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和紀錄片中,到日本軍官這一幕時,總會有人提到「大東亞聖戰」,「大東亞共榮圈」!那麼,「大東亞共榮圈」究竟是什麼,小編簡要介紹一下!
「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最早於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相當於外交部部長,但級別更高)松岡洋右正式提出。
當時納粹德國剛剛「橫掃」法國,稱霸西歐,就連「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危在旦夕!
在此背景下,日本決定「落井下石」,同德國結盟,奪取英法荷等國在遠東(歐洲國家以距離歐洲遠近來劃分東方地區為近東,中東,遠東)的殖民地。
但日本的野心遠不止如此,「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非常龐大,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有「打到一半」的中國,已經「徵服」的朝鮮,蘇聯的整個西伯利亞,包括美國殖民地菲律賓在內的整個東南亞,南亞加上阿富汗(即英屬印度),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整個太平洋地區(美國的夏威夷群島和關島也包括在內)!如果戰爭非常順利,美國的阿拉斯加和西部地區,加拿大的西部地區,擁有巴拿馬運河的中美洲也將包括在內!
這些地區,日本將作為「中心和工業基地」,中國和印度作為勞動力供應地和龐大市場,東南亞將作為資源供給地區。
如上文,這個計劃要是成功的話,日本將統治半個地球!
計劃共分為五步,日本人將日本自九一八事變的「成果」也算在內。
第一步,佔領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這一步日本早就實現了。
第二步,佔領整個中國。
第三步,佔領東南亞和澳大利亞。
第四步,在印度與納粹德國會師,北上佔領蘇聯的西伯利亞。
第五步,打敗美國,稱霸世界。
首先,第二步,日本無論怎樣「透支」國力,無法佔領整個中國,仗是越打越「難看」,完完全全的「卡」在第二步上。與此同時,德國卻「進展神速」,全世界目瞪口呆地看著德國「橫掃」歐洲,野心勃勃的日本被「刺激」的就像賭徒,要麼大贏通吃,要麼傾家蕩產!
於是,日本選擇了提前進行第三步,佔領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可才佔領了法國的印度支那聯邦(法國人用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組成),美國馬上就禁運石油和鋼鐵給日本,同時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英國荷蘭也緊隨其後,凍結了日本資產!這對缺乏資源的日本是個沉重打擊!美國成為了日本「南進」政策最大的阻礙!
日本於是直接一口氣將第三步到第五步一塊幹了,只是稍做修改,將佔領蘇聯西伯利亞的計劃暫緩。
其實,就算日本成功將五步實現,「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成功了,也會進行「第六步」,同一起「瓜分世界」的納粹德國開戰,因為這樣,第五步的稱霸世界,日本才算真正實現!
扯遠了,「大東亞共榮圈」計劃,說白了,就是建立一個以日本為中心,在世界擁有龐大殖民地的侵略計劃!日本宣傳的所謂,「趕走西方殖民者,解放亞洲人民」等口號,只是欺騙國際輿論和佔領區人民的手段,真正目的是為了滿足日本的擴張野心,將殖民者從英美等國換成了更加野蠻的日本而已。
但客觀上,日本人打擊了那些原宗主國的勢力,並且在二戰末期,日本人覺得很有可能得不到這地區了,決定扶持當地獨立勢力。之後,要是日本真的戰敗了,也是將「燙手山芋」丟給那些西方殖民者。這些措施使一部分東南亞和南亞的人認為日本幫助了他們國家的獨立。但實際上這只是日本的無心和無奈之舉。日本的真實目的只是想讓他們「換個主子」而已!
幸虧「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最後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打擊下失敗了,否則,「圈內」的人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