人群通常在50~60歲,和我國類似。不過國外也有一些膽囊癌患者年齡偏小,目前記載最小的患者年齡為12歲,我國年齡最小的膽囊癌患者則為15歲。

第二,膽囊癌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

根據大數據統計,膽囊癌的患者中女性要比男性多2~4倍,而且病發年齡大多數都在50~70歲之間,雖然之前有研究機構認為這可能和女性生育的次數雌激素有關係,不過也有其他研究組織發現了不同的證據,認為膽囊癌的病發和生育次數無關。所以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女性膽囊癌患者的確比男性膽囊癌患者多很多。

第三,職業、維生素、肥胖和膽囊癌的關係

根據調查,專家發現膽囊癌的病發或和職業有關係,比如說印染工人、橡膠工業從業人員、金屬製造業人員以及木材製成品人員,這些人患上膽囊癌的可能性都極高。此外,根據國外病例對照的研究,結果顯示了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可以減少膽囊癌發病的可能性,而總熱量或者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就會導致膽兒引發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在如果肥胖指數增加的話,那麼膽囊癌病發的危險性也會隨之增高。另外還有研究發現了經常吃烤肉的人患在膽囊癌的可能性也很大。

相關焦點

  • 鼻咽癌很會「藏」?醫生提醒:身體有3個明顯表現,需早點檢查
    有調查顯示,在廣東,每十萬個男性中就有近20個患有鼻咽癌,女性中有近10個鼻咽癌患者。但是很多人都不能發現鼻咽癌的症狀,覺得鼻咽癌很會藏。但是醫生提醒你,能夠發現身體的3個明顯異常表現,儘早檢查,就能夠抓住鼻咽癌,更有效地進行治療。
  • 膽結石為何大多要切除膽囊?提醒:出現這種情況,早切早好
    膽結石為何大多要切除膽囊?提醒:出現這種情況,早切早好就在前些日子,二姐夫因膽囊炎而被迫入院,經過檢查之後疑是由膽結石導致的膽囊發炎,經過治療之後病情得以控制,當時醫生建議它做膽囊切除手術。因為病情得到緩解,而且只是發現了幾粒比較小的石頭,擔心手術後影響以後功工作,便想著先不做,之後便回家休息。膽結石為何大多要切除膽囊?提醒:出現這種情況,早切早好按理說,那麼大一個膽囊裡有幾粒小石頭應該沒多大影響。
  • 怎麼才能早發現肺癌?呼吸科醫生:3個檢查,或能早揪出癌細胞
    肺癌在當今醫療水平還不能夠完全的治癒它,我們國家肺癌的發病率比較高,很多朋友在發現自己生病的時候,再去醫院檢查,不少人已檢查就是肺癌晚期。這樣的情況,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平時,人們怎麼才能夠早點發現肺癌呢?今天呼吸科醫生告知你,做這3個檢查,或許能夠早點就出肺部癌細胞。第一個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醫生要確診你是不是患有肺癌的話,是一定需要經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才能確認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以有效地看到腫瘤的具體情況,看一下腫瘤有沒有壓迫到周圍的器官。
  • 膽囊長了結石,如果不及時切除,會怎樣?醫生提醒:儘快做ERCP
    膽囊長了結石,如果不及時切除,會怎樣?醫生提醒:儘快做ERCP首先膽囊如果長了結石不切除的話,結石會越長越多,慢慢堵塞膽管,膽汁不能進入消化道患者會有消化不良的症狀,而且膽囊不會因為膽汁排不出去就不分泌膽汁了,它會持續分泌,但是結石也會越長越大,嚴重堵塞膽管,可能會引發急性膽管炎,急性膽管炎會表現出黃疸、發燒、疼痛難忍,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就會危及生命。
  • 得了膽囊炎、膽結石,膽囊到底該不該切?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些年我國膽囊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長。為了避免疾病影響到身體健康,醫生都會建議患者摘除膽囊。這不禁讓患者產生顧慮、甚至是抗拒心理,害怕膽囊摘除會給身體造成影響。
  •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焦慮恐慌?聽醫生講講膽囊息肉那些事
    30歲的小劉在單位安排的職工體檢中發現,他的膽囊裡長了一個息肉,這讓小劉十分焦慮。小劉會想了一下,近期他食欲不振,原本喜愛的各種油炸食品都吃不下去,越想越害怕,這個膽囊息肉會不會變成腫瘤呢?其實在我們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甚至還有些患者因為害怕膽囊息肉癌變而要求醫生為其切除膽囊,這些是沒有必要的。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膽囊息肉的那些事。什麼是膽囊息肉?
  • 動脈瘤佔據整個膽囊 醫生「憑手感」3小時摘除
    54歲的羅芳(化名)有些不幸,自己的膽囊內竟背著一個隨時可能要命的「炸彈」;而羅芳又很幸運,通過醫生的妙手,成功實現了安全「拆彈」。據了解,肝右動脈假性動脈瘤侵入膽囊的病例至今國內外文獻均無相關記載。經過進一步檢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醫生發現羅芳的肝右動脈有假性動脈瘤形成。普外科王明博士解釋說,動脈瘤並非癌變腫瘤,而是血管病變後出現外擴膨脹,「就像是老化的水管子鼓了個包。」動脈血管膨脹處一旦爆炸破裂,就會立刻導致大出血,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搶救。對於患者來說,幾乎就是死亡的代名詞。
  • 膽囊都有哪些作用?提醒:三種人的「膽子」容易長結石
    近年來,膽結石的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而這些膽結石患者在被發現的時往往是在體檢的中檢查出來的。由於這些結石在生成後很多都是無症狀型,患者在早期很難在生活中注意到,膽結石因此成為了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暗藏兇手。
  • 兩年前膽囊兩顆結石,現無任何不適:醫生,膽囊結石一定要手術?
    有一位患者,兩年前發現膽囊結石,當時B超醫生告訴他有兩顆,他不記得結石有多大了。由於沒有任何症狀,他沒有去管它。但是檢查出有問題,總是會記在心上的。最近,他又突然想起,感覺挺糾結。想知道的是:膽囊結石是不是一定要做手術?
