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從雲南到廣西1300多公裡的中越邊境線上,至少有14個縣設有30餘座烈士陵園,其中絕大部分安葬的是十年中越戰爭期間,為反擊越南侵略,保衛祖國領土完整而犧牲的烈士。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這些陵園,細細閱讀墓碑上的銘文,你會驚訝地發現,其中很多烈士甚至不滿20歲,有一些人入伍還不滿三個月,比如上面這位易新俊烈士,他於1979年1月入伍,同年2月20日犧牲在反擊越軍的戰鬥中,時年19歲,入伍僅50多天。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英雄,他同樣入伍不足三個月,戰鬥中他曾炸毀敵碉堡1座,擊斃11名敵人,傷2人,戰鬥打響不僅在一次戰鬥中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他就是戰鬥英雄陳全鋼。
陳全鋼,1958年出生於廣西靈川縣一個教師家庭。那一代人從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多數以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為偶像,陳全鋼也不例外。高中畢業之後,他果然報名參軍了。然而,負責徵兵的人卻以他是家中獨子拒絕徵招他入伍。
眼看著多年夢想難以實施,陳全鋼急得扁桃體都發炎了,為了當兵他不惜整天整天泡在人武部,軟磨硬泡總算獲得了同意,然而體檢時卻因扁桃體發炎,人家又不要了。陳全鋼心急如焚,一狠心跑到醫院花了20塊割了扁桃體,然而卻錯過了當年的徵兵。第二年他又一次應徵入伍,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陳全鋼入伍時已經是1978年末,那時為了應對越南的不斷挑釁和入侵,高層已經決定要對越南動武,參戰絕大多數部隊都需要臨戰擴編,陳全鋼被分配到了廣州軍區41軍123師368團2營5連任通信員。
1979年2月17日,368團2營加強團82無後坐力炮連,配屬部分工兵、噴火、防化兵力作為主攻營,在炮火和友鄰3營的協同下,決心首先奪取八姑嶺,爾後向茶靈發展進攻。2營6連為主攻連,4連為助攻連,陳全鋼所在的5連負責開僻通路,拔掉哨所,完成任務後,立即卡住公路,切斷敵人的退路,阻止敵人的增援部隊,保證營的左翼安全。
歷經16個小時的浴血奮戰,368團及其配屬炮兵摧毀大小地堡、暗堡、掩蔽部共計80多個,哨所4個,斃敵205人,傷敵57人,另繳獲槍枝彈藥一批,成功攻佔了八姑嶺。
17時晚間,5連長命令陳全鋼和陳聰二人去通知獨立作戰的1排馬上撤出陣地,送信歸途中陷入敵人包圍,二人與敵周旋兩天一夜,炸毀碉堡一座,斃敵11名,傷敵2人,成功衝出重圍。歸隊後的陳全鋼隨5連繼續奮勇殺敵。2月26日,當他在炮火中搶救兩名受傷的戰友時,不幸被流彈擊中胸膛當場壯烈犧牲,這位年僅19歲的小戰士,入伍還不到三個月。
戰後,鑑於陳全鋼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中央軍委授予他「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葬于靖西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