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對話

2021-02-14 雅美之途

讀過我文章的文學評論界朋友,稱我有童子功,文字功夫來自小時候的家教。我完全沒有人文的家傳,我們家的書都是與科學和工程相關的,因為父母均為學理工的。況且我在18歲之前是在好幾個地方度過的,一個Village(村莊)的人幫助我長大。在我成長的不同環境裡,只有一張簡易的單人書桌,更不可能擁有書房了。

 

前幾天的清晨,我在樓下忙了好久,去上班前看見明媚的陽光斜射進屋來,讓我想到了我那些謙卑的成長經歷。媽媽和我在中學期間居住了四年的學生宿舍,只有古董房的半間走廊的大小。可以說是苦盡甘來,更重要的當然是感概人生。但是我得益於中學教工子弟的身份,可以在教室或圖書室裡讀書。

 

我在歐洲當教授的同學,他很可能在人文方面擁有童子功。雖然他的主業是醫學教授,但是長年生活在歐洲那些迷人山水的環境裡,他在業餘時間喜歡書法和繪畫,還頗有水準,我篇頭的繪畫就是他的原創。歐洲人擁有漫長的假期,與我合作的德國教授已經好久沒回我郵件了,應該是從杜平根外出度假了。我與同學的這段涉及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對話,就是來自這位歐洲教授遊歷俄國聖彼得堡的朋友圈,注意這些文字是用繁體字寫就的,畫作和文字均經允許轉發:

 

「在參觀聖彼得堡期間,曾在郊外路過一大型宮殿式建築,導遊介紹,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聖彼得堡時辦公的地方,老百姓謔稱之為"普京宮"。普京是聖彼得堡人,經常光顧家鄉。曾經想遷都到此,卻遭到家鄉父老鄉親的堅決反對,作為總統的普京,也只能善罷甘休!我不得其解,究其原因,竟是老百姓不歡迎有太多的官僚機構,導致城市交通更加堵塞,生活嘈雜。俄羅斯老百姓的民主權力與蘇俄統治時期不可同日而語,社會畢竟是進步了!當問及人們對蘇聯解體前後的感受時,導遊表現出復雜的心情: 蘇聯時期,人們不愁有工作,由政府統一分配,現在人們因自己得找工作而焦慮(這點五十歲以上的國人並不陌生)。問題是,你是否希望有選擇生活的自由!熊掌和魚不可兼得!(臨了兩幅畫,很喜歡這種自由的畫法,繼續努力提高[拳頭])」

 

面對這繁體字,我好像每個字都讀得懂,如果寫肯定筆劃會出錯,我便這樣在他的朋友圈用簡體字留言:

 

「好像不改簡體字,我也能活。我們這的臺灣人辦的報紙也是繁體,在他們的報紙上經常印我的文章。估計你是因為書法而選用繁體,有文化的人確實不同[呲牙][偷笑][強]」

 

臺灣人確實堅拒簡體字,雖然陳水扁的名字是拼音,但是歐洲教授糾正我道:

 

「正確的說法是正體字。正體字是幾千年演化出來的。不只是形美,而且有深刻含義。網上有些評論,舉幾個例子: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麵無麥,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我喜歡正體字,一是覺得美,二是能理解字面含義,三是為統一臺灣,港澳打下文化認同基礎,要統一,不能文字都不統一吧[調皮]😄」

 

歐洲教授冒出個「正體字」的說法,我以前只知道繁體字基礎上的簡體字改革,這樣我以前的認知是錯誤的,便順著寫出:

 

「那就是說大陸稱「繁體字」而不是「正體字」,是為了當年推廣簡體字的需要?「

 

歐洲教授進一步使用「正體字」解釋:

 

「是的。咱漢字真的是世上最美的文字,簡體字是當年為了附和史達林提出的漢字拉丁化的產物。許多當時文字學專家反對者,被打成了右派。

要不是中蘇關系破裂,漢字可能滅亡了。像真正的蒙古文字已被新蒙古語代替了。其實真正被簡化的字據說不到400個字」

 

