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抽動症是如何治療的

2020-09-04 楊紅宣

  可以說,大部分的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關心、教育孩子。

  上周六,和朋友逛商場,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位看似孩子奶奶的人在商場電梯前大罵自己的六七歲左右的孫子,搞小動作,不老實,說了不改,甚至連「狗改不了吃屎」這種話都當眾破口而出。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這位奶奶仍不停嘴,直到保安趕到勸說。

  能讓一位老人在公共場合忍不住破口大罵,可想而知她對自己孫子的行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在圍觀群眾看來,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確實調皮,冥頑不靈,但家長的行為也過於偏激。

  但是在以我和我同事的判斷,這個小孩極有可能患有抽動症。容易被忽略的「小兒抽動症」

  小兒抽動症,即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又稱抽動症或習慣性痙攣,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中樞神經遞質失衡,神經生化改變如阿片肽、催乳素、性激素等有關,男孩子多見,多在4~12歲起病。

  小兒抽動症的特徵以不自主、突發的、快速重複的肌肉抽動為主,常伴有暴發性的、不自主的發聲和穢語。發作時一般先從面、頸部開始,逐漸向下蔓延。眨眼、斜視、撅嘴、搖頭、聳肩、縮頸、伸臂、做出咳嗽聲、清嗓聲等是常見表現。

  患兒的病情常有波動性,時輕時重,精神放鬆時減輕,睡眠後可消失,有時可自行緩解一段時間,但在緊張、焦慮、疲勞、睡眠不足時可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由於抽動症狀表現較為局限,對日常活動影響少,短期內一般也不會對患兒的健康造成大的影響,因此常常被忽略。正因如此,多數家長未意識到此是病態,誤認為是小孩調皮或是壞習慣所致,常責罵、訓斥患兒,不僅導致病情加劇,也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傷害。

  無形的傷害,把孩子推入深淵

  知乎上有一篇《長跑三十三年,感謝抽動症的陪伴!》的自述,這是一位有著33年抽動症病史患者的自述。

  作者六七歲時發病,點頭,點的很猛,控制不住,父母開始是呵斥,然後是巴掌伺候。後經人提醒有可能是抽動症。上醫院治療,開藥,吃了後,是有減輕的效果,但副作用很大,整天昏昏沉沉,大腦混沌。在治癒無效後,作者的抽動症甚至被當成是迷信中的「被東西上身」,請神婆扶乩......

  從個體上看,三十多年的抽動症不當治療,給患者本人帶來了很多的不便與痛苦。從大數據的臨床案例上看,這些具體的傷害也常常存在:

  1、造成社交障礙:4~12歲正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階段,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和評價,如自己是聰明的還是笨的,是漂亮的還是醜的等等。在患病之後,一些在旁人看起來奇怪的動作往往帶來責罵、嘲笑,自卑、焦慮、對他人有敵對情緒,常常伴隨整個成長階段,甚至一生。

  2、個性發展問題: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範圍逐漸擴大,會產生一些高級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抽動得不到控制,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

  3、情緒障礙:患兒在患病後長期的抑鬱、焦慮情緒會給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患兒易於自卑自憐、孤獨內向、情感脆弱,這種抑鬱寡歡的情緒又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中醫如何治癒?抽動症醫案一則

  「很多家長一開始並不大認可中醫的治療,都是在吃過一些西藥後,看到副作用,事實上我們也不能否認,尤其是在一些不夠規範的地方,可能會給孩子用一些麻痺神經的藥物,這也是一部分家長所擔心的,畢竟這個病(小兒抽動症),西醫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病因解釋,但在中醫經典上其實有根可循。」

  《證治準繩·幼科·慢驚》:「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脾土,胃為脾之腑,故胃中有風,U大漸生,其莖瘲症狀,兩肩微聳,兩手下垂,時復動搖不已,名曰慢驚」。由於肝強脾弱,血虛不能溫養肌肉,血虛不榮筋則筋攣,故扭頸、聳肩。腹部抽動,手足徐徐顫動。

  《小兒藥證直訣·肝有風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風,風動而上於頭目,目屬肝,肝風入於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兒不能任,故連扎也」。肝開竅於目,肝膽屬風木二經,內寄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則風火內生,故頻眨眼睛。

  《證治準繩·幼科·唇口蠕動》:「唇為脾之華,口乃脾之竅,又陽明之脈環唇口而交人中,陽明胃也,是以脾胃虛者,多有此症不獨病後而已」。肝木乘脾土則撅嘴、口唇蠕動。肝氣橫逆,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逆於腦,蒙蔽神志,故穢語不止。

