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中,馬喊水對他兩個兒子非常不同,對得福雖然也打也罵,可還是會讚賞他,可是對得寶卻很少讚賞,動不動就打。
一直活在哥哥陰影裡的得寶也一度非常傷心,於是跟哥哥大吵一架之後,獨自一人去了新疆。
回來後的得寶,終於成熟了。
他用煤老闆賠的錢搭起了菇棚,種雙孢菇,然後賺了不少錢。
他這一切要感謝凌教授,但是他也並不是因為凌教授的幫助才能賺到錢。
李大有的兒子水旺因為李大有想要賣掉拖拉機蓋菇棚有點不開心,於是找到得寶,問得寶他該怎麼辦?
得寶給他出個主意:現在養菇的人這麼多,他可以承包買材料的活,既可以賺差價,又能給賺運費,一舉兩得。
從這個主意就能看出,得寶是個有頭腦的人。
種菇能夠成功,靠的可不是一腔熱血,還要有冒險精神和前瞻性眼光。
還記得得寶要種菇時說的那句話嗎?如今是雙孢菇反季節種植,一定能夠賺錢。
得寶的成功,在於他不同於其他村民的「見識」。
當時,他哥哥得福剛剛幫他找到一個製鞋廠,廠子離麥苗的電子廠很近,要是換做其他人,一定就去了。
可是他在聽了養菇的事情之後,決定不去了。
他在新疆流浪了半年多,在各種廠子裡打過工,深知打工的不容易,以及工作的不自由。他想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製造財富,所以他才打算養雙孢菇。
他很信任凌教授。
自從決定養菇之後,他跟著凌教授一步步學習,不怕苦不怕累,終於種出了雙孢菇。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曾經迷惘過。
有一天,他問水花:他能做成這件事嗎?因為從小到大沒有做成過什麼事,他害怕自己依然不成功。
水花鼓勵他,凌教授教給他們的,是科學,不是騙人的。只要把教授教的做到位,就一定能夠成功。
有了水花的鼓勵,他更有信心。也虛心聽了水花的話,重新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為了把蘑菇賣出去,凌教授親自跟他去市場上,幫助他一步步打開市場,讓當地人接受了雙孢菇。
他也因此賺到了錢。
他是個有感恩心的人,賺了錢之後,特意買了兩隻雞。
一隻雞給了凌教授,他還稱教授為「師父」。
另一隻雞,他給了水花,還把水花的工錢給了她。
種種品質都在說明,得寶能夠靠雙孢菇賺錢,並不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種菇的,也不是因為有凌教授,而是有多重因素。
這些因素有外界的,也有得寶自身的優點。
並不是所有人第一個養菇,就能賺到錢。
換個思路想一下,如果是李大有第一個養菇,他一定能夠賺到錢嗎?
凌教授只是得寶成功的外部原因,決定他成功的,是得寶個人原因。
得寶代表了一代致富帶頭人的形象。
他們敢於嘗試,不怕質疑,有感恩心,也願意帶領大家走向富裕。
所以,得寶成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