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嗎?

2020-12-11 愛扒歷史

睚眥必報,出自《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的「範雎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危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指發怒時瞪眼睛看別人。所以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再小的仇也要報。

那範睢真是這樣的人嗎?

按照《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中的記載,範睢是魏國人,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那當了門客。 跟隨須賈出使齊國時,因為據理力爭,被齊國國君齊襄王賞識,須賈非常惱火,認為是範睢把魏國的秘密告訴了齊國,所以回到魏國後,就把這事告訴了魏國的國相魏齊,魏齊非常生氣:

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

範睢裝死逃過一劫,改名張祿,在鄭安平的幫助下躲了起來。當時正好秦國使者王稽出使魏國,王稽見了範睢認為是個人才,就帶範睢回到了秦國。

範睢逃到秦國後,通過自己的能力,得到秦王的信任並成為秦國的國相。因為範睢在秦國一直對外稱為張祿,所以魏國並不知道秦國國相張祿就是範睢。當魏國知道秦國要攻打韓、魏兩國後,魏國派須賈出使秦國。範睢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特意穿得破破爛爛的去見了須賈,須賈見到範睢之後,非常驚愕,範睢告訴須賈,自己現在是一個差役,須賈看到範睢如此落魄,衣服破破爛爛,就送了他一件自己的粗絲袍。範睢騙須賈說可以帶他去張祿府上,須賈信以為真,到了之後須賈才知道,張祿就是範睢,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但是範睢對須賈說,你有三條罪:第一、當初誣告我暗通齊國;第二、魏齊打我侮辱我你沒有阻止;第三、魏齊侮辱我的時候,你也侮辱我。但是,因為你剛剛送我的一件粗絲袍,證明你還是念舊情的,所以我不殺你。

第二天,範睢進諫秦王,不要接見魏國的出使,秦王同意了,下令讓須賈回去。須賈來範睢這裡辭行,範睢大擺宴席,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魏齊聽說之後,嚇壞了,逃到了趙國,躲在平原君家裡。

兩年後,秦王聽說魏齊在平原君家裡,就想給範睢報仇,用一封書信騙平原君到秦國,威脅趙國國君交出魏齊人頭,趙國國君虞卿勸諫無用,跟著魏齊一起逃走,打算投奔信陵君,信陵君開始畏懼秦國沒見,後來問了身邊的人,知道虞卿是個了不起人,就打算去迎接虞卿和魏齊,可是,魏齊聽說信陵君不見的時候,就自殺了。

如果要想知道範睢是不是真的睚眥必報,那得先知道範睢跟他們有多大仇,然後得知道範睢報仇了嗎。通過上面的事件,我們知道,範睢應該是和魏齊、須賈有仇的,那仇有多大呢?

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下人拿鞭子打他,侮辱他,範睢裝死,魏齊就命人用蓆子捲起來之後扔到了廁所裡,還讓賓客在範睢身上撒尿。如果真是這樣,大家覺得,這是什麼仇?至少不是睚眥之仇了。

那範睢報仇了麼?從上邊內容中看,範睢連須賈都沒有殺掉,史記記載,範睢因為須賈看到他的落魄樣子,送給他一件粗絲袍,而放過了須賈。這個其實有待商榷。放肯定是放過了。但是真心的嗎?須賈畢竟是魏國使者,如果殺掉須賈,可能引起秦魏開戰嗎?範睢是不是被逼無奈,不得不放走他?那我們需要知道須賈出使的目的,須賈出使的目的是魏國打聽到秦國要東出進攻韓國和魏國。那麼,很明顯了,範睢根本不需要顧及,而且,範睢既然敢當堂兩次侮辱使者,還進諫秦王不理睬這個使者,那麼,秦魏的實力一目了然。秦國並不懼怕魏國,而且當時各個諸侯國之間常有戰事,作為國相,範睢想要藉機尋私仇,可以不用顧慮太多。甚至於,只是警告了一下須賈,就讓他回國了,至於魏齊的死,則是秦王為範睢報仇才死的。也是兩年之後。可見,不管是須賈還是魏齊,範睢並沒有主動尋仇。

