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這首柔情似水的唐詩,出了一個成語,千百年來不斷被引用!

2020-12-15 有伴陪你讀詩詞

劉禹錫在蘇州任刺史期間,浙東觀察使李紳(寫粒粒皆辛苦的那位),因愛蘇州林泉之美,在蘇州買田置邸,建杜鵑樓作為其歌舞飲宴之所。

作為蘇州刺史的劉禹錫,自然也在上司李紳受邀之列。唐人豪放,士大夫宴飲之中,少不了歌姬佐酒伴唱。她們為劉禹錫殷勤敬酒,面對如此奢華的場面,劉禹錫想起自己命運的坎坷,無限感慨湧上心頭,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七絕: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這首詩首先某些了歌妓們的裝束,「高髻雲鬟」跟宮裡的宮女打扮的差不多,杜韋娘的一首小曲讓人如浴春風,這些閒情雅致的事情對於司空李紳而言早已見慣不慣了吧,此情此景,真的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春風」與「斷盡腸」作比,據說李紳聽後立即將歌姬贈予劉禹錫。

這首詩突出了詩豪劉禹錫性格的另一面,不僅有俠骨,還有柔情。這首詩不但留下「司空見慣」這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成語,而且從唐代開始就為世人樂道,「杜韋娘」、「司空見慣」也成為歷代文人吟詠的詩題,並不斷見諸於傳奇、小說和戲曲之中。據《國學寶典》該條目下統計,有八十六種之多。

〔宋〕杜安世《杜韋娘》:暮春天氣,鶯老燕子忙如織。間嫩葉題詩哨梅小,乍遍水、新萍圓碧。初牡丹謝了,鞦韆搭起,垂楊暗鎖深深陌。暖風輕,盡日閒把、榆錢亂擲。 恨寂寂。芳容衰減,頓欹玳枕困無力。為少年、狂蕩恩情薄,尚未有、歸來消息。想當初、鳳侶鴛儔,喚作平生,更不輕離拆。倚朱扉,淚眼滴損、紅綃數尺。

〔宋〕 舒亶《虞美人》:重簾小閣香雲暖。黛拂梳妝淺。玉簫一曲杜韋娘。誰是蘇州刺史、斷人腸。 醉歸旋撥紅爐火。卻倚屏山坐。銀缸明滅月橫斜。還是畫樓角送、小梅花。

〔宋〕陳師道《菩薩蠻》:髻釵初上朝雲卷。眼波翻動眉山遠。一曲杜韋娘。當年枉斷腸。佳期如好月。擬滿還須缺。別易見應難。長鬚仔細看。

〔宋〕謝薖《菩薩蠻》:雪消新洗寒林碧。華堂向晚開瑤席。一曲杜韋娘。有人空斷腸。 謫仙同夜宴。曉即歸程遠。莫放酒尊空。主人陳孟公。

〔元〕王實甫《西廂記》:一個潘郎鬢有絲,杜韋娘非舊時。一個帶圍寬清減了小腰肢,一個睡昏昏不待觀經史,一個意懸懸懶去拈針指。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傳心事,兩下裡都一樣害相思。

〔明〕楊慎《升庵長短句》:檀槽鳳尾龍香撥,一糤驪珠落。風流傅粉媚何郎,解唱春風一曲杜韋娘。

〔清〕陳田《明詩紀事》:從此京華獨擅場,時人爭識杜韋娘。芙蓉秋水黃金殿,芍藥春屏白玉堂。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駱賓王除了那首婦孺皆知的鵝鵝鵝,這首詠禪詩也是千古絕唱!

