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系列報告一《擁抱全球第三次場景革命》中全面闡述了我們對於「場景革命」的理解。
與03年非典時期相似,疫情時刻「危中有機」,一些新潮的產業往往應運而生、一批領軍的公司順勢崛起。在不少行業巨頭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可以找到「03年非典」對其戰略部署與業務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我們終將戰勝疫情,與03年的白醋、板藍根之風相似,爆發式的需求也許會隨之消散。立足於2020年5G商用元年,「去偽求真」是對未來的「應用場景革命」最重要的思考。疫情只是一劑催化,激起的浪花或隨著疫情消散而平息,或催生建立了全新的應用場景。2020年作為5G商用的元年,技術與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帶來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03年中國經濟的產業格局、技術條件和需求習慣與2020年顯著不同,03年疫情催生的第一輪「場景革命」是彼時「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
隨著2001年末中國加入WTO、出口改善,中國經濟開始邁入新一輪擴張周期,且產業結構向重化工業轉型。彼時中國商業地產改革風生水起、城鎮化推進持續加速,投資加速下的需求井噴,使得煤電油運等全面緊張,對應著02-03年採掘、石化、電力、鋼鐵、汽車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盈利大幅正增長。因此,03年「五朵金花」行業的崛起正是對當時中國經濟黃金增長、向重化工業轉型的大趨勢。2003年中國GDP中第二產業佔比高達45%,而科技、新興服務業等輕資產行業剛處於起步的萌芽階段,這是「新場景」誕生的條件。
由於疫情爆發期人員流動顯著受限,03年疫情對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均產生了負面影響:國際交互受限,商務往來受阻,消費低迷,工業生產與投資暫緩。由於當時居民的消費習慣以線下實體店為主,因此線下消費和服務相關的百貨超市、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受到更顯著的衝擊。03年餐飲業零售增速從3月的15%驟降至5月的-15%,整個二季度客運量下降23.9%,而航空客運下降近50%。
20世紀初,受全球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國內網際網路經濟開始萌芽。2001年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正式成立;2002年個人門戶開始興起,作為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搜狐網率先宣布盈利,標誌著國內網際網路經濟的開啟。網絡的應用場景拓寬,03年美國eBay公司投資易趣網正式進軍國內電子商務領域,而多隻爆款網遊上線引導了網路遊戲浪潮。網際網路的萌芽發展階段,中國網民數量由1999年末的0.1億人迅速增長為2003年末0.8億人,網際網路滲透率2000年的1.8%上升到2003年的6.2%;99年末,平均每百戶城鎮家庭僅擁有6臺家用電腦,而03年這一數字上升至28。
傳統需求受阻→技術條件成熟→新興需求誕生。03年疫情對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影響,為了打通受阻的消費與生產渠道,一些細分產業按下了發展的「快進鍵」。一方面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家把握機遇實現了業務升級與轉型,另一方面疫情時期培育的「用戶粘性」在疫情結束後得以延續,共同打開了「新應用場景」的天地。
我們總結了03年時期成功突圍的「應用場景」,大多是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並在日後逐步成長為行業領頭羊,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條線索:(1)傳統行業實現觸網;(2)新興服務業的發展萌芽。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人員的活動與交互空間受限,使得傳統生產與商務往來受阻,「觸網」需求應運而生。我們在如今領軍的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的發展史中,不約而同的找到了「03年非典」對於企業確立競爭賽道、奠定龍頭地位起到的推波助瀾作用。這其中,一部分電商領頭羊藉機拓展用戶與渠道「下沉」,而另一部分傳統行業嘗試首次向線上「躍遷」。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成立阿里巴巴,定位於「網上義烏集市」,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發布+網上推廣」服務,以B2B業務為電商突破口,並在非典爆發前已經實現了「會員費+增值服務」的穩定盈利模式。然而03年的疫情帶來的衝擊令阿里始料未及,一方面各大展會推遲取消、客商卻步使阿里傳統B2B業務受阻,另一方面疫情隔離使馬雲敏銳意識到了網絡購物將成為每一個普通居民的剛需。03年5月「淘寶網」上線,阿里正式進軍B2C、C2C的電商零售業務。03年淘寶交易額實現0.9億元,並在07年上線天貓前交易額達到433億元。阿里巴巴的成功與馬雲極具前瞻性的商業頭腦密不可分,而「非典」仿佛是加速器,證實了中國數字移動技術和網際網路的有效性,也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在中國崛起的轉折點。