  • 膽囊符合這3種情況,需切除!若有2個症狀,是常見的短期後遺症
    在極嚴重情況下,為了避免疾病影響到身體健康,醫生都會建議患者摘除膽囊。這不禁讓患者產生顧慮、甚至是抗拒心理,害怕膽囊摘除會給身體造成影響。從科學角度來看,摘除膽囊是權衡利弊的結果,如果符合以下幾種情況,應在醫生建議下摘除膽囊:1、癌變率大的息肉:膽囊息肉,也就是出現在膽囊壁上的異常隆起性病變,臨床常見的類型有膽固醇、腺瘤性息肉等,而腺瘤性息肉恰恰就是癌變率較高的種類。
  • 癌細胞是怎麼擴散的?醫生提醒:抓住肺癌2個早期信號,阻止擴散
    當檢查出身體出現腫瘤,患者都會非常緊張地問醫生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惡性腫瘤會嚴重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肺癌。肺癌的死亡率即使是在癌症中也是比較高的。而且肺癌在早期還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這就讓患者更難察覺。所以當患者感到明顯不適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癌細胞已經轉移了。
  • 有了膽囊息肉的人千萬不能放鬆警惕,癌變離你只剩一步之遙了
    放鬆警惕到癌變,僅一步之遙 由於膽囊息肉患者在患病後較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症狀,因此這種疾病很難得到患者足夠的重視,有統計數據顯示,超過85%的膽囊息肉患者都是在例行體檢中偶然發現的。
  • 膽囊切除後有啥後遺症?醫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切,結局不好受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膽囊的作用是什麼膽囊位於肝臟的後方呈梨形結構,具有濃縮和存儲膽汁的作用。膽汁主要是由膽鹽、膽色素、膽固醇等物質組成,主要是消化脂肪,促進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膽囊切除後有啥後遺症?
  • 查出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醫生一說,答案很清晰
    但這小小的息肉常讓人寢食難安,因為有的小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存在致命風險,可另一方面,小息肉並不會給人帶來任何不適,以至於患者常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讓不少患者極為糾結,發現膽囊息肉後要不要治療
  • 沒了膽囊,會和正常人有啥區別?有些變化是藏不住的
    膽囊和其他的身體部分一樣,參與到身體的運轉中去。失去了之後,也是會帶來一些想不到的變化。當沒了膽囊後,會和正常人有著一些明顯不同的狀況。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前了解,早點保護膽囊的健康。膽囊失去了後,人的消化首先會受到影響。
  • 膽囊切除心慌慌,真的要切嗎?什麼情況下要切
    這其中以腺瘤性息肉的癌變可能為最大,特別是單發狀態的息肉、直徑大於1釐米以上,且患者年齡大於50歲時,為了避免後期癌變,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膽囊摘除術。一般情況下的膽囊結石,患者並不會有特殊症狀,但是如果結石堵塞了膽囊管,或者是小結石進入了膽總管內,就可引發明顯的腹痛、發熱、黃疸表現,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出現梗阻化膿性膽管炎,導致患者休克。所以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又或者是伴隨膽囊炎的結石、數量過多且超過2-3cm的結石,醫生也會建議患者進行膽囊摘除術。
  • 哪些情況要切除膽囊?切除膽囊之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在臨床上,萬不得已非要切除掉膽囊的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可能性:1、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急性發作時,比如病情嚴重、藥物治療效果差、有反覆發作的可能。2、外傷後出現膽囊破裂,因其它疾病導致膽囊上破個洞。3、 出現了嚴重的膽囊感染,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影響,建議手術。4、膽囊結石合併慢性膽囊炎,嚴重膽結石,出現了梗阻和感染,威脅身體健康,建議手術。
  • 切除膽囊後,會增加腸癌風險,是不是真的?醫生給您詳細分析
    膽囊結石、膽囊炎都是現代人的常見疾病,當出現一些病變後,通常都會選擇手術切除,但是對於手術切除的風險最近也時傳的人云亦云,有人說膽囊切除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還有人說會增加腸癌的風險,大家都信以為真,對於這些問號,醫生給你一個準確答覆。
  • 13歲小胖墩因貪吃膽囊內結石太多 膽囊被切除
    11日,記者從吉大一院肝膽胰外二科了解到,近一個月以來,該科室患者明顯增多。醫生日均手術15臺次,科室接收患者量保持在150人左右,床位使用率達到150%。其中,排在手術首位的疾病是膽石症。在當日手術的病人中,一位13歲的小患者由於平時偏愛油炸食品和快餐,小小年紀體重竟達75公斤。
  • 摘除膽囊,容易得結腸癌,是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醫生告訴你
    生活中,有些朋友的膽囊出現病變,需要摘除膽囊,才能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但是很多人患者都不太情願摘除膽囊,醫生不明所以,一問才知道,很多患者聽說摘除膽囊後,容易得結腸癌,這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摘除膽囊後,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接下來醫生告訴你客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