我寫過幾篇關於拼音的文章,可見我在後面附上的一篇,還會關注政權變更對華夏文明的深刻影響這個議題。我長期的觀點是拼音是當年想把漢字拉丁化的組成部分,漢字因為拉丁化不徹底才得以保存。我可以舉出象形文字拉丁化後的一個例子,大家可以看看越南文字在消滅漢字後的效果。他們的年輕人已經不能閱讀祖上使用漢字記載的歷史了;發音還要在字母上標出,十分彆扭。

 

我對漢字的形象美感沒有這位身兼畫家的歐洲醫學教授體會得那麼深,因為我不通書畫。總體而言,在形體美上面,漢字還是超過了拼音文字,雖然英語的Cursive也漂亮,現在電腦和網絡將文字的形體美感全部抹去了。

 

在語言的含量上,漢字也非常的豐富,但是漢語非常的不準確,這也是在微信裡面很多東西容易誤讀的原因。古漢語文字含量極其豐富,有時名詞可以動詞化,最明顯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在這裡就變成了動詞。當然拉丁文字詞性變換更加靈活,並且更有創造力,隨意創造出的新詞Microsoft, Microbiota或Microbiome就是例子。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在發明時應該與東亞人的性格沒太大關係,更早的文明也出現過象形文化,只是後來放棄了。

 

漢字的模稜兩可使它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解讀,不像英文有嚴格的形容詞、副詞和從句來一環環去說明、定義和約束,所以準確很多,據說法語更準確。當然在中國人看來英語也囉嗦很多,我寫文章是到美國很長時間後的事,在國內是理科男。我也十分幸運在國內時沒讀當代人文的書籍,尤其是沒受國內那些無病呻吟的所謂文學的汙染。我受英文和美國思維影響深,這樣文章寫去寫來就偏長了,也講究佐證和內在的邏輯。

 

附錄舊博文如下:

 

拼音在海外鬧出的笑話

 

作者:雅美之途;發表時間:2017年1月26日

 

周有光先生最近仙逝,好評如潮。我以前只聽說過他,沒有想到他還與沈從文一樣娶了「合肥四姐妹」中的一位大家閨秀。他雖然擁有英美的經歷,更確切地說是在紐約或倫敦工作過,但是他的專業是經濟學,而非語言學家的他參與主導發明的拼音可以說是紕漏百出。如果他真是所謂的「漢語拼音之父」的話,那麼我們現在不可想像當年拼音這麼重要的事,國家會把它交給一個學經濟出身的外行去做。主管出版界的胡愈之在1955年建議他改行做文字工作時,周有光是這樣回應的:「文字學和語言學我是業餘搞的,這不是我的真正的專業,我是外行,不行的!」。當然,周有光幸運的是,他從復旦經濟系被調到北京使他避免了牢獄之災,因為坐牢為當年留美歸國經濟學家的共同命運。

 

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在蘋果手機上用手指頭寫成的,因為拼音不行,我在文學城博文後回答網友的問題還不得不使用英文。我若使用電腦上的拼音軟體會覺得相當不方便,但是我不會寫的漢字又必須藉助於拼音,我在舊文裡的這些話很好地說明了我對拼音的無奈:「這篇文章是二年前用英文寫成的,放入博客後,一些網友感興趣而問及它的中文版本。當時對於我而言,藉助拼音打中文的痛苦程度幾乎可以誘發焦慮症,尤其在鄉音隨歲月增長而變濃的時候。一次回國目睹侄兒的拼音打字速度已近美國秘書的水準。我當時覺得,這也會使中囯年輕的一代更易與國際接軌,雖然他們在鍵盤上打的文字不同。」

 

如果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現在與西方交流如此深入的時代,而不是50年代的鎖國之時,我想肯定不會出現如此怪的拼音系統。拼音系統如果在現代西方系統試運行過,肯定會避免出現He女士,She先生,以及Xu(讀成動物園Zoo)或Cao(讀成母牛Cow),還有可能的Li(讀成扯謊Lie) 法官。這些姓氏將會被我們在美國的後代們拋棄的,因為每次叫你名字時都會產生一種侮辱感,尤其是孩童還沒有道德約束力的時候。實際上,Steinway鋼琴就是從德文Steinweg改成的,Trump也是從難讀的德文Drumpf更改過來的,著名的德文波音Boeing好像沒變更。更慘的是,那些創立者莫明其妙地在拼音中大量使用一個輔音帶多達三個元音的拼音字,弄出太多什麼人都發不出的Quan, Qiao,Guo或Xiao,要知道在拉丁語系裡每個元音都是必須發出來的。

