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關節痛來襲,這酸楚如何應對?

2020-12-23 鴿子醫生育兒

第一次做媽媽,最大的感覺每天學習孕期、分娩、產後育兒知識,即使這樣仍舊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說下產後關節酸痛,這個問題大多數的媽媽都遇到過,會給媽媽的健康美麗生活帶來諸多的不方便。

一、為什麼生完寶寶後會關節酸痛呢?

懷孕、生孩子的過程比較辛苦,產後的媽媽身體虛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生理狀態。而月子內受風著涼、缺鈣、抱孩子姿勢不正確等,都會出現產後關節疼痛。

常見的原因:

1、懷孕使內分泌發生變化,導致關節韌帶鬆弛,彈性下降;以及體內循環整體增加,水腫出現,壓迫神經。產後內分泌發生改變,手部肌肉、力量,關節囊及關節附近的韌帶減弱等,新媽媽出現手足關節痛。

2、寶寶需鈣量增加使骨密度降低,分娩造成氣血兩虛。產後為寶寶哺乳,需鈣量繼續增加使腰和四肢的骨密度繼續下降,都在產後出現四肢疼痛。

3、陰道分娩時大腿的用力可能會使肌肉軟組織輕度受損。

4、受涼後容易引起肌肉和關節炎症。

在分娩時,皮膚的毛孔和關節被打開,加之產後氣血兩,一受涼風寒就會滯留於關節肌肉中,加之給寶寶換尿布、餵奶及做其他家務,會造成肌肉關節的損傷加重,出現手指和手腕疼痛。

除了四肢關節疼痛,同時有些媽媽會有膝關節、腰、踝關節、肘關節等疼痛。這主要與孕酮、鬆弛肽這兩種激素分泌旺盛有關,導致骨盆韌帶鬆弛、腰椎、頸椎等激素水平也處於鬆弛狀態,為疼痛埋下隱患。

二、容易忽略的手指關節疼痛

媽媽腕:發炎的肌腱滑囊受到拉力牽拉引發疼痛,手腕活動不方便,抓、握、捏、擰等,感覺到手腕疼痛,痛感上到手臂,下到大拇指末端。

足跟痛:坐月子期間,活動少,會出現足跟部脂肪墊廢用性退化變薄,有的媽媽出現非特異性炎症;同時對身體的支撐、運動減少震動作用變弱,也造成足跟部疼痛。

三、如何緩解產後疼痛呢?

產後注意身體保暖,不要過早使用涼水做家務;手腕和手指出現疼痛時,一定要注意休息;在剛感到疼痛時就應及時去看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或理療;在手腕和拇指劇痛之後,每天堅持做伸屈鍛鍊。

生完寶寶以後經常覺得胳臂、腿及腳跟酸痛。令人變得懶洋洋的,很少活動,身體也恢復得很慢。這些疼痛症狀一般與懷孕、分娩和哺乳有關。

另外產後不適當的休息,如哺乳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時間過長,都會造成局部肌肉特別是腰肌的勞損。注意經常變換體位,少量活動會恢復的。

為了避免產後發生疼痛,孕期及哺乳期要堅持補鈣;為減輕疼痛不適,每天注意攝入富鈣食物,如豆類、豆製品、酸奶、蝦皮、排骨、蛋等。並服用鈣劑。飲食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D和微量元素鋅、碘、磷的食物為主。足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強機體的應急能力,維生素D和微量元素的不斷補充可促進骨組織的新陳代謝。若伴有貧血現象,飲食中應注意補充鐵及維生素B,如肝臟、骨頭湯、菠菜、蕃茄、馬蘭頭、薺菜、莧菜等。

