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堂還是瑞記洋行?

2020-12-24 網易新聞

廣州,史上的那些個第一

中山大學不僅是國際知名的高等學府,也是廣州優秀的城市景觀。在香花綠樹、靜水悠山之中掩映的一幢幢紅牆綠瓦的小樓,帶著濃厚的歷史感,令人過目難忘。它們當中,三層高的馬丁堂又顯得格外突出,因為它不僅是大學裡最古老的建築,而且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築,始建於1905年。同一年,廣州的沙面島上,四層高的瑞記洋行新大樓開始建設。《商埠志》也將它稱為「華南地區第一棟真正意義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

廣州大學彭長歆教授在其論述中指出:馬丁堂和瑞記洋行誰是中國近代第一幢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也許並不重要,但他們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在20世紀初,由磚石鋼骨混凝土向鋼筋混凝土結構過渡的交匯點上,近代嶺南乃至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是基本同步的。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土木工程師伯捷與澳大利亞建築師帕內在廣州所辦的治平洋行為中國近代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的引入做出了極大貢獻。所以,廣州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使用鋼筋混凝土 中國與世界同步

實際上,根據學者謝少明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馬丁堂最初的設計方案採取的是磚石鋼骨混凝土混合結構。這種結構是用鍛鐵做成鋼梁,在梁間以生鐵板搭接,其上澆築混凝土製成樓板。它從18世紀末開始盛行,1900年前後傳入中國。馬丁堂誕生時,磚石鋼骨混凝土混合結構已經基本走到了發展的終點,所以在導入中國後,幾乎立刻便被更新的技術——鋼筋混凝土取代。

1905年11月,美國紐約的斯託頓事務所完成了馬丁堂的最終設計,當時稱之為「東堂」。治平洋行也參與了建築設計。大概由於路途遙遠等原因,斯託頓事務所的工作最終交給了治平洋行。伯捷和帕內決定,採用「康」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來完成它。該結構的技術核心是美國人康(Julius Kahn) 發明的「康式綁紮型鋼筋」。

馬丁堂建造最初主要作為學生課堂之用,並劃出一間作為博物館,二樓和三樓的一部分一度作為圖書館臨時館址,並一直沿用到1982年。1912年5月9日,孫中山應鐘榮光的邀請蒞臨嶺南學堂參觀,在馬丁堂前向學生作了《非學問無以建設》的演講,並與嶺南學堂教職員工在馬丁堂前臺階合影。他勉勵青年學生要立志做大事,努力鑽研科學,不可荒廢學業,這樣才能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並提出了「人類進化,非相匡相互,無以自存」的進步道德觀,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1965年,這座老建築經過翻新,成了今天大家熟悉的模樣。

謝少明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殖民地式」建築形式曾在廣州流行過一陣,當時鋼筋混凝土還不流行。當鋼筋混凝土廣泛使用時,這種建築形式反而不流行了。因此,「作為那一時期使用鋼筋混凝土而建造的馬丁堂,就顯得更加特別且獨一無二。」

彭長歆指出,瑞記洋行使用的也是「康」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1905年,伯捷與帕內為瑞記洋行設計了位於廣州沙面的新大廈。設計師僱傭香港建築商林護學習該結構的施工以便建造。

「騎樓化」促進鋼筋混凝土大發展

彭長歆指出,1905年後,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在包括嶺南大學、真光、培正、培道等一大批教會學校建築中廣泛運用,一些新的公共建築包括租界洋行以及長堤海關大樓、郵政局等也更多地選用了新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主要表現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兩種方式。但同時,磚石鋼骨混凝土和磚木鋼骨混合結構仍在繼續使用,這是技術過渡時期的特點。

彭長歆認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嶺南的推廣與騎樓建設有著直接的聯繫。1912年,廣東軍政府工務部頒布《廣東省城警察廳現行取締建築章程及施行細則》,明確規定商業建築必須以騎樓形式出現,由於腳騎樓在結構體系上改變了連續磚牆的承重方式,使得一些為了攤薄高額地價、而尋求向高度發展的商業建築,不得不採用一方面可以將底層商業空間從承重牆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又可以謀求更多樓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新公司1918年建成位於廣州長堤的九層百貨大樓是這類建築的代表,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幢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深刻影響了廣州近代建築的變化方向。首先,建築向高處發展,單棟建築功能也趨於綜合化、多樣化。其次,建築形式趨於多樣化,如西方新古典樣式的沙面瑞記洋行、滙豐銀行,中國固有式的廣州市府合署大樓,現代摩登式的廣州平民宮等。此外,它還導致設計者和使用者開始醞釀更新、更有效的結構技術,比如鋼結構。

