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身痛
真的不是「作」
每周二下午中西醫結合科的候診區,你會看到一群「特別顯眼」的患者。夏季,當別人還是短衫熱褲,靚麗裙裝的時候,她們已經穿起了長袖長褲,披上了毛線外套,還有一樣標誌性裝備:幾乎人人圍著頭巾或戴著帽子(即便在秋冬季,頭巾和帽子也是十分顯眼),她們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務必做到密不透風……
她們都有著一個同樣的苦惱——產後身痛。
我的診室故事
娜娜(化名)第一次來診室是被她媽媽推著輪椅進來的,同樣也是全身上下包裹的嚴嚴實實。我仔細詢問了病史,得知娜娜才產後一個月不到。
卸貨後的她本該開始享受新媽媽的幸福生活,但卻發覺自己好像一臺生了鏽的機器,腰痛、腿痛、全身關節疼痛,活動僵硬,稍微一動又大汗淋漓,不能吹一點風,不敢開一點空調,全身的骨頭仿佛都是洞眼,風可以直接鑽進去,痛苦滋味真是一言難盡。
更糟糕的是,娜娜的情緒也變得越來越糟糕了……甚至因為腰腿疼痛,連看病都只能坐著輪椅來。
「急則治其標」
考慮到娜娜的疼痛情況比較嚴重,我決定用「急則治其標」的方法,採取見效較快的針灸結合拔罐方法先來緩解娜娜的疼痛。
我利用中醫針灸止痛遠近相呼的原理,在患處就近取阿是穴(壓痛明顯的點)、背俞穴(腎俞、大腸俞)和八髎穴,遠處循經絡走向取下肢的承山、委中等穴;配合電針,艾灸腰陽關。
第一次的針灸治療持續了20分鐘。娜娜在針刺時感到明顯的酸脹感(中醫稱之為「得氣」,提示經絡氣血的流通加強了)。針灸後再結合腰背部拔罐,留罐10分鐘。(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有行氣活血、疏經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溼等功效)。
經過半小時的治療,娜娜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腰痛、腿痛症狀明顯好轉,渾身明顯感覺輕鬆起來,竟然不需要輪椅,自己興奮地走出了診室!
「緩則治其本」
我告訴娜娜,痛感緩解後,應該治病求本,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娜娜的產後身痛主要由於產時氣血損傷,營血不足無以濡養四肢,腠理空虛,故而導致虛汗及全身疼痛。
我建議娜娜在堅持每周兩次的針灸拔罐同時,配合中藥口服以益氣固本,養血通絡。堅持治療一個月,當我再次見到專程前來感謝的娜娜時,差點沒有認出來。沒有了頭巾,娜娜長發飄飄,還化了淡妝,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了。娜娜的腰痛、腿痛、關節疼痛及汗出情況均有了明顯緩解,奶量也已達到供需平衡。
「產後身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病?
產後身痛,是指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後身痛」。又稱「產後關節痛」、「產後痺證」、「產後痛風」,俗稱「產後風」。往往還伴有易出虛汗、畏寒畏風等症狀。
不同於西醫裡的「風溼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情況下,產後身痛患者風溼免疫指標及骨科拍片都沒有異常,因此沒有特效治療,往往只能讓媽媽硬扛。
中醫學認為產後身痛的原因主要是氣血虧虛,經脈失養或者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稽留關節、經絡,導致氣滯血瘀,經絡不通,肢體關節失於氣血濡養所致。
對於產後身痛的治療,中醫治療方法多樣,各具神通。《黃帝內經•素問》有言:「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在選穴時強調,「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黃帝內經•靈樞》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針刺、艾灸、火罐、中藥定向透藥多管齊下,可以直達病所,配合中藥口服,可以提供和女性產後特點相適應的全面治療,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
吳勝男
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美國認證協會(AEI)國際註冊企業內訓師(CEIT)、上海市衛健委醫苑新星健康講師團講師、星尚頻道《X診所》欄目組星師講師團、一婦嬰健康巡講團講師、「達醫曉護」知音中醫雜誌主編
中醫產後病專病門診
主治範圍:
產後身痛、產後缺乳(奶結)、產後惡露不絕(宮內殘留)、產後汗證、產後體虛等
門診時間 :
東院
中醫產後病門診(周二下午)
中西醫結合科門診(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關注我們漲知識
(* ̄∇ ̄*)
地點:
時間:
東院 周一至周六全天
西院 周一至周六全天
1)現場預約
2)電話預約:968886 (周一至周六 8:00~17:00,國定假期除外)
4)微信服務號:第一婦嬰客服中心
東院:高科西路2699號
西院:長樂路5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