產後多休息;每天堅持做保健操;避免居住在潮溼環境,隨時增減衣物,夏季不要貪涼,注意身體保暖;疼痛明顯時局部進行熱敷或理療,也可採用針灸、中藥薰蒸等方法,或到醫院做物理治療。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產後關節痛 緩解產後關節痛怎麼做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腰疼脫髮等,每一樣都讓女性苦惱不已,對於常見的產後關節痛,應該如何預防呢?如果出現產後關節痛又應該怎樣緩解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如何預防產後關節痛減少勞動量還有一些婦女之所以會出現關節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與自身有關,比如產後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過久地抱孩子,接觸冷水等這些都會導致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從而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現象,且經久不愈。
  • 產後坐月子關節痛是什麼原因?如何避免呢?
    很多孕媽在產後會有生理方面的變化,因此就會出現某些部位不舒服的現象,如孕媽在產後坐月子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那具體產媽出現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呢?那下面就來具體了解關節疼的問題。其二,產媽在產後坐月子時,或多或少的會出現手腳關節痛,在醫學上稱之為坐月子關節痛,也叫產後關節痛。患了坐月子關節痛後,不但嚴重影響著產婦的正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著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 產後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許多寶媽在月子期間都會感覺到關節疼痛,有時候痛感很明顯,導致活動不便,還會影響心情。產後關節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缺少維生素缺鈣也是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據小編了解,許多孕婦都缺鈣,產後若哺乳,鈣質更易大量丟失,易導致腰酸背痛關節痛,而且更易出現牙齒鬆動、視力減弱等問題。如孕婦維生素B12不足,會引起末梢神經障礙引起關節麻木,疼痛等。
  • 【靚媽咪分享】產後骨盆痛有哪些應對方法
    骨盆的骨與骨之間,由骨盆前面的恥骨聯合和後面的骶髂關節、骶尾關節以及兩對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連接。由骨、關節、韌帶緊密圍成的骨盆成為一個整體發揮著作用,非妊娠狀態下,骨盆關節沒有變化,不會出現疼痛。還有一部分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骨盆某個關節有異常病變,也可能是產後在韌帶未恢復時,由於外力作用如下蹲或睡醒起坐過猛、過早做劇烈運動、負重遠行等造成的;而剖宮產後骨盆痛也不能排除手術對盆腔組織神經的損傷,及術後存在著粘連和感染的情況。
  • 產後關節痛?這是傳說中的「類風溼」嗎?
    不少女性在生完寶寶後,身體會出現很多不適,比如關節疼痛、怕風怕冷等,去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異常,這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產後風溼症」了。產後風溼屬於類風溼嗎?會演化成類風溼嗎?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濟南頤善堂國醫館副主任醫師王勇。
  • 產後關節痛會自行恢復嗎 產後關節痛怎麼治
    產後關節痛會自行恢復嗎惡露大多是胎盤胎盤處的附著物的脫落,是身體的一種排毒現象也是孕婦的正常現象,惡露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味道的,但有一部分產婦會發現惡露伴有異味,那麼產後惡露排完排的分泌物臭怎麼回事呢?產後惡露排完排的分泌物臭怎麼回事?
  • 產後關節痛,不是月子沒做好,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
    產後的關節疼痛可以自愈產婦產後關節疼痛的臨床症狀表現為數個關節怕風、怕冷,有明顯的疼痛,伴有酸脹、沉重、麻木等不適。還有的是因為產後心情壓抑,情緒異常導致,這類情況隨著產後時間延長,產婦自身的調節,也會慢慢消失。哪些關節疼痛的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如果產婦分娩後出現四肢關節腫痛,且呈對稱性分布,尤其是產婦的手指小關節和手腕腫痛。
  • 產後關節痛怎麼辦?6個緩解妙招大方告訴你