京東於1998年在北京中關村電子市場成立,並在2003年之前奠定了全國最大的光磁銷售商地位,一度佔到全國光磁產品60%的市場份額。由於03年非典期間客流量銳減、線下零售遭遇重創,京東在疫情最嚴峻的03年3月被迫關閉12個櫃檯,短短21天虧損800多萬,從而倒逼轉型。2003年4月,京東開始試水電商觸網,在CDbest論壇開始第一筆電商交易,並憑藉早期創業積累的口碑渡過難關。雖然疫情平息,但劉強東意識到了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並在03年決定關閉所有京東線下實體店並全面轉型。2004年公司上線京東多媒體網站,直至今日已成長為自營電商發展的標杆和線上零售巨頭。
盛大遊戲誕生於20世紀初,是中國最早的網路遊戲開發商、運行商與發行商,其原本的遊戲業務主要依賴於網吧的發展,而在非典疫情期間業務遭遇重創。但盛大敏銳意識到非典隔離期對於線上遊戲的玩家培育提供了良機,公司追蹤到的人均上線時間與尖峰時段均有延長,因此在03年全力布局網路遊戲,自主研發並上線了《傳奇世界》並大獲成功。類似地,騰訊也在03年牢牢把握了進軍網路遊戲市場的良機,在03年8月正式推出「QQ遊戲」,包含鬥地主、軍棋等棋牌類遊戲,並憑藉巨大的用戶流量輔助增值業務Q幣與QQ秀的推出與變現,奠定了其休閒遊戲門戶龍頭的地位。
03年非典期間旅遊業陷入寒冬,而依託酒店分銷與機票代理的攜程卻在當年12月成功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03年攜程最重要的戰略布局包括:採取各種促銷計劃吸引客戶遷徙至線上;在原本佔據公司業務80%以上的酒店業遭遇重創後,積極布局佣金率更高的海外機票業務,並在04年上線國內首個國際機票在線預訂平臺;推出旅行定製業務,滿足客戶在線上靈活選擇不同的航班酒店組合,提高了線上定製的便捷與效率。03年Q3攜程營業額創紀錄達到5800萬元,相比Q1增長73%。
2003年之前網校還是一個新名詞,由於網絡教育缺乏自律約束,面授依舊是人們接受度最高的模式。非典期間,各大中小學與培訓機構紛紛停課,4月21日起新東方也正式停課,面臨大量退班退費產生財務危機。而與此同時,新東方網校作為線下停課的其中一個補救措施,業務卻猛然上升,在五一期間,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業務比上月分別增長了77.6%和61.3%,網課學員人數達到去年同期1.6倍,至年底註冊用戶數達到20萬。非典讓很多人開始接觸遠程教育的優勢,遠程教育自非典後也成為新東方壯大的一個重要發力點,2005年新東方在線正式成立。
以上案例讓我們對非典疫情與03年「線上+」場景的突圍產生思考。我們不必誇大疫情的影響。相信即使沒有03年「非典」,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也許依然會取得成功,但疫情使原本可能需要1-3年培育的用戶習慣,在幾個月內實現快速建立,打開了「線上+應用」廣闊的想像空間。
由於經濟處於工業快速發展時期,因此03年的服務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以傳統服務業為主(餐飲旅遊、批發零售等)。但線下消費型服務業恰恰受03年非典疫情的衝擊最大,在經營不善與關店危機之下,部分傳統服務業尋求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中國「新興服務業」崛起的重要契機。
非典期間,傳統餐飲服務由於人工成本佔比較高而遭遇危機。困局迫使部分餐飲服務業尋求新的模式,「外賣」行業的雛形便在當時有了比較成功的實踐——03年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另闢蹊徑,大膽試水火鍋外賣的業務,將傳統的煤氣罐更換為輕便的電磁爐以便送餐,並於第二天再去取回設備。這一創新服務幫助海底撈轉危為安,外賣訂單火爆,業務模式還受到「焦點訪談」欄目的專題報導,收穫巨大曝光量。隨後海底撈發展步入快車道,並在2010年正式於所有分店開展「自營火鍋」外賣業務,也是中國推出該服務的首個連鎖餐廳品牌。
2003年的非典導致人流量的急劇變化,整個中國商業步入寒冬,但是物流行業卻迎來發展契機,疫情使得社會對包裹/文件遞送服務的需求更為強烈。03年順豐邁出重要的一步即「天網布局」——疫情導致航空運輸的客運服務嚴重受挫,航空運價大跌,這時順豐果斷在03年與揚子江快運籤下包機5架的協議,專門用來航空運送快遞,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順豐在當時主要以公路網絡配送的物流行業迅速確立了「快」的差異化定位。