成語感激涕零原來出自這裡!劉禹錫一首詠史詩背後的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劉禹錫四處奔波,上一站是和州,身為刺史的他,甚至還被手下的縣令擠兌。他三次移居,居住的還是小破屋,所以留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銘》。懷著這樣的心情,劉禹錫來到蘇州,心情自然好不起來。劉禹錫的到來,馬上引起了蘇州文壇的轟動,更是讓另外一位詩人喜出望外。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紳,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的《憫農》卻是我們從小背到大的唐詩。
  • 劉禹錫的3首唐詩,都和風有關,讀來浪漫而深邃!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詩人之一,他有著千古才名,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他的3首唐詩,都和風有關,讀來浪漫而深邃!1、《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其實,秋風不知何而起,卻有一種孤獨悲瑟的力量,看似徐徐卻有決絕,平靜而克制,這便是秋風的色彩。季節變換對內心敏感的人來說總是更加傷感,情緒都在風裡,在樹裡,千種萬種情懷無人訴說,便只能付諸紙筆,詩人便是其中最富才情的一類,能在詩人輩出的唐朝留下名姓的劉禹錫更是如此。劉禹錫愛寫秋天,他筆下的秋天和秋風真是太迷人了!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古詩詞名句鑑賞 | 唐詩,劉禹錫《蜀先主廟》
    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悽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先主劉備英雄氣概充滿天地,千秋萬代一直令人肅然起敬。
  • 劉禹錫被貶和州,卻在途中寫下一首絕美唐詩,美到令人心醉
    它是曹操《觀滄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李白《望天門山》中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也是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總之,詩人筆下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首首絕美詩篇,即便是過了千百年,我們今天讀來也依然感到驚豔而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詩《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千古名篇。
  • 白居易與劉禹錫比拼詩詞,結果《唐詩三百首》給出了最終答案
    通過「兩點愁」,「倚欄杆」,「背鸚鵡」,「不回頭」,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年輕女子春天哀婉、愁怨的形象,寫的是纖巧別致。尤其尾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白居易的好友,詩豪劉禹錫隨之賦一首婉曲新穎,別出蹊徑的和詩。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大唐「詩豪」劉禹錫能被冠之以「豪」相稱,足見其詩豪氣幹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悲秋之音,豪情沖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鏗鏘有力儘是叱吒風雲的氣概。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
  • 被封建統治階級鼓吹的一個成語,千百年來誤人無數!
    經常聽到幹了壞事的人,然後振振有詞地說自己多有道理,也會搬出「以德報怨」來為自己開脫,說孔聖人都講過要「以德報怨」,你們怎麼就那麼會計較呢,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認真想想,這種引用很可笑,這種解釋是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開脫,同時也是斷章取義的,孔子講這話的本義完全被曲解了。「以德報怨」出自《論語·憲問》。原文如下:「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很顯然,這是一組對話,有學生向孔子請教「以德報怨」行不行?孔子認為要是「以德報怨」,那拿什麼來回報「德」呢?
  • 唐詩裡最有個性的兩首詩,描寫的很是諷刺,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唐詩從初唐一路走來,儘管歷經了一千多年來,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依舊還是會被作品中的情感,以及那一份精神所感動,同時唐詩裡也有很非常有針對的作品,例如中唐詩人劉禹錫他就寫過兩首很有諷刺意味的詩作,分別是《遊玄都觀》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可以說是唐詩裡,最有個性的詩作,當時的詩人可謂是極為大膽,不僅諷刺了當時的社會,還諷刺了當時的權貴,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
  • 劉禹錫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成語,最後7個字直扣人心
    比如暮春時節,落花遍地,文人墨客就覺得惆悵滿懷,而參禪修行之人卻覺得這只是輪迴的一個階段。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最後14個字直扣人心。贈李司空妓唐代:劉禹錫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 白居易此詩無人知曉,劉禹錫的和詩卻家喻戶曉,還選入唐詩三百首
    人生百年,能夠遇到一個懂得自己的知音,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中唐詩人白居易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他在詩壇上遇到了兩個知音,一個是元稹,另一個就是劉禹錫。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形成了追求通俗易懂的元白詩歌流派;白居易和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將兩個人之間100多首唱和詩編成了《劉白唱和集》。
  • 劉禹錫構思巧妙的詩作,開篇就引人入勝,其中還蘊含一個成語
    元和12年,宰相裴度親自督師討伐吳元濟。駙馬李愬是他的部將,也自告奮勇地出任前鋒。李愬頗有謀略,他一直按兵不動準備各項事宜,等到半年後時機成熟,才率軍猛烈進攻,並連連取勝。第二年寒冬的一天,天空正飄著鵝毛大雪,李愬卻親率騎兵敢死隊,冒著凜冽寒風和暴雪,夜行100多裡,直襲吳元濟盤踞的巢穴蔡州,還在睡夢中的吳元濟只好束手就擒。
  • 一天一個成語:頤指氣使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
  • 劉禹錫這首愛情詩寫得很是傷感,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其實很多人喜愛劉禹錫,最主要的還是他身上的那種精神,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是保持了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這也正是劉禹錫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同時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除了能夠感受到唐詩那份獨特韻味之外,更多的還是能夠從他身上學習他那種精神。
  • 一天一個成語:莫衷一是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造作啊文【成語出處】清·吳趼(jiǎn)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譯文: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各位將領有的說嚴守城池、等待援兵,有的人說和敵人決一死戰,有的人說到臨安求救兵。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 劉禹錫唐詩水平有多高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唐代表詩人——「詩豪」——劉禹錫的水平有多高。關於劉禹錫的資料,在此不過多介紹,相信每一位詩詞愛好者對他應該不會陌生。下面,直奔主題,評價一位詩人水平,一定要參考唐詩體裁,如七絕、七律、五絕、五律、古體詩以及唐詩主題,如送別詩、寫景詩、閨怨詩、悼亡詩等。劉禹錫,毫無疑問,實力最強的是七言詩,尤其是七絕。
  • 一天一個成語:詬如不聞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造作啊
  • 一天一個成語:罪不容誅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 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他自負如此,因此當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陰縣這個小地方任職時,一肚子的不高興。這首滿腹牢騷的詩,就是那時候寫的。被明朝的胡應麟盛讚為「初唐五律第一」。當然不是因為他發牢騷,而是因為杜審言在發牢騷的時候,還不忘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對仗工整——這些爛熟的近體詩規則,初唐並沒有。所以這首詩,可以說是五律的模範。杜老師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 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在中、晚唐詩歌中,詠史詩佔比極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中唐詠史詩第一高手——劉禹錫最著名的八首詠史詩,每一首都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