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自覺的眨眼、噘嘴、搖頭、聳肩、清嗓子等表現。「這很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威海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李霞提醒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6歲的小林,一年前被醫院診斷為抽動症,長時間服用西藥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病情總是反覆。擔心西藥有副作用的小林媽媽,於今年初帶他來到市中醫院兒科,希望可以給予中醫藥治療。李霞根據孩子病情,為患兒口服中藥治療。服用兩周後,患兒症狀明顯改善,堅持服用兩個月後,患兒症狀基本消失。「小兒抽動症的治療需要慢功夫,雖然患兒症狀消失,但仍不建議其立馬停藥,而是慢慢停藥。」李霞說,抽動症患兒中,脾虛孩子多見,脾虛孩子往往肝火旺,需要及時調理體質。
李霞在為小患者檢查。 威海晚報記者 時英豔 攝
「小兒抽動症是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表現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李霞介紹,小兒抽動症,從中醫的病因病機來講,主要是患兒先天稟賦不足、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調、飲食所傷等原因導致的臟腑功能失調,肝亢風動。中醫藥進行幹預治療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對於小兒抽動症,我們主要採用口服中藥治療,有時會配合小兒推拿、耳穴壓豆等療法,在臨床上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治療效果。」
「有一部分兒童感冒後會出現抽動症或加重抽動症狀表現。」李霞說,中醫講,抽動症屬於肝風,外邪從陽化熱,熱引肝風,從而出現抽動表現。外感後出現抽動症狀,屬於外風引動肝風,治療應疏風解表,息風止動。
李霞特別提醒,對於小兒抽動症,既不能忽視,認為是小孩的壞習慣或調皮所致而常責罵、訓斥,也不用過於焦慮,要放平心態,及時帶孩子就醫,遵醫囑治療。「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總是提醒孩子改正抽動症狀反而會加重他們的緊張情緒,導致病情加劇。」
威海晚報記者 時英豔通訊員 張萌達
【來源:威海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