03年非典疫情帶來的需求變化,或是短期效應(口罩、消毒液、白醋、板藍根)。而我們前文所述的成功案例,都是「新應用場景」實現從0到1的突破,並經歷了時間的歷久考驗印證了其所在領域的成功。
如何判斷疫情催生的「新場景」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最終「蔚然成蔭」?我們總結了03年疫情掀起的「場景革命」成功的三要素——
精準定位痛點需求則是創業家們商業頭腦的卓越體現。隔離期的人口流動限制,阻礙了居民的社交、消費、娛樂、工作等全方位生活習慣。在此背景下催生的「新場景」,或定位於新的消費習慣、或立足於新的娛樂方式,一方面解決了生活難題、另一方面提升了便捷與效率。因此,找尋疫情下的用戶痛點、引領需求的新變化,是「新場景」立足的根基。
20世紀90年代PC網際網路離我國居民的生活普遍較為遙遠,並未給社會帶來太大改變;從2000年前後開始,PC網際網路開始逐漸改變全社會生活,這與當時家用電腦普及、網速提升、費率下降等技術條件密不可分。1998年至2003年中國城鎮家庭家用電腦擁有量的同比增速在30%以上,中國網民數量由1999年末的1千萬迅速增長為2003年末8千萬人,而網民數量佔比(網際網路滲透率)也從2000年的1.8%上升到2003年的6.2%。非典期間,家用電腦的使用率進一步上升,04年中國大陸的IPv4地址數相比03年大幅增長了54%。
一些短暫性的需求隨著疫情結束而平息(如消毒、板藍根),而「新場景」成功的第三個條件是在疫情後仍然保證了「用戶粘性」,例如網購人群在疫情期嘗試了新商業模式的便捷與高效,並在疫情結束後繼續保持了較高的轉化率與留存率。淘寶03年商品數80萬件,註冊會員23萬人,而至05年商品數和會員數分別達到了1600萬件、1390萬人,用戶激增顯示了留存率與傳化率驚人。這也是「新場景」真正得以延續並最終實現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們從另一個案例來看03年「曇花一現」的新場景,比如當時紅極一時的「視頻會議」遠程辦公需求。但在疫情結束後,視頻會議並沒有廣泛普及。
03年中興通訊等公司把握用戶通讀推出了「遠離非典,自由辦公」的視頻會議系統,以滿足遠程溝通、多點交流、互動辦公的方式,但「視頻會議」對於03年來講並不算一個成功的應用場景,主要的掣肘也在於我們上述提到的幾個因素——(1)技術不成熟,網絡傳輸費用較高。03年視頻會議的應用功能僅局限於會議室內,客戶群為企業、政府等機構,而無法開展個人應用。網絡條件有限,網絡延遲、掉線、程序故障等問題頻繁出現,大大降低客戶的體驗度。(2)缺乏客戶粘性。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龍頭標杆,各類產品系統稂莠不齊,用戶體驗不佳;隨著疫情過去後正常辦公,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養成使用習慣。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僅有180數萬人遠程辦公,直到2014年也僅為360萬。
2020年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與03年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03年非典時期對於「線上場景」的應用在很多方面是「從0到1」,「新興服務」剛剛誕生發展的萌芽,那麼當前人們對科技與服務業的依賴程度已全面開花。2020年NCP疫情與5G商用化,部分新場景有望實現「從量到質」。
2020年的「線上概念」已經不算「藍海」,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居於高點,用戶已經培育網購、網絡視頻、網路遊戲等大多數成熟場景的使用習慣。
而2020年的NCP疫情加速了「線上+」場景進一步多元化,打通娛樂、辦公、醫療、生鮮、教育等多個領域——(1)線上+辦公:遠程協作與辦公等相關公司紛紛推出各類折扣乃至限免促銷,APP下載量飛升,廠商緊急擴容,以實現白領在家的需求。(2)線上+教育:教育部統籌推行網絡雲課堂,北京、重慶、天津、江蘇等省市已紛紛推出在線授課、在線答疑等方案。(3)線上+快消、生鮮,生鮮即時配送爆發式增長,春節期間京東生鮮銷量環比節前增長超370%, 3-6線城市銷量同比增長近30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客單價翻倍。(4)線上+娛樂:春節期間全網Top50應用下載量提升幅度相較春節前兩周均值上升30%以上,其中短視頻(相比19年12月+1.6%)、遊戲(相比19年12月+2.5%)是其中最大贏家。(5)線上+醫療:本次疫情促使實體醫院意識到網際網路入口的重要性,加大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投入。依託實體醫院、針對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價值或更凸顯。
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已遠超2003年。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佔比上升為45.5%,首次超越第二產業,並繼續發展至今已擎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順應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疊加產業制度紅利釋放,我國正在經歷服務業快速擴張的歷史發展新時期。
