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取福利:小學語文、數學1-6年級上冊期中、期末、單元、月考、專項練習試題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1
【數學】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是一門內容非常豐富、分支學科縱橫交織的基礎學科。
目前,小學數學的內容,除了精選一些傳統的算術內容外,還適當地增加了部分代數、幾何及統計方面的內容,並滲透了一些現代數學的及統計方面的思想。
【算術】算術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小學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是算術部分的知識。它是一門研究數的性質、關係及運算的學科,主要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比和比例等內容。
【數】用來表示「多少」或「第幾」的叫做數,它是數學上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數的概念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數字】用來記數的符號叫做數字。在數學中常用的有中國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兩種。
【中國數字】中國數字是我國漢字中常用的數字。有大寫和小寫兩種。
大寫: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等。
小寫:O、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等。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叫做阿拉伯數字,它們是現在世界上各國通用的數字。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2
【數數】數數也叫做計數,也就是數物體的個數。當我們想知道某一物體的數量時,總是手指著一個一個的物體,口念著自然數裡的1、2、3、4…等等,和所指的物體一一對應。只要是不遺漏,也不重複,數到最後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就是數的結果。這個過程就叫做數數。
【自然數】在數物體的個數的過程中,數出的0,1,2、3.4…都叫做自然數。
「1」是自然數的單位。任何自然數都是由若干個"1」組成的。自然數有無限多個。0是最小的自然數,但是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自然數列】從「0"起,把自然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得到一列數:
0、1、2、3、4、5..……
這個依次排列著的全體自然數的集合,叫做自然數列。
在自然數列中,排在最前面的一個自然數是「0",並且每個自然數都有且只有一個後繼數(緊挨在後面的數)。自然數列中的任何兩個數都不相同,排在前面的數較小,排在後面的數較大。
【基數和序數】當一個自然數被用來表示事物數量多少的時候,通常稱為基數;當一個自然數被用來表示事物次序的時候,通常稱為序數。如:一列橫隊自右向左報數,排尾報數「二十五」,這裡二十五既可以表示這列隊伍有二十五人,即為基數;也可以表示排尾是第二十五人,即為序數。
【零】用來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的數,叫做零,寫作0。0是一個數,它不僅僅表示沒有,還有以下的作用:
(1) 表示起點。如用尺量物體的長度,以尺的0刻度算起。從甲地到乙地的公路或鐵路之間的裡程碑,也是從0公裡開始。
(2)佔有數位。例如10、20中的0不能隨意去掉,因為它佔有數位。
(3)表示界限。如天氣預報中的0℃,不是沒有溫度而是零上與零下之間的界限。
【整數】自然數也稱整數。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3
【十進位制】十進位制是世界各國最常用的一種記數方法它的特點是: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即滿十進一)。這種以「十」為基礎數的進位制,叫做十進位制。
【數字值】數字本身所表示的值叫做數字值。如7,不論在什麼數位,它的數字值都是7。
【位置值】數字本身與其位置結合起來所表示的值叫做位置值。如7,在數的右起第一位,它的位置值是七;在數的右起第二位,它的位置值就是七十。
【數位】寫數時,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各個計數單位排列在一定的位置上,各個不同的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在整數數位順序表中的個位、十位、百位……都是數位。
【位數】一個整數含有數位的數目叫做位數。
【一位數】含有一個數位的數叫做一位數。最大的一位數是9。
【兩位數】含有兩個數位的數叫做兩位數。最小的兩位數是10,最大的兩位數是99。
【三位數】含有三個數位的數叫做三位數。最小的三位數是100,最大的三位數是999。
【四位數】含有四個數位的數叫做四位數。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
【整十數】整十數是特殊的兩位數,也就是個位是0的兩位數。
【高位】在一個數裡,某一位左邊的數位是這一位及右邊的數位的高位。左邊第一位是這個數的最高位。
【低位】在一個數裡,某一位右邊的數位是這一位及左邊的數位的低位。右邊第一位是這個數的最低位。
【數級】我國習慣上把多位數按四位分級,即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算作一級。個、十、百、千位是個級,萬、十萬、百萬、千萬位是萬級,億、十億、百億、千億位是億級。個級、萬級、億級等叫做數級。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4
【讀數法】讀數法就是口頭讀數的方法。我國的讀數原則採用四位分級制,讀數時從最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往下讀,讀出每級的數後再讀級名。例如841234005讀作八億四千一百二十三萬四千零五。
【寫數法】寫數法是書面寫數的方法。也就是從最高位起從左到右寫出各位上的數字。
【準確數】在實際生活中有些量需要用和實際情況完全符合的數來表示,這些數叫做準確數。如今年學校有786名學生,第六冊數學課本有96頁,這裡的786、96都是準確數。
【近似數】有一些量,實際不可能或不需要用準確數表示,取與原來實際數很接近的一個數,這個數叫做近似數。如我國有13億人口,這裡的13億就是近似數。