催生出第一批中國近代建築人才

治平洋行在廣州開業時,正值沙面新一輪建設熱潮的開始和清末新政大力發展實業的時期,相當數量的委託蜂擁而來。事務所先後設計了包括廣州河南海關俱樂部,沙面瑞記洋行新樓、花旗銀行、禮和洋行、亞細亞洋行、粵海關俱樂部,以及廣州五仙門電廠、中法韜美醫院、廣州士敏土廠南北樓(今大元帥府紀念館所在地)、東山培道學堂(今廣州七中)、廣九鐵路火車站等在內的許多建築。

彭長歆說,這些建築作品,大多集中在廣州沙面、長堤、東堤及珠江南岸一帶,並以珠江為紐帶聯繫在一起,形成東西走向的帶狀區域,「這是20世紀初廣州城外最具活力的空間,集中了晚清廣州經濟、文化的幾乎所有新生事物」。治平洋行是廣州城市與建築近代化的重要實踐者與見證人。

帕內在廣州拍了很多照片。鏡頭下有許多中國人,彭長歆推斷,其中一些應該是他們的中國朋友或工作夥伴,治平洋行僱用了大約九位中國僱員,「他們通過在治平洋行的學習或工作,逐漸熟悉和掌握西方建築藝術和技術,並最終成為中西建築文化交流的實踐者」。治平洋行一份有關廣州中法韜美醫院醫生住宅的設計圖紙中,有一位中國人「楊宜昌」的籤名和蓋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證明這一點。

彭長歆還認為,在帕內與伯捷的指導下,中國工人掌握了許多西方建築技術,如磚券砌築、鋼筋綁紮等,並通過一個個營造項目,將這些技術傳播開來。作為最早掌握鋼筋混凝土技術的中國營造商,他們的重要合作者林護的聯益公司迅速發展起來,並向上海、南京、長沙等地拓展。而林氏兄長林裘謀既是聯益公司的經營者之一,其子林逸民後來也成了廣州市工務局局長和南京市國都設計技術專員辦事處處長,先後主持制訂了南京《首都計劃》等重要規劃文件,是民國時期廣州、南京一系列城市運動的重要實踐者。

1907年,由岑春煊籌建的近代中國第二家水泥廠——廣東士敏土廠在珠江南岸建起。由於曾經作為孫中山大元帥府所在,它大約是治平洋行在廣州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一座。但鋼鐵工業的嚴重不足,大大制約了鋼筋混凝土技術在廣州的推廣與發展,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部分文圖資料輯自謝少明、彭長歆著作)