NCP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是結構化的。傳統的生產型、消費型服務業依然是受衝擊最顯著的領域,如批發零售業、餐飲旅遊業、交通運輸業。而另一方面,一些新興服務業反而在疫情時期再度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本次疫情防控像一場考驗,暴露出我國醫療公共衛生建設的短板。儘管我國醫療衛生的投入在17-18年經歷了比較快速的增長,但目前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例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的最新數據我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為5 %,低於全球平均值9.9%。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中國17-18年的醫療衛生支出佔比已經進一步提升至6.5%,但在公共醫療費用支出上,我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
本次疫情為中國的公共衛生建設敲響了警鐘,伴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深化以及醫療衛生投入的增長,我國的醫療服務行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關於醫療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不斷,而疫情更是提醒了人們對於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在智慧養老、社會辦醫、醫療信息化等政策推動下,醫療服務平臺未來的發展廣闊。
以「到家」模式的生鮮新零售在疫情期需求井噴,隨之而來對各電商平臺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考驗上升。誰能夠提供緊俏商品的供應,誰能夠保證快捷高效的配送,才能夠真正搶佔市場份額——首先,供應鏈的智能化發展提高物流效率,地域性垂直供應鏈模式使得產品分銷流程縮短,冷鏈GPS和實時溫溼度監控允許生鮮產品不經過冷凍迅速進入物流。其次,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倉庫使得分揀效率大幅提升,以京東物流為例,智能倉以機器人的多場景分揀工作為主。最後,在物流配送環節,快捷配送、無接觸配送模式推廣,提高物流效率。
一方面是知名餐飲連鎖企業西貝面臨財務困局,另一方面是盒馬喊話西貝、奈雪等30多家餐飲企業溝通員工租賃方案。本次疫情時期,服務行業的「結構性」用工短缺印證了物流、外賣、配送等「到家服務」市場蘊含的巨大空間。
本次疫情防控,也給了信息服務技術大施拳腳的空間。(1)數位化+大數據成為防疫重要的信息窗口,以丁香園為代表的全國疫情實時統計與地圖有超過20億人次的瀏覽量,北大、南大等眾多高校研究機構模擬了人口流動和疫情傳播模型,而數位化+大數據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為疫情防控提供線索,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的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工具覆蓋了753條記錄,涵蓋了飛機、火車、地鐵、計程車等出行方式。(2) AI識別技術幫助迅速甄別疑似患者,在尋找「無意識的密切接觸者」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寧波通過公共視頻AI比對迅速鎖定與感染者同在菜市場買菜的密切接觸者。(3)騰訊雲、阿里雲等雲計算企業也相繼宣布免費開放算力,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周期,該超算技術可用於病毒基因測序,找尋病毒來源以及傳播宿主,研製病毒疫苗。
至此我們對2003年、2020年疫情時期新應用場景的建立有了明確的認識。 「疫情」等類似的突發事件並不能說直接培育了某種商業「新場景」,而主要是起到了推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新場景」受益的原因主要有二:
1. 較低的獲客成本,密集快速地收集用戶反饋及技術漏洞
一些新應用場景推廣的時候原本需要投入大量的補貼,如拼多多、滴滴打車。而在疫情催化下,原本需要「百億補貼」去培養的用戶習慣直接獲得,並可以較密集快速的收集到用戶使用反饋與技術承載能力。
2. 潛移默化改變用戶原有固態習慣
促使人們嘗試並意識到新場景的便捷與效率,改變原有的固態模式。例如生鮮電商讓部分中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從農貿市場轉移至超市,如果能夠提供更豐富、新鮮、價格有競爭力的產品,對於這部分人群的固態習慣形成改變。