 

拼音裡元音和輔音都存在嚴重的問題。現在的拼音裡好多輔音都不能正確發音,像Q; X; Z都不行,所以Xiu; Xin;Xing; Qiu; Qian均發音離譜,而這些正是大量漢字姓氏出現的字母。元音弄出單個字母E來翻譯湖北的簡稱鄂,如果單字母E為姓,電腦都不能識別,姓鄂的人連credit card(信用卡)都申請不到,因為沒有credit(信用)。當你面對普通病人時,情況之遭糕可想而知,誰會找位連名字都發不出的醫生看病?所以一位朋友去做醫生時,把徐Xu改成Hsu,發音也不準但至少接近。雖然美國也會出現Ms. Hooker或Dr. Worms, 但是擁有這些英文姓氏的人數畢竟有限,那像Xu還跨越許和徐兩姓,以千萬人計算。

 

拼音從一開始就是政治的產物,始於1952年毛澤東在蘇聯向史達林的取經,回來就搞漢語字母化。拼音本身並不是漢語,拼音是五十年代試圖將漢語變成拼寫文字的一個步驟,當時的統治階級可能認為拼音會幫助普及漢語從而更容易統治民眾,另一層淺意識就是拼寫文字比漢字優越。所以一開始就是強調的民族性,要與國外不同,尤其是與臺灣的系統不同。什麼事情如果提升到虛偽的愛國,就容易產生毫無自製的群情激昂。在我與朋友討論拼音時,也容易提升到民族尊敬的高度,其實拼音根本不是優美漢字的一部分,拼音的發明恐怕就是一個技術性的錯誤而已。我們故然可以堅持讓西方人學習拼音,我的名字也難發音,從來沒有想過取任何英文名字,我的理由是我花半輩子學你英文,你憑什麼不能學我簡單名字的發音。但是這個邏輯面對學者或有修養的人可以,面對大眾就會經常遇到難堪的時刻。周有光的拼音對掃盲有功,對統治階級控制民眾有功,但是在對外交流上確實是個災難。

 

看看日文的翻譯系統,每個輔音帶的元音西方人都能發音,這為日本融入國際大家庭奠定了基礎。你可以盡力美化拼音在現代計算機時代對漢字輸入的貢獻,但是我看見的日文或韓文的計算機輸入法一樣沒有問題。這位朋友總結得很好:「這個拼音系統就像當年的世界語, 不倫不類,貌似各語種的優點都來點, 實際上人為製造混亂, 而且還有很多獨家發明。沒有見過任何一種音譯比拼音更差的了。」。

 

我們還是讓實踐去檢驗拼音,看它在海外遇到多少尷尬和鬧出的現實笑話,現僅從我朋友圈或群中的反應中精選幾則,我們密蘇裡的暱稱畢竟是「Show Me State」:

 

1。一位媽媽關於曹姓(Cao): "我的兩個孩子在學校因為這個姓常常引起鬨堂大笑孩子也說自己姓牛"。

 

2。姓許(Xu) 的朋友留言:「老美第一次喊我的名字時通常是看著他們猶猶豫豫的叫著 Mr X... U..直接念字母,然後再問我如何發音」。

 

3。「也湊個熱鬧。中文姓名順序到了美國反過來念。ESL課堂上老師叫名字也是好笑,唐彬成了「冰糖」,傅斌成「冰壺」。女生的名字「蘇桃」,中文有韻味,叫出了成「桃酥」了。還有好多好笑的,記不起來了。剛來時,對中國人最難的是「he" or "she". 婦產科只有女病人,查房時累的睜不眼時,一張口he就出來了。我的一哥兒們輪轉到婦產科,匯報病歷滿嘴he, attending 媽的,那來的he。前不久有一個病人叫何蔓,產房護士開玩笑:Dr. Shi had a patient "he, man". 不少美國人嘗試學我的正確發音,很難,多數發成「shi", "shy ". 但是沒有碰到過因為我的姓受歧視的。雖然說著broken English, 活兒幹的好加人nice,絕大多數美國人還是尊重你的。」