相關焦點

  • 法國進口 瑞記REGILAIT 全脂奶粉 300g
    法國進口 瑞記REGILAIT 全脂奶粉 300g 2017年11月09日 10:40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法國進口 瑞記REGILAIT 全脂奶粉 300g
  • 廣州瑞記湛江雞飯店:雞皇皮香肉滑,食客絡繹不絕
    這家瑞記湛江雞美食店在廣州粵墾路,今天和同事們來這邊幫客戶做系統維護。差不多下班時間就在這裡一起吃完飯再回家了。看到這家店面比較大,裡面人也比較多,我們就進去坐下了。據了解瑞記主要食材是選自湛江吃農家米及草長大的散養走地雞,生長帶度慢,雞肉纖維結實,肉質鮮美嫩滑。剛坐來一會不到,就看到有很多食客過來了。看得出這裡的生意挺旺的。看都是附近街坊過來食比較多。
  • 「瑞記」原來你是這樣的酸梅湯!除了喝,還有這些花式吃法!
    最近瑞來春堂的「瑞記」酸梅湯,跟這夏天的溫度一樣火熱的在大家口中傳播著,和大冬天的火鍋一樣,
  • 德記洋行(三級古蹟)
    昔日安平五大洋行(英商怡記、和記、德記、德商東興、美商唻記)就集中於西門國小附近。當時的英國設於安平的領事館就位於現在的西門國小,如今已成菁菁校園。而五大洋行,僅存德記行及東興洋行的舊建築, 都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 南岸立德樂洋行亮相央視
    立德樂洋行。 記者 郭旭 攝  立德樂洋行緊挨著龍門浩老街,從老街望去,一艘輪船正行駛在江面上。100多年前,這就是一條繁忙的航道。而紀錄片中立德樂洋行的出現,也令南岸觀眾非常驚喜。  《城門幾丈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和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等聯合出品,重慶廣電紀實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紀錄片產業基地承制。全片共5集,分別為《朝天門》《城門開》《潮水來》《舵把子》《龍門陣》,每集時長50分鐘。
  • 200年前的太古洋行,曾富甲天下,殘存的記憶匯入長江
    後來,日本及歐美在宜昌成立的公司和洋行多達50家。從1881年開始,太古和怡和兩家英國壟斷資本集團,在宜昌關(今宜昌市政府大門)到強華裡一帶大興土木。其中,太古洋行建了很多辦公樓和住宅,怡和洋行建了三棟,兩家在各自的江岸邊又新建了一批碼頭和泊位,競相經營航運、報關、倉儲等業務。
  • 建成122年後首次大修 重慶立德樂洋行將「重生」
    1891年重慶開埠,留下了大量洋行、領館等老建築。位於南岸區龍門浩的立德樂洋行,就是其中之一。至今,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委獲悉,立德樂洋行一號樓即將進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公開招投標,預計8月進場,年底修繕完成,讓老建築在南濱路「重生」。始建人是誰?
  • 和記洋行辦公樓修繕一新 曾聲援"五卅慘案"大罷工
    不過,雖然歷經歲月,但前身為和記洋行的這一片區,還有著濃濃的通商口岸的貿易氣息,以及深入骨髓的英國味道。  記者昨天探訪發現,緊鄰江堤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記洋行英國總監工辦公樓已經修繕一新。這也意味著,南京外灘緊鄰長江的民國建築基本修繕完畢。接下來,大馬路片區的民國建築將納入修繕議事日程。
  • 老王說隴史丨修建黃河鐵橋之前,這家德國洋行曾在甘肅引進蒸汽挖掘機
    可是,人們想不到,負責包修蘭州黃河鐵橋的德商泰來洋行,在這之前,還為甘肅人做了一件事,至今鮮為人知。 1906年5月,德國泰來洋行駐天津辦事處經理喀佑斯來到甘肅遊歷。其時,清末新政風行全國,地處西北的蘭州,時任蘭州道、甘肅洋務局總辦(即甘肅農工商總局)的彭英甲,在甘肅興辦了一系列近現代意義上的工廠。
  • 左支右絀去籌款,左宗棠委託胡雪巖向外國洋行拆借洋款
    結果過了春節,協餉還是沒有動靜,左宗棠這下尷尬了。進退兩難的左宗棠終於做出了他一生最招物議的無奈之舉:拆借洋款。左宗棠計劃先向英國的怡和洋行借款一百萬兩、向麗如洋行借款二百萬兩,由胡雪巖來操作,上奏給軍機處,兩宮和恭王準奏。朝廷雖然批准了,沒幾個人心裡有底的,因為熟諳洋務的奕訢可是跟洋人張過嘴的,他知道現在外國洋行目前的現金流量並不寬裕。
  • 馳名中外的海南雞飯,究竟是起源於海南還是新加坡?
    不僅雞肉鮮甜香嫩,而且米飯還是那麼的油香四溢,一吃就停不下來。海南雞飯不僅在國內很出名,而且在國際上也非常具有知名度,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這些東南亞國家,隨處都可見賣海南雞飯的店,特別是在新加坡。雞飯之所以好吃,最主要的還是雞的品質好。當地的養雞戶介紹,海南的文昌雞生長於熱帶氣候,專吃榕樹籽和各種天然養料,所以肉質特別好,先散養120天,然後再籠飼60天,最後這60天會餵養米糠、花生渣等飼料,以中和味道,軟化肉質,使味道更加鮮美。
  • 1920-1950激蕩三十年:中國民航全「洋行」
    旅客運輸是名副其實的頂級服務業,其乘客遠非一般的名門富貴所及,而且乘客多數是外國人,連機票都只能用美金在洋行購買。以1933年中國航空掛在上海洋行的機票價格為例,上海到南京往返票價84美元合大洋115枚,到安慶196美元合大洋265枚,到九江266美元合大洋360枚,到漢口350美元合大洋480枚。
  • 重磅,南濱路立德樂洋行舊址將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
    立德樂洋行,南濱路上一棟塵封多年的知名歷史建築,在歷經120多年風雨之後,終於塵埃落定,將和其他幾棟百年歷史建築一起,打造為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帶領市民見證開埠時期的風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