我們在03年的產業變化規律中,總結了「疫情」作用下的「新場景」能否最終成功,主要有三個條件。這對於2020年的「新場景革命」同樣具備啟示——
1. 是否捕捉了痛點需求?——「線上+」、「服務+」滿足需求
前文我們將疫情下的受益場景概括為兩類,第一類是「線上+」(辦公、生鮮、娛教)、第二類是「服務+」(醫療、到家、信息)。這些場景都是疫情隔離期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便捷、高效的手段,因此對於「痛點需求」的把握定位明確,並且上述需求不是「一時」的而是「可持續」的。
2. 是否實現了技術支持?——2020年看5G「質的飛躍」
如果說2003年「場景革命」的技術條件是PC及寬帶網際網路帶來的變革,那麼2020年NCP疫情下的「新場景」後續演繹則主要看5G商用的想像空間。
5G是「連接」技術質的飛躍,以5G為代表的重大技術進步推動,有望對當前各類場景的帶來顛覆性變革。5G移動通信技術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密度特性,相比4G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根據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面向移動數據流量的爆炸式增長、物聯網設備的海量連接和垂直行業應用的廣泛需求,5G在提升峰值速率、移動性、時延和頻譜效率等基礎上,新增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等關鍵能力指標:(1)速率更快,5G理論傳輸速率可達4G的數百倍;(2)海量機器連接,5G支持大規模物聯網終端低功耗運行;(3)連接更可靠、時延更低,比如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傳輸時延10ms以內、且可靠性要求極高,這在4G時代是無法實現的。上述這些方面的改變,可以說是有量變引發的質變。這使得以前難以完成的功能可以在5G時代下輕鬆實現。
3. 是否具備用戶粘性?——順產業變遷的趨勢不可擋
我們上文提到了2020年疫情時期的多個新場景新應用,5G時代相信部分場景目前面臨的技術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用戶粘性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把握痛點需求、沒有達到技術條件的場景,最終也難以實現留存率與轉化率。而如何把握用戶粘性?我們認為,本質上是產業變遷的時代機遇「勢不可擋」,兩條線索延續:「線上+」引領,「服務+」恆強。
(1)5G、雲計算、大數據、AI形成合力,「線上+」場景全面爆發
我們在今日發布的系列報告一《擁抱全球第三次場景革命》對萬物互聯時代的場景革命已經做出了詳細的解讀和展望。
結合十大行業應用對5G大寬帶、大連接、低時延的網絡能力的依賴程度,以及當前行業發展現狀,我們認為目前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將是雲遊戲、雲辦公、高清視頻、AR、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但是一些應用場景,如自動駕駛,則需要AI等技術的合力才能順利落地。
通信技術升級,具備大規模推廣基礎。高清視頻、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應用場景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推動網絡流量持續增長。
消費形態變化,具備消費群體基礎。根據5G商用化路線,娛樂短視頻、4K 高清視頻、VR 影視及虛擬購物在使用的1-3年有強烈的付費意願。雲遊戲、VR 及在線教等育在5G網際網路新時代加速普及。
新冠疫情加速消費形態變化,應用場景有望率先落地。在線醫療方面,國家衛健委下發通知,要求強化數據採集分析應用、積極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規範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強基礎和安全保障工作。
(2)迎接新興服務業的黃金髮展時機
從疫情下社會運轉的需求缺口來看,我國服務產業佔比快速提升的歷史發展機遇已經來臨。
未來在消費性服務領域,保障型、享樂型服務需求將逐漸崛起,新興服務業支出佔比相應有望快速增長;在生產性服務領域,社會分工精細化、專業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知識密集型、創新型生產服務領域的增長潛力巨大。我國服務型消費支出進入快速提升階段,疊加人口老齡化趨勢,新興消費性服務業如教育、娛樂、醫療、保險等,支出佔比有望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催生了大量中間需求,憑藉知識專業化、業務標準化和服務科技化的優勢,生產性服務將滲透到製造業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信息服務、商業服務等行業規模有望不斷壯大。
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