【加法】把兩個數合併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運算方法,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結果叫做和,如,7+8=15,在這個加法算式中,7和8是加數,15是和。符號「+」叫做加號,讀作加。
【進位加法】在加法運算中,如果某一數位上的兩個或幾個數相加滿10,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方法叫作進位,含有進位的加法叫做進位加法。
【連續進位加法】在加法運算中,需要連續進位的加法,叫做連續進位加法。
【連加】兩個以上的數相加,叫做連加。
【減法】減法就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在減法裡,兩個加數的和叫做被減數,已知的一個加數叫做減數,所求的加數叫做差。例如,15-7=8,15是被減數,7是減數,8是差。符號「一」叫做減號,讀作減。
【退位減法】在減法運算中,當被減數某一位上的數不夠減時,就要向前一位借1,當作這個數位上的10,並和原有的數加在一起,然後再減,這種方法叫做退位,含有退位的減法叫做退位減法。
【連續退位減法】在減法運算中,含有連續退位的減法,叫做連續退位減法。
【連減】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叫做連減。
【驗算】檢查運算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叫做驗算。
【加法的驗算】檢查加法運算是否正確的方法,叫做加法的驗算。
【減法的驗算】檢查減法運算是否正確的方法,叫做減法的驗算。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5
【例題】在小學教材裡,例題是示範性的題目,用來說明某類問題的解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材中,介紹每一類知識都配有一道或幾道例題。例題主要用於課堂教學。
【習題】在小學教材裡,習題是練習性題目,用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材中,每一道或幾道例題的後面都配有一組習題。習題主要用於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
【運算符號】運算符號就是表示計算方法的符號。在小學,運算符號有+、-、×、÷四種。
【括號】括號在算式中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
常用的有:小括號,又稱圓括號,記作();中括號,又稱方括號,記作[];大括號,又稱花括號,記作{ }。小學裡一般只使用小括號和中括號。
【等於】甲數和乙數相同時,叫做甲數等於乙數。
【等號】等號是表示兩個數量相等的符號,寫作「=」,讀作「等於」。
【算式】把數字用+、-、×、÷等運算符號連結起來而形成的橫列的式子,叫做算式,也叫做橫式。
【式子】式子就是算式、代數式、方程式等的總稱。算式可以看成是式子,但式子不一定都是算式。式子在沒有要求計算時,可以不算,而算式一般都要求算出結果來。
【計算】根據算式中給定的數目並通過運算,求出這個算式結果的過程,叫做計算。
【口算】口算也叫做心算,就是口頭計算的意思。凡是不寫豎式,不用計算工具,憑著耳聽題目,或看著題目說出結果,這種計算方法就叫口算。
【豎式】豎式就是計算時所列的草式。
【筆算】筆算也就是先寫豎式,按照豎式計算的法則,用筆計算出結果。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6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例如,4+4+4=12,是3個4連加,可以表示為4×3=12,式中的4表示相同的加數,叫做乘數;式中的3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也叫做乘數;12是計算的結果,叫做積。符號「×」叫做乘號,「4×3」讀作「4乘3」。
【乘法表】把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按照乘數的大小順序依次列成的一個表格,叫做乘法表。乘法表也叫乘法口訣,通常也稱「九九表」。
【部分積】在乘法中,如果乘數是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數,乘的時候,就要用乘數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數,每次乘得的積,叫做部分積,也叫做不完全積。
【因數】幾個數相乘,每一個數都叫做它們的積的因數。如3×5=15,3和5都是15的因數。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例如,3×4=12, 12÷4=3。從式中可以看出,12是3與4的積。如果已知兩個因數的積是12,又知道其中的一個因數是4,求另一個因數,就是12÷4=3。在除法裡,已知的兩個因數的積叫做被除數,已知的一個因數叫做除數,所求的另一個因數叫做商。如12÷4=3,12是被除數,4是除數,3是商。符號「÷」叫做除號, 12÷4讀作"12除以4"或"4除12"。
【表內乘法】表內乘法是指乘法口訣表範圍內的乘法,也就是兩個一位數相乘的乘法。
【表內除法】被除數和除數都是一位數,或者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訣直接求商,這樣的除法通常叫做表內除法。
【等分除和包含除】除法有兩方面的意義:把一個數(被分的總數,叫做被除數)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分的份數,叫做除除數),求一份是多少(每份數叫做商),叫做等分除;求一個數(被除數)裡面包含幾個(個數叫做商)另一個數(除數),叫做包含除。
【有餘數的除法】如果兩個整數相除不能得到整數商,那麼被除數中最多含有的除數的個數,叫做不完全商;所餘的部分,即被除數減去不完全商與除數的乘積所得的差,叫做餘數。如,17除以3,得不到一個整數商,而只能得到一個不完全商(5)和一個餘數(2)。
一般地,被除數=除數×不完全商+餘數。這樣的除法就叫做有餘數的除法。
【試商】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有時不能一次得到合適商,這時需要調整商,如果商大了就要調小,商小了就要調大。這個過程叫做試商。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7
【連乘】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連續相乘的運算,叫做連乘。如2×3×4=24。
【連除】一個數依次除以兩個以上的數的運算,叫做連除。54÷6÷3=3。
【乘、除混合運算】如果一個算式裡,既有乘法、又有除法,叫做乘、除混合運算。如72÷9×2=16。
【第一級運算】在數的運算中,加法與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
