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必報,出自《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的「範雎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危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指發怒時瞪眼睛看別人。所以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再小的仇也要報。
那範睢真是這樣的人嗎?
按照《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中的記載,範睢是魏國人,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那當了門客。 跟隨須賈出使齊國時,因為據理力爭,被齊國國君齊襄王賞識,須賈非常惱火,認為是範睢把魏國的秘密告訴了齊國,所以回到魏國後,就把這事告訴了魏國的國相魏齊,魏齊非常生氣:
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
範睢裝死逃過一劫,改名張祿,在鄭安平的幫助下躲了起來。當時正好秦國使者王稽出使魏國,王稽見了範睢認為是個人才,就帶範睢回到了秦國。
範睢逃到秦國後,通過自己的能力,得到秦王的信任並成為秦國的國相。因為範睢在秦國一直對外稱為張祿,所以魏國並不知道秦國國相張祿就是範睢。當魏國知道秦國要攻打韓、魏兩國後,魏國派須賈出使秦國。範睢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特意穿得破破爛爛的去見了須賈,須賈見到範睢之後,非常驚愕,範睢告訴須賈,自己現在是一個差役,須賈看到範睢如此落魄,衣服破破爛爛,就送了他一件自己的粗絲袍。範睢騙須賈說可以帶他去張祿府上,須賈信以為真,到了之後須賈才知道,張祿就是範睢,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行,因門下人謝罪。但是範睢對須賈說,你有三條罪:第一、當初誣告我暗通齊國;第二、魏齊打我侮辱我你沒有阻止;第三、魏齊侮辱我的時候,你也侮辱我。但是,因為你剛剛送我的一件粗絲袍,證明你還是念舊情的,所以我不殺你。
第二天,範睢進諫秦王,不要接見魏國的出使,秦王同意了,下令讓須賈回去。須賈來範睢這裡辭行,範睢大擺宴席,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魏齊聽說之後,嚇壞了,逃到了趙國,躲在平原君家裡。
兩年後,秦王聽說魏齊在平原君家裡,就想給範睢報仇,用一封書信騙平原君到秦國,威脅趙國國君交出魏齊人頭,趙國國君虞卿勸諫無用,跟著魏齊一起逃走,打算投奔信陵君,信陵君開始畏懼秦國沒見,後來問了身邊的人,知道虞卿是個了不起人,就打算去迎接虞卿和魏齊,可是,魏齊聽說信陵君不見的時候,就自殺了。
如果要想知道範睢是不是真的睚眥必報,那得先知道範睢跟他們有多大仇,然後得知道範睢報仇了嗎。通過上面的事件,我們知道,範睢應該是和魏齊、須賈有仇的,那仇有多大呢?
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下人拿鞭子打他,侮辱他,範睢裝死,魏齊就命人用蓆子捲起來之後扔到了廁所裡,還讓賓客在範睢身上撒尿。如果真是這樣,大家覺得,這是什麼仇?至少不是睚眥之仇了。
那範睢報仇了麼?從上邊內容中看,範睢連須賈都沒有殺掉,史記記載,範睢因為須賈看到他的落魄樣子,送給他一件粗絲袍,而放過了須賈。這個其實有待商榷。放肯定是放過了。但是真心的嗎?須賈畢竟是魏國使者,如果殺掉須賈,可能引起秦魏開戰嗎?範睢是不是被逼無奈,不得不放走他?那我們需要知道須賈出使的目的,須賈出使的目的是魏國打聽到秦國要東出進攻韓國和魏國。那麼,很明顯了,範睢根本不需要顧及,而且,範睢既然敢當堂兩次侮辱使者,還進諫秦王不理睬這個使者,那麼,秦魏的實力一目了然。秦國並不懼怕魏國,而且當時各個諸侯國之間常有戰事,作為國相,範睢想要藉機尋私仇,可以不用顧慮太多。甚至於,只是警告了一下須賈,就讓他回國了,至於魏齊的死,則是秦王為範睢報仇才死的。也是兩年之後。可見,不管是須賈還是魏齊,範睢並沒有主動尋仇。
綜上,小編認為,說範睢睚眥必報是不正確的。你是怎麼想的呢?歡迎轉發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