    「很多寶媽在坐月子期間都會感覺到關節疼痛,有時候痛感很明顯,導致活動不便。產後關節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該怎麼緩解?」產後關節痛的原因:1、孕媽在產後和哺乳期間,由於身體內部內分泌激素的變化,會導致關節鬆弛,加上餵奶、抱娃等勞動,就會使關節負重導致疼痛,主要部位在手腕、手指關節及足跟等處。2、因為在「月子」裡受了風寒所致,寒邪入侵虛弱的身體,容易造成產後風溼、關節痛。
  • 「產後護理」面對產後各種不適,產婦該如何應對?
    三、手腳關節脹痛有些產婦在順利分娩後會感覺關節不適,手腳的小關節腫脹,或是腕關節疼痛。有些老人會說是產後「著風」了,但為什麼有些孕產婦在妊娠期就會有這種感覺呢?其實,這是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常見現象。產後,胎盤已經娩出體外,激素水平也會迅速下降,但水分的排出還需要一段時間,加上孕期體內會分泌鬆弛素,分娩後,關節的韌帶仍然處於鬆弛狀態,新媽媽就會出現關節不適。如何應對?
  • 問答|產後身痛是何原因?坐月子能不能吃膏方調治?
    問:產後身痛是何原因?如何用膏方化解產後身痛?答:產後身痛的發生,與產褥期的生理密切相關,常見病因有血虛、風寒、血瘀、腎虛。產婦在產褥期(生產後6-8周)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後身痛」。
  • 抱不動娃、做家務全身酸痛,產後關節痛的緩解對策,你了解多少
    心理雖滿足,但身體得不到休息,尤其產後恢復不好,就會被各種病痛找上門來,腰痛、手腕痛、腿腳痛、脊椎痛……開始只是做家務累得渾身無力、全身酸痛,發展到後來卻連心愛的寶寶也抱不起來了,一彎腰就感覺疼痛難忍。
  • 剖腹產後關節痛 剖腹產後關節痛可以吃鈣片嗎
    剖腹產後關節痛由於產婦在生產過後,子宮是處於一個寬鬆的狀態。正常的女性的子宮是緊縮的。所以每一個產婦要做子宮收縮。那麼產後收縮子宮吃什麼好呢?產婦在收縮子宮上儘量少吃藥。因為藥品還有大量的化學成分,這會影響產婦的乳汁。
  • 產後骨盆痛怎麼辦
  • 產後有種痛叫「媽媽手」
    產後不注意養護會有各種痛,有一種手腕痛,也叫「媽媽手」,是產後很容易出現的一種疼痛。
  • 帶你讀懂產後媽媽的「痛」——產後腰背痛
    有的人說這是月子病,特別是家裡的老人,一旦聽說你腰背痛,總會說「月子沒坐好,落下了月子病了吧……」事實上,在月子裡,產婦身體比較虛弱,若是調理不當的確會出現一些不適,但把腰背痛的「鍋」都甩給月子沒坐好,這顯然是不對的,實際上腰背部疼痛很多是從孕期就開始有的,產後腰背疼痛可影響產婦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產後焦慮
  • 產後腰痛系列|產後持續腰痛還不能坐正?或是骶髂關節功能紊亂
    今天還是不見不散之產後腰痛系列,上兩期分析了造成產後腰痛的其中兩個原因:腹直肌分離、腰肌勞損,而這次將展開講骶(dǐ)髂(qià)關節功能紊亂造成的腰痛。,如何診療。你看這是腰椎,沒有椎體側彎和旋轉,各椎間隙沒有變窄。這是骶髂關節,這是左側,關節間隙可以,沒有看到骨頭的破壞和炎症增生。考慮骶髂關節功能紊亂。PS:骶髂關節功能紊亂的表現主要有:不能端坐,患側下肢不能負重,跛行,以及出現不同程度歪臀,長短腿等。
  • 痛到懷疑人生!如何應對產後乳腺炎?
    這都扛過來了,還有什麼事情能更艱難?那一定是——產後乳腺炎,其疼痛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不少新媽媽無奈放棄了哺乳。到底如何對抗這哺乳期的頭號「攔路虎」? 產後乳腺炎不可久拖 產後乳腺炎是產褥期常見的一種疾病,乳腺炎俗稱「奶癤」,多為急性乳腺炎,常發生於產後3~4周的哺乳期婦女,所以又稱之為哺乳期乳腺炎
  • 產後渾身痛,真的不是「作」
    夏季,當別人還是短衫熱褲,靚麗裙裝的時候,她們已經穿起了長袖長褲,披上了毛線外套,還有一樣標誌性裝備:幾乎人人圍著頭巾或戴著帽子(即便在秋冬季,頭巾和帽子也是十分顯眼),她們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務必做到密不透風……她們都有著一個同樣的苦惱——產後身痛。
  • 產後疼疼疼!這四大疼痛教你輕鬆應對
    有過生產經歷的媽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產後的幾個月內,身體上的各種疼痛伴隨,生產的傷口、手腕關節痛、四肢痛、產後性愛痛等等,有的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讓新媽媽苦惱不已。二、手腕關節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媽媽在分娩時,皮膚的毛孔和關節被打開,加之產後氣血兩虛,一旦受涼風寒就會滯留於關節肌肉中,引起「月子病」。
  • 產後腰背酸痛,腿痛,腿抽筋的原因及如何應對?
    我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懷孕的末期,孕婦的子宮增大已經非常的明顯,這個時候整個身體的重心會比較前移,所以孕婦的腰背部的肌肉就會處於一個持續緊張的狀態,還有在懷孕期間,因為激素水平的影響和孕婦一些盆腔關節,比如骶骼和骶尾關節活動的增加,綜合這些情況,孕婦就會出現腰部不適,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會持續到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