綜上,小編認為,說範睢睚眥必報是不正確的。你是怎麼想的呢?歡迎轉發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有仇不報非君子,範睢是真小人還是真君子?睚眥必報或是以怨報怨
    範睢,魏國人,字叔,故人稱範叔(有佔人便宜之嫌)。範睢是戰國後期秦國重要的宰相之一,他主張遠攻近交,使秦國一步步蠶食諸國,成就帝業!但後人評價他為人僅有四個字「睚眥必報」,認為範睢是真小人,固以此嘲諷範睢。實際上,範睢是真小人或者真君子,我認為還是有待商榷的,不妨各讀者自行判斷,我在此依據範睢前半生遭遇留下我的想法。
  • 成語故事:睚眥必報
    秦昭王時,秦國一位權高勢大的宰相範睢(suī),是魏國人。這人極有口才,秦昭王對他十分信任。範睢本是魏國人,在魏國時,曾隨「中大夫」須賈(gǔ)到齊國去過一次,須賈懷疑他同齊國私通,回國後報告了宰相魏齊。魏齊叫人把範睢毒打了一頓,範睢裝死得以脫險,躲在一個好朋友鄭安平家裡,改名張祿,慢慢養傷。後來,他通過秦國派到魏國來的一個使臣王稽的關係,偷偷到了秦國。
  • 範睢這個人很厚道嗎?為什麼突然就要扳倒宣太后、魏冉呢?
    今天來跟大家說說範睢這個人很厚道嗎?為什麼突然就要扳倒宣太后、魏冉呢?其實我覺得歷史上的範睢更加接近於真小人這三個字。
  • 範睢
    ————[宋朝]王安石·《範睢》。今日講的人物是範睢,《史記》中的名字是「範睢(讀suī )」,有其他史書中寫的是「範雎(讀 jū)」。本文沿用史記的字和發音。 範睢曾任秦國國相,輔佐秦昭襄王,他本是魏國人,家貧,善辯,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那麼範睢是如何到秦國的呢?這其中破費了些周折。
  • 睚眥必報的範雎,如何對待自己的仇人?
    關於他,還有兩個有名的典故:睚眥必報 遠交近攻範睢魏國人,當時很落魄,投奔在魏國中大夫須賈(念gu)門下,僅僅是須賈的一個門客。跟隨須賈出使齊國,因為表現很突出,回來後被須賈嫉妒而受到排擠。一次,秦國宰相魏冉(秦昭襄王他舅,在秦國權傾朝野)出使魏國,範睢就想投奔魏冉,這在當時被看做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所以魏冉很看不起他,按照孫皓暉小說《大秦帝國》的說法,魏冉藉機狠狠的羞辱了他一番,魏冉選擇在蹲大便的時候接見範睢,完事後讓範睢給自己擦屁股,範睢恭恭敬敬的替魏冉擦完屁股,擦的過程中鼻子還使勁的聞了聞。魏冉問他:味道怎麼樣?範睢回答到:味道好極了!
  • 【大秦帝國】三、範睢:一生二世,成敗由誰?
    奄奄一息之際,魏相府看守茅廁的下人鄭安平陰錯陽差救了範睢。範睢更名張祿,請鄭安平代他找來秦國大夫王稽,說服王稽,帶他入秦,並許諾,將來出人頭地,定會報答。王稽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帶他入秦並舉薦給秦王。範睢憑一己之能,官至秦國丞相。
  • 【歷史人物】範睢
    須賈為魏昭王使於齊,範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
  • 堯則之:睚眥必報
    2021年2月14日11:49睚眥必報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主角是秦昭襄王時期的相國應侯範睢
  • 睚眥必報中的「睚眥」究竟是善是惡?
    睚眥必報是歷史上比較出名同時生活中使用次數也比較多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多比喻心胸極狹窄。 而睚眥必報的出處則在《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一頓飯的恩情必須報恩,瞪一下眼睛的仇怨也一定報仇。意思為恩怨分明。
  • 「睚眥必報」的就是小人嗎?他報仇從來不打折!太解氣了!
    這就是成語「睚眥必報」的來源。雖然範睢對待須賈,毫無藺相如釋廉頗來的大氣。但這種恩仇必報的做法,有時也很有效!俗話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得呢?俗話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
