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你可能已經在不少月餅盒上看到了各個博物館的名字。比如,敦煌博物館最近就聯合良品鋪子,推出了限定團圓禮盒。
圖片來源:良品鋪子旗艦店
頤和園也與百年老字號陶陶居聯合,推出「頤和一盒」文創月餅禮盒。
圖片來源:設計部落旗艦店
而博物館界的「網紅」故宮,旗下6家入淘店鋪中,有3家都推出了各自的故宮月餅禮盒。
圖片來源:網絡
古風滿滿、琳琅滿目的博物館月餅,只是博物館們如火如荼文創生意的縮影。
根據天貓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目前已有24家中外博物館入駐天貓開設旗艦店。
過去一年中,淘寶、天貓上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
「上線」開店玩得如火如荼,博物館們賺得又怎麼樣呢?哪家博物館更勝一籌?
故宮「家大業大」,吸金能力穩居榜首我們根據店鋪的銷售情況,對24家「入淘」博物館進行了排名,發現排名前列的基本都是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這樣的知名博物館。
儘管已經知道故宮「家大業大」,但小編依舊沒有想到它的賺錢能力會如此驚人。根據計算,故宮6店的銷售總額高達2億4千萬元,竟是其他11家博物館收入總和的近3倍,甩開「亞軍」國家博物館6.7倍還多!
故宮為什麼那麼能賺? 「六子奪嫡」帶來的激烈內部競爭,或許是一個原因。古時宮廷裡「嫡長之爭」的傳統,在如今開店賺錢這件事上也在延續。
從時間線來看,最早「出生」的是故宮淘寶,早在2008年底就已上線淘寶,那位眨眼比「V」說出「朕亦甚想你」的反差萌雍正帝,就是故宮淘寶的創造。
圖片來源:網絡
8年之後,故宮出版、故宮文創和主打食品的「朕的心意」才相繼「出生」,生辰雖晚但也個個優秀:由故宮出版出品的故宮日曆,月銷能達6500+件;故宮文創更是要啥有啥,從書籤、團扇到床頭燈,樣樣不缺。
但若從「出身」來講,「大阿哥」故宮淘寶其實並非嫡出,故宮出版和故宮文創才是由故宮本宮直接運營的,故宮淘寶則是由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開發有限公司運營。
故宮的6家文創店裡,哪個「阿哥」最爭氣呢?可能不少人都會押注憑藉萌萌噠雍正最早出圈做網紅的「故宮淘寶」,畢竟出道11年來已然吸粉無數。但事實上,真正的賺錢能手是「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他的累計銷售金額可是其他5家總和的1.4倍還多。而二阿哥「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可以說是「悶聲發大財」的典範了,沉迷學習的他看似與世無爭,賺的錢是真不少。
相比之下,故宮淘寶的賺錢能力,跟前兩位可就不在一個量級了。難怪有外人會說他空有「長子」之身,但無奈出身不高。看來「出身」的高低,或許真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故宮六子」的業務能力。
格調頗高的大英博物館,賺錢秘訣竟是「薄利多銷」說完國內博物館界的「一哥」故宮,那麼外國博物館們的表現又怎麼樣呢?
目前「入淘」的國外博物館共有3家,其中,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都位居「世界五大博物館」之列,與故宮齊名;而V&A(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的歷史,則比大都會博物館還長20年。但要論賺錢能力,V&A和大都會都只能墊底,而大英博物館卻能在一眾具備本土優勢的中國博物館包圍下,強勢佔據「富豪榜」第三的位置,它贏在哪裡?
答案是「薄利多銷」。
我們盤點了各家博物館的「銷量冠軍」,大英博物館賣最好的產品,是6塊錢一個的文件袋,是12家博物館的「銷量冠軍」中單價最低的。
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旗艦店
通過進一步計算我們發現,單價50元以下的商品,為大英博物館貢獻了26.5%的線上銷售額;而換成故宮,這個比例只有11.6%。
而談到「生財之道」,業績與大英博物館不相上下的觀復博物館,與前者的賺錢路子卻正好相反。無論從商品均價(3870元)還是從最貴單品的價格(238000元)來看,觀復博物館都「壕」氣逼人,位列12家博物館之首。
這款價值近24萬的「銅胎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據說是以故宮同款館藏為原型打造而成,周身鑲嵌有多粒南紅瑪瑙、綠松石和青金石,難怪要價不菲。
圖片來源:觀復博物館旗艦店
觀復博物館又是什麼來頭呢?原來,這是由古董鑑賞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創辦的博物館,館藏包括瓷器、金器、家具等,均與家居相關。而觀復博物館旗艦店在售的商品,也基本是瓷器、紫砂壺、擺件等具備實用、裝飾或收藏價值的器物,或以著名藏品為原型打造,或聯合知名藝術家開發創作。
大英博物館和觀復博物館在「生財之道」方面的差異,可能也與兩家博物館面向不同的消費群體有關,前者面向大眾消費者,後者則更多是古玩愛好者、收藏者。熱愛古典藝術的玩家們,不想隔著博物館的玻璃幹過眼癮,花大價錢get一套乾隆皇帝同款也未嘗不可嘛!這麼一想,24萬好像也不貴了呢。
儘管博物館「上線」開店玩得火熱,但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也不難發現,玩兒得好的博物館只是少數,「新文創」並不是什麼萬靈藥。
從故宮開始,基本每家博物館都開始售賣印著各自IP的膠帶、文件夾和帆布袋,品類高度同質化,已然讓人有些審美疲憊。有人說,現在的博物館文創越來越像一個「高端」版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如何玩出差異化,是博物館文創的一大難點。此外,博物館IP的運營也比較混亂。此前故宮的「口紅之爭」,正是這種混亂的表徵。
但不管怎樣,博物院藉助文創煥新仍是大趨勢。前不久,天貓發布「新文創2.0計劃」,宣布未來3年裡要讓全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上天貓,並與1萬個品牌進行跨界合作。但文創要想玩出新意、玩出生命力,博物館們可能還得更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