  很多的中醫經典上都有關於小兒抽動症的記載,實踐中也證明,通過中醫診治小兒多動症是可行的。

  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他人,就像在商場裡的那位奶奶,破口大罵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改正「壞習慣」,但是抽動症就像我們的打噴嚏一樣,我們無法自控。盲目地指責不僅達不到幫助孩子改正,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擔心西藥有副作用,中醫手段也完全能夠治癒。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一個疏忽,一個紕漏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一生的不良影響。因為,沒有一個孩子的健康與未來是可以被耽誤的。

相關焦點

  • 小兒抽動症對孩子的健康危害極大,看中醫是如何治療小兒抽動症的
    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都要警惕小兒抽動症這種病症,這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突然的多發性抽動,及在抽動的同時伴有暴發性發聲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患兒的病情常有波動性,時輕時重,有時可自行緩解一段時間,抽動部位、頻度及強度均可發生變化,部分患兒還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情緒障礙等心理問題
  • 小兒抽動症--孩子「擠眉弄眼」的罪魁禍首
    孩子一旦出現「擠眉弄眼」,很可能就是得了兒童常見的一種病:小兒抽動症,那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呢?一、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小兒抽動症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肌肉抽動性疾病。又稱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多發性抽動症、發病率較高,多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的兒童。男性多見。多呈良性經過,也有難治性患者。
  • 小兒抽動症 最易被忽略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診斷其為「兒童抽動障礙(小兒抽動症)」。小明媽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會無端患上這種奇怪的病?這種疾病該怎麼治療?廣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徐雯教授介紹,小兒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對人格的不良影響十分常見,因此需要積極治療。其中,良好的家庭調護可發揮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 小兒推拿李波: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治療兒童抽動症臨床醫案一則
    小兒推拿李波: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治療兒童抽動症臨床醫案一則 可伴有諸多行為問題,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等,這增加了病情的嚴重性和複雜性,為提高人們對抽動症的意識,爭取早期治療改善患兒狀況,從2012年起,將每年8月3日定為「中國兒童抽動症日」。 我國的抽動症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升高,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顯示,中國內地抽動症患兒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未被診斷發現和有抽動症傾向的則可能更多。
  • 這些症狀暗示孩子可能患了小兒抽動症,家長應該這樣做!
    上一篇寫了關於小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包括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小兒抽動症有什麼症狀,以及小兒抽動症的發病原因的現行流行的觀點,因為這個疾病並沒有確切的發病原因,還有待於我們醫學上的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那麼,我們今天來進一步探討一下關於小兒抽動症的更多知識,特別是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患了小兒抽動症,應該如何去處理如何去正確對待,如何配合醫生早日幫助孩子把這個問題克服的相關知識。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小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
  • 中醫治療抽動症 給孩子一個健康童年
    「這很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威海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李霞提醒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診,以免耽誤病情。6歲的小林,一年前被醫院診斷為抽動症,長時間服用西藥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病情總是反覆。擔心西藥有副作用的小林媽媽,於今年初帶他來到市中醫院兒科,希望可以給予中醫藥治療。李霞根據孩子病情,為患兒口服中藥治療。
  • 小兒抽動症,一個讓家長煩透了的疾病
    最開始接觸小兒抽動症還是剛剛工作的頭幾年。由於做小兒推拿比較多,就時常有一些家長反應自己家孩子老是不自主地眨眼睛、吸鼻子、撅嘴巴。出於自己當時經驗不夠多,就在瘋狂地找資料、看書學習,向經驗豐富的老醫生諮詢,最後才搞明白這個疾病的一些情況。
  • 《健康生活》|正確認識小兒抽動症
    《健康生活》|正確認識小兒抽動症 2020-09-18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寶寶不自主的抽動,是小兒抽動症嗎?如何避免孩子患上抽動症?