【第二級運算】在數的運算中,乘法與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四則混合運算】在一個算式中,如果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做混合運算。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叫做四則混合運算。
【運算順序】計算時的先後次序叫做運算順序。
【脫式】對於四則混合運算的式題,按照運算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運算的式子,叫做脫式,也叫做遞等式。如
36÷4÷3
=9÷3
=3
【簡便運算】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有時可以利用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係,使計算過程簡單化,或直接得出結果,這種方法叫做簡便運算,又叫做速算。
【公式】用數學符號或文字表示各個數量之間的關係的式子,叫做公式。
【法則】法則就是計算的方法,常常用文字來說明。根據計算的種類,而有不同的名稱,如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兩位數減法的計算法則等。計算時要按照法則進行計算。
【運算定律】在四則運算中,具有某種規律性的結論,叫做運算定律。
【運算性質】從運算定律所得出的推論,通常叫做運算性質。
【逆運算】兩種運算中,第一種運算的條件是第二種運算的結果,第二種運算的結果是第一種運算的條件。這兩種運算叫做互為逆運算。
【珠算】運用算盤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採用口訣,便於記憶,算法簡捷,計算迅速。
【算盤】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為長方形,由木框、梁、杆、算珠組成。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8
【除盡】除儘是數 a 除以數 b(b≠0)時,所得的商是整數,或有限小數,我們就說 a 能被b除盡(或說 b 能除盡a)。
【整除】整數a除以整數b(b不為0),如果商是整數,而且又沒有餘數,這時就叫做a能被b整除,或者叫做b能整除a。整除屬於除盡的一種特殊情況。
【除不盡】一個數a除以另一個不為0的數b,當商是無限循環小數時,我們就說b除不盡a或者說a不能被b除盡。
【因數】如果一個數a能被另一個數b整除,數b就叫做數a的因數。如12÷6=2,2和6就是12的因數。
任何一個自然數,它的最大因數是它本身,最小因數是1因此,任何一個自然數,其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倍數】如果一個數a能被另一個數b整除,數a就叫做數b的倍數。如12÷6=2,12就是6的倍數。
任何一個自然數,它的最小倍數就是它本身。由於沒有最大的自然數,所以,任何一個自然數的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
【奇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也叫做單數。如1、3、5…都是奇數。
【偶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也叫做雙數。如2、4、6……都是偶數。
【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就叫做質數。如2、3、5.……都是質數。
【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就叫做合數。如4、6、8、9…都是合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這幾個質數就叫做這個合數的質因數。如21=3×7,3和7是質數,3和7都是合數21的質因數。
【分解質因數】把一個合數用質因數相乘的形式表示出來,叫做分解質因數。
【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互質數】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的時候,這幾個數就叫做互質數。如5與7,3、7與11都是互質數。
【互質】當兩個數是互質數時,我們就說這兩個數互質。
【兩兩互質】a、b、c三個數,如果數a與數b互質,數b與數c互質,而數a與數c也互質,我們就說這三個數是兩兩互質。
小學數學名詞概念和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概念-10
【單位「1」】在分數中,單位「1」表示可以平均分的任何事物。小到一粒芝麻,大到一個地球,都可以看作是單位「1」,可以把一個物體或圖形看作單位「1」,也可以把由一些物體或圖形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但是,無限多的事物不能看作單位「1」,因為無限多的事物是不可分的。
【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幾分之一),就是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比1小。
【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帶分數】一個整數(零除外)和一個真分數合成的數,叫做帶分數。
【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約分】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的過程,叫做約分。
【同分母分數】分母相同的幾個分數,或者說分數單位相同的幾個分數,叫做同分母分數。
【異分母分數】分母不相同的幾個分數,或者說分數單位不相同的幾個分數,叫做異分母分數。
【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的過程,叫做通分。
【公分母】一般情況下,幾個異分母的分數,通分時所化成的相同的分母,叫做這幾個分數的公分母。
【最小公分母】幾個異分母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叫做這幾個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的最小公分母。
【倒數】如果一個數和另一個數相乘的積等於1,那麼其中一個數叫做另一個數的倒數。這兩個數也叫做互為倒數。
☞免費領取名師特級教師在各種比賽中所用的教學課件
☞免費領取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在各種講座所用教學課件
☞免費領取最新1000餘節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實錄講座
來源:網絡,若侵聯刪。整理:小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