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博物館新文創成為文化界別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在接受《新京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各地政府在發展文創產業消費時,要杜絕經濟指標化,應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
「博物館的創意行為放在文化產業鏈上去,最大的優勢或者能做好的是上遊」,安來順告訴《新京報》記者,「不可能指望一個博物館,有研發團隊、生產團隊和銷售團隊,否則就不叫一個產業鏈了」。
在安來順看來,一個成熟的博物館就要做好上遊,這和流行動漫一樣,根本的產品帶動整個產業鏈,但博物館有其特殊性,要在這個過程中,對學術、文化的衍生品進行控制,不能放任自流。
安來順,200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獲得在職博士研究生學位。2008年12月至今在中國博物館協會任職,一直從事文化遺產、博物館學及相關領域研究。他告訴記者,博物館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應該是其兩個核心功能的延伸,一個是傳播,另一個是思維方式。
IP(智慧財產權)授權和文創是一個新事物。2016年以來,國家從政策層面對博物館文創進行鼓勵,但博物館的文創和市場經濟意義上的文創並不一樣,前者是基於文化遺產,這是一種更特殊的文化資源。
「故宮是全國博物館當中做文創最成功的,但故宮是唯一的,不可複製」,安來順說,故宮做文創不應該只是從市場意義去解讀,而是要從根本的宗旨,即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產品,博物館作為公眾服務的延伸去理解,才完整。
安來順認為,IP更應該翻譯為智力財產權。博物館展品本身因為其公共資源屬性,沒有IP,而是在這些資產之上,經過創造而產生的相應權利。「我強烈建議我們的同行儘快完成自己所有的藏品數位化,儘快註冊成為真正獨立產權的IP」。
荷蘭國立博物館曾將12萬件藏品和自己收藏的作品全部數位化,將影像免費放在網上,供所有人創造。安來順稱,資源越豐富且品質越高,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博物館參觀。
對於政策層面,安來順告訴記者,要讓鼓勵政策能夠落地,而不只是指導性意見,政策要能夠走好最後一公裡。因為每個博物館自身的資源稟賦是唯一的,所以要結合自己的資源來發展,「要杜絕文創的經濟指標化」,「地方政府不要給博物館下達指標和任務」。
當然,對於博物館本身,要緊密結合自身主題文化,避免同質化。搞文創的同時,「要把自己的主業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在文創的同時,要有展覽、講座和社會教育活動,博物館仍是一個文化機構。
新京報記者 梁辰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