    很多家長由於對兒童抽動症不了解,而且抽動症與咽炎、多動症的症狀很相似,錯誤的把它們混為一談。那麼,寶寶不由自主地抽動,是兒童抽動症還是簡單的抽動呢?小兒抽動症一般會不由自主的重複的抽動,而且抽動速度很快,一開始只是眨眼睛或者是清嗓子,但是時間越長孩子抽動的症狀就會越多
  • 名醫劉增本:孩子老眨眼 當心患有小兒抽動症
    家裡人以為眼睛不好去醫院給看眼睛,大夫診斷後是患有『小兒抽動症』。診斷結果給這個家庭蒙上了巨大陰影。為了儘快治好孩子,不要留下病根,小波波的姥姥帶波波四處求醫,煙臺、上海的中醫院去了不少,針灸、推拿該試的都試過了,中藥也沒少吃,沒成想越治越厲害,孩子到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因為抽動症無法正常上學了。「為了孩子,我眼淚都哭幹了。」說到這,波波姥姥又抹起了眼淚。
  • 如何正確判斷 「小兒抽動症」和「兒童多動症」 醫生提醒勿輕視早...
    華龍網10月23日10時48分訊(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張靜 通訊員 劉嘉)當家長發現孩子頻繁做眨眼、點頭、扭脖子、聳肩膀的「小」動作,或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特別多時,就應該引起警惕了,這可能不是孩子故意的調皮,而是「小兒抽動症」與「兒童多動症」的現象。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當心是小兒抽動症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當心是小兒抽動症生活報訊 (宋微 記者霍營)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小寧今年7歲了,一年前出現反覆眨眼症狀,家長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用了眼藥水、眼膏等,始終不見好轉。之後小寧出現嗓子難受、咳嗽、出怪聲的情況,家長以為孩子得了咽炎。
  • 北京哪個醫院看小兒抽動症
    核心提示:小孩患上抽動症是每個家長都不願看到的事情,抽動症不僅影響到孩子的生活,有時候甚至還會被其他有些人取笑。這樣小孩的心理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去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預防小孩患上抽動症這種疾病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介紹:小兒抽動症的嚴重症狀有哪些?
    小兒抽動症望文生義便是小兒情不自禁的抽動,它是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但是對於家裡有患有小兒抽動症的來說,家長也無需擔心,只要積極配合專家的治療,同時家人要對小兒有良好的耐性和愛心,就不會讓病況越來越嚴重,而如果家長沒有遵循醫囑給幼兒合理用藥,由此而忽視了幼兒的病況的話,就會耽擱幼兒的治療,從而會讓小兒抽動症越來越嚴重
  • 年末總結-小兒抽動症的病因有哪些?
    (1)家庭關係 兒童抽動症的發病除了生理原因外,還有許多心理和情感原因。毫不誇張地說,至少有60%的人。通過多年與父母的接觸,孩子們的父母大多是性格內向、敏感和焦慮的人。
  • 兒童抽動症怎麼治療
    在某一個時期內常以同一個症狀為主,有時可轉換為另一群肌肉的抽動,即症狀的變化性。患兒常伴有多動、注意力集中困難、睡眠差等心理問題。為此請來鄧欣老師為大家講解兒童抽動症怎麼治療。       答疑記錄[主持人]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
  • 小兒抽動症,這些表現能夠在患病初期儘早辨別,幫助孩子及時就醫
    小兒抽動症全名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是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的一種,多發於5-12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男孩患病率高於女孩。小兒抽動症的患病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中樞神經遞質失衡、神經生化改變、腦結構或功能異常、孕期腦損傷、環境刺激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小兒抽動症不會對人體健康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會干擾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為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家長朋友們只有了解小兒抽動症的症狀,才能夠在患病初期儘早辨別,幫助孩子及時就醫。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兒抽動症的表現吧!
  • 小兒抽動症醫案一則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作者:苗晉⊙編輯:杏林君抽動——穢語症候群又稱為多發性抽動症(multi-pletics7歲時開始頭部和手臂不自主抽動,後來日漸加重,眨眼睛,撅嘴、扭頸、聳肩,腹部上下抽動每分鐘約十餘次,穢語不止,經西安某兒童醫院診為抽動——穢語症候群,經氟哌啶醇治療一月餘效不顯,轉我院就診,望其形瘦,面色淡黃,舌質紅、苔薄黃膩,切脈弦滑數。
  • 抽動症公益網 抽動症治療方法
    抽動症並不是孩子的某些「壞習慣」,而是一種兒童神經精神障礙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部位抽動及在抽動的同時伴有暴發性發聲和穢語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常存在多種共病情況,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行為問題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影響學業成績、就業、婚姻狀況、同伴關係,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青少年犯罪。
  • 抽動症治療方案分析
    這種方案只要找對了推拿師,百利而無一害,當然也需要家長擦亮眼睛,打聽正規靠譜治療級推拿。不要只看假錦旗,要聽其他小孩的真實效果反饋。4.改善家庭環境和孩子心態。許多專家看到抽動症孩子立刻就會說,你家是不是總吵架?可見抽動症與緊張的家庭環境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家長務必反省自己,重新考慮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