 

3。應該是位孩子姓黃(Huang)的媽媽留言:「我家兒子們小時候在學校姓被叫成「hang","hung", "Wong" ... 等等,常問「為什么爸爸和我們不隨媽媽的姓 Lee?」

 

4。「同樣的故事,我有兩個朋友在同一個公司,一個姓賀,一個姓時,每次來電話,receptionist都得問,who do youwant? He or She? 」

 

5。「我LG有個同學first name是Qing,他說有人叫他King,有人叫他Queen。」

 

6。「我的故事剛來美國時去老公教授家晚餐,他們都叫我She,我的詩shi就這樣被本土化了。結果教授七八歲的小兒子好奇地問,you are she, do your husband name he? 激動之下,我只好給自己取了一英文名」

 

相關焦點

  • 學書法不能寫簡體字嗎?不,簡體字比繁體字還難些!
    寫毛筆字可以寫繁體,可以寫簡體,都可以。但是不可以繁簡併用,這是忌諱的,因為好多繁體字化簡的時候直接用了一些簡筆畫的字,也就是說本來一個字只要一種意思,但是後來又兩種,舉個例子「後」「後」,現在都用作「後」。如果繁簡併用的話,對這類字的意思就是分辨不開的。寫「影後」的書法大家又不是沒見過!
  • 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哪種更好?簡體字有一個優點繁體字永遠比不過
    那麼,可能有些網友就很納悶了,現在不是在推廣簡體字嗎?為何在國外人們一般使用的卻是繁體字呢?其實,在國際社會的官方交流中,簡體字才是中外溝通的正式文字。例如世貿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簡體字才是規範文字。之所以在外國網站上經常看到繁體字,實際上是為海外華人所提供的。一般在國內提供服務的網站,基本上都會提供簡體字語言選項以供選擇。
  • 關於「繁體字進課堂」
    前些年,也是在政協會上,宋祖英、鬱鈞劍們也曾建議,小學要增設繁體字的教育。學習文字是為了接受知識,傳播知識,文字具有工具性。一般說來,工具越簡單,越容易被接受。電腦也是一種文化,電腦是日新月異地進步著,電腦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操作越來越簡單,正是越來越簡單,所以越來越普及。我們不能說,為了弘揚電腦文化,我們在用奔5的同時,還要進行奔2的教育。
  •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簡體繁體轉換教程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簡體繁體轉換教程時間:2017-05-13 11:29   來源:系統天堂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簡體繁體轉換教程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Excel中有這樣的功能,把中簡體字文章轉換為繁體字,但是這個要怎麼才能實現的呢?
  • 為什麼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轉而追隨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使用漢字,但他們和中國大陸一樣都捨棄了繁體中文的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還是離不開歷史因素。1949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就開始考慮推行簡體字,當時中國文盲率特別高,如何實行普及教育對於當時的中國政府來時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 關於繁體字與簡體字之爭的十個問題
    看看繁體字表音多麼的準,而簡化字扭曲讀音,甚至根本不表音,小學生負擔反而更重,如果學繁體,反而認得了半邊就會了,而且讀得準。  比如我們在講籃球、藍色、蘭花的異同時,到了蘭花就無法講下去了,因為蘭花蘭被簡化成沒有草字頭,它的字義和形聲特徵看不出來了。  簡化字雖然減少了一些筆畫,可以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但卻犧牲了漢字系統的機理。
  • 臺灣人不懂:為啥內地沒學過繁體卻能看懂字,而他們卻不懂簡體字
    不過臺灣朋友對於這件事情感覺很是奇怪,因為大陸的人從小接觸的都不是繁體字,按理來說,他們在看到繁體字的時候應該感到很陌生才對,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字都是認識的呢
  • 繁體還是簡體?不過四個字——約定俗成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回應稱: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雖然答覆中沒有明確的「是」或「否」的答案,但「學生該不該學繁體字」這一不算新鮮的話題,因此又引起一番討論。 看到新聞,想到一個笑話——如何逼瘋一個臺灣或香港小學生?方法是請他寫100遍「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
  • 關於在全國中小學教繁體字這個事,教育部這樣說
    針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近日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 用簡體字,還是用繁體?歷史上一直是個問題(圖)