  • 範睢 呂不韋
    範睢,字叔,魏國人,秦國宰相,因為封地在應城啊,所以又稱為應侯。和張儀樣,範睢也是魏國人,並且最終都擔任了秦國宰相一職。
  • 職場上最怕碰到這幾個星座,睚眥必報背後捅刀真是小人行徑!
    其中的滋味真是讓人深惡痛絕,但又實在難以避免,真是是是非非,傾軋不斷!天蠍座天蠍座睚眥必報的性格絕對是職場中的一大殺手,她們本來就是天才的職場寵兒,長的漂亮人也性感,不過她們疑神疑鬼的性格實在太可怕。尤其是天蠍座喜歡殺一儆百,只要一聽到關於自己的風言風語,就一定會給造謠者一個終身都難以忘記的教訓。
  • 《武動乾坤》如此風流倜儻的林琅天,為何被寫成睚眥必報的小人?
    《武動乾坤》如此風流倜儻的林琅天,為何被寫成睚眥必報的小人?為何如此風流倜儻的林琅天被土豆寫成了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呢?在前期林琅天塑造的非常棒,不過到了後面寫的越來越差,感覺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完全沒沒有想到後期變成了一個奸佞小人。
  • 戰國策:範睢至秦
    範睢至秦,王庭迎,謂範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範睢辭讓。  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 範睢:沒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
    於是,六國的謀士全部聚集在趙國,準備商量一個好的對策來集體攻秦。雖說秦國已經成為列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還沒有到一國可以抵抗六國的實力。秦昭襄王也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國家的實力如何,也知道如果六國真的聯合起來,秦國肯定是打不過的。就在秦昭襄王一籌莫展的時候,秦相範睢告訴秦王,不能硬打,適當的時候也應該用一點小計謀。
  • 「睢」字拆開念不得了,竟道盡人生真諦!
    《史記·天官書》歲星與翼軫,晨出曰天睢。 《集韻》或作眭。 《說文》從目隹聲。與隹部從且不同。摺疊姓氏"睢"與"雎" 睢字從目,讀suī,齊莊公時有睢休相。睢,地名,今河南商丘,以居地為姓。元揚州睢景臣有《高祖還鄉》散曲,聞名於世。我國還有一個稀少的姓氏就是"睢"姓,讀音為suī,《中國姓氏起源》一書中說:"睢,東周戰國時,趙國有大夫因功封於睢邑(今河南省睢縣),子孫遂定居其地,以食採之地名命姓,乃成睢姓。見《通志·氏族略》"。
  • 秦昭襄王為何全心全意為範睢復仇?難怪可以在長平之戰中取勝
    直到秦昭襄王得到了謀臣範睢,在範睢的幫助之下,終於奪回了權力,因此也有機會施展抱負。從這一點來看,秦昭襄王應該是非常感激範睢的,畢竟對於一個王者來說,權力是最重要的。雖然範睢在其他的智謀方面並不是表現得很突出,但秦昭襄王非常感激他,一旦秦國有什麼軍功可以上報,都將主要的功勞記在範睢的頭上,說這是範睢的謀略才可以成功的。
  • 山海經異獸系列,睚眥必報指心胸狹窄,而龍子睚眥又是怎樣的呢?
    秦朝李斯曾經評價這樣一個人物, 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這人就是範雎,雖然名氣比不上蘇秦、張儀這些縱橫家,但範雎的才能卻是不容小覷。我知道範雎是從睚眥必報這個成語中獲得的,睚眥必報的故事中,範雎的做飯可謂是恩怨分明,《史記》中也曾評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那麼,睚眥是什麼意思呢?
  • 範叔一句話就他們集體抓狂
    範叔叔順便說一句,這個「範叔」並不是秦王的叔叔,而是範睢,字「叔」。不得不說,範睢的父親在佔便宜這方面還是下了點功夫的。範睢笑了笑,說到:「大王大可不必動怒。宵小之徒,我一招就可以讓他們閉嘴。」秦王:「哦?你小子有什麼辦法!」範睢:「不知道大王是否留意過您身邊的那些狗?」秦王:「我一天忙到晚,人事都顧不過來,哪裡還有閒心管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