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1913年秋北大數學門開始招生,開啟了中國現代高等數學教育的先河。
1995年,在數學系與概率統計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這裡齊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取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中國學生,例如:張偉、許晨陽、朱歆文等,現在已經是數學界非常出色的大家,只可惜的是皆齊聚美國了。如果他們只是出去學習,但願早日回國。
不過並不是每個數學天才要經過美國深造,才能成為大家。10年前,有一位山東男孩韋東奕,曾是兩屆國際奧數金牌得主,被保送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在北大本碩博連讀,完全屬於我國自主培養的數學大咖。年紀輕輕的他,一樣碩果纍纍,從2016年到2019年,先後在世界頂級數學期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
韋東奕出生於山東的一個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山東建築大學的老師,而且父親還是數學教授。受到父母的薰陶,韋東奕從小喜歡看數學方面的書,上小學時,為了消遣,他就經常拿家裡的數學書來讀。
而激發起他對數學的興趣則是一本書——《華羅庚數學學校》,這本書裡面都是相對比較難解的數學題。起初,他只是隨便看看,竟沒有到有一道題把他吸引住了,讓他更驚喜的是自己把這道題解出來了,這讓他十分開心,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上了初二後,14歲韋東奕表現出極強的數學天分,被老師引薦給了山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在張永華老師的悉心培訓下,他幸運地加入山師大附中奧數訓練隊進行訓練,並於一年後免試進入山師大附中讀書。
在山師大附中集訓中,韋東奕表現突出。張永華老師說,競賽時有一道難題,國家隊的教練要花了3個小時才能做出來,而他只用了兩個小時就破解了。而且與其他參加奧數學習的學生相比,他對數學的喜愛到了痴迷的程度。
也正是如此努力,2008年,他才能夠以第3名的成績拿到了第49屆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
據了解,在2007年10月中旬,全國奧數聯賽從全國各地僅選拔出40人,韋東奕是其中一名;在2008年1月中旬,奧數冬令營在哈爾濱舉行,經過兩天的考試又只選出30人入選集訓隊;然後從同年的3月15日至4月2日,經過前後8次大小考試後,淘汰掉24人,只剩下6人入選國家隊,而韋東奕最終以第3名的成績拿到第49屆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真可謂層層驚險,也顯示出他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
而讓世人驚訝的是,小小年紀的他竟連續在第49屆、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考得滿分,獲得第一名金牌。
有了兩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韋東奕最終被北大錄取,成為北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
剛進入北大,韋東奕搞數學研究仍然是他未來的目標和樂趣。他說,雖然已經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想把之前落下的語文等科目補上。
在北大學習期間,老師已不要求他完成數學作業,但他會把每道題的步驟寫得清清楚楚。吃飯的時候,他還經常捧著數學書研讀。如果被一道難題難住,他會逢人就問,不論認識與否,直到弄明白為止。
他的拼搏努力,帶來耀眼的光環,在2013年,他參加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連獲得6枚金獎。
但是韋東奕與許多數學天才不同之處,是他在本科畢業後,並沒有選擇出國深造,而且繼續在北大深造,從2014年開始,碩博連讀,並於2018年獲得博士學位。
2019年12月至今,韋東奕成為北京大學助理教授,研究員,進行《不可壓縮流體的穩定性問題》科學研究,而且他還是這個項目的主持人。
如今,韋東奕是數學中心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幾何分析等,他擁有非常強的數學分析和計算能力,已在國際著名數學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是富有潛力的青年學者,
韋東奕便是我國數學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相信他在未來,在數學領域會有更大的突破。
數學是各類學科的基礎,數學得到發展,祖國才能越來越強大。都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希望在海外留學的數學天才,能夠有一天學成歸來。
對於韋東奕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