    而在去年的兩會上,宋祖英、關牧村等21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也發出了「振興繁體字」的聲音,聯名提交了一份《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而這些博文和提案也同樣受到了很多非議,在這些反對者中也不乏重量級的人物。
  • 怎麼看待繁體字識讀教育進校園
    日前,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做了公開答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五筆閒聊】網上經常有「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爭論,用「華為手機」中的五筆輸入繁體「蘭」字,再也不怕繁體字的筆畫多了
    我們輸入這個"augi",但是我們沒有打出「蘭」這個字來,因為我們要按一下"大寫字母鍵CapsLock",切換到「王碼大一統」的繁體輸入狀態,我們再輸入"AUG",你看看我滑鼠所指的上面,這是一個繁體的「蘭」,在後面跟著一個字母「i」,表示再輸入「i」,「蘭」字就出來了,但是它旁邊有個「*」號,就表示三級簡碼,那麼我不需要輸入「i」,直接打個「空格鍵」,這個「蘭」字也出來了。
  • 繁體字或將引入中小學課堂,家長:簡體字還不會呢,還整繁體?
    記得有一個段子,說到臺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同時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臺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的時候,哭了…因為它的繁體字是這樣寫的,「憂鬱的烏龜」,不得不說,這也太難了吧,別說寫了,相信不少人見都沒見過
  • 簡體字的進階版「二簡字」!專家:太像日本字了,廢除!
    然而「二簡字」在推行半年後便以失敗告終退出歷史舞臺,這是為什麼呢? 從古到今我國一直使用繁體漢字,漢字也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由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直到楷書,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漢字基本上是繁體字,繁體字結構複雜、字形相似、一字多音等等,繁體字存在難認、難讀、難記、難寫的特點,但不可否認繁體字才能體現原本文字的精髓、魅力。
  • 臺媒看北京繁體字「私塾」:跳脫爭議領略漢字之美
    店門上掛著簡約的「繁體字」招牌,與周遭簡體字路牌的環境格格不入,也透露出店內與眾不同的氛圍。咖啡館內木質陳設,擺放著大量的繁體書,還有仿小學語文作業本設計的復古臨摹本,處處都有臺灣的味道。老闆娘李雪莉是中文系出身,到北京生活十幾年,原本從事廣告業的她後來轉行經營這家咖啡館,還在店內「兼職」開了北京唯一教繁體字的「私塾」。
  •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轉換教程具體介紹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轉換教程具體介紹時間:2017-05-04 19:35   來源:系統天堂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轉換教程具體介紹 excel繁體字怎麼轉換簡體字?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回復051查看《[備課必看] 有趣的骰子遊戲》;056《美國教材如何介紹中國古代史》)然後後臺就很多童鞋問我是不是米帝的中文學校都教繁體字,關於這個問題,答案是醬滴:一般學校是哪的人開的,就教什麼字。比如臺灣人開的學校就教繁體字、大陸老師開的學校就教簡體字。公立學校的學區也是一樣,基本上中文項目的創始人是哪裡人就教什麼字。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01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黃簡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寫於溫哥華。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至五日《明報》加東版一連四天刊載。
  • 不休不止的繁簡之爭:簡體字=沒文化?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史?為什麼會有簡體字的出現?簡體字真的會「因簡害義」嗎?關於漢字的歷史,問我吧! 中華漢字,如何走到今天 @抓住那隻螢火蟲:語言的發展難道不一直都是遵循著經濟原則、越來越簡便嗎?
  • 香港繁體字形小議
    香港所使用的繁體字字形大部分和內地常見的繁體字形一致。其繁體字形的主要依據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2007年頒布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該表收字3171個,附錄《常用字字形表》收字4721個,這兩個表收字互有重合,均以繁體字為綱,若有簡體字則附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