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歡迎轉發】
◎ 文/編 烏江
今年暑假,參加了80個學時的研修培訓。為了整理思緒,加深對老師新思想新理念的解讀,以便鞭策自己不斷地朝前走,更進一步的洗滌自己的靈魂,淨化自己的思想。本人抽空再把老師們一些經典或精闢的思想一一地整理於此。
七月七日上午近距離地聆聽了重慶市一位專家的講座,聽得異常地專注,心裡不時地蕩起層層漣漪,時而心潮澎湃,時而思緒聯翩。他所講的題目是《立意·思辨·品位》,整堂課下來學員們大為讚賞,無不為之被震撼!
【感悟】教師第一要務是傳道,這是終生的一件事,其它的授業和解惑可以次之。
【感悟】讓學生在學習中涉取歷史智慧,吸取前人的智慧最重要,那種空洞的死記硬背於學生毫無意義可言。切忌。
【感悟】有人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人生。」
確實如此,我們做教育的人如何讓學生的人生之路更為平坦些好。
這可以是教育的宗旨和目標。
我欣賞這種理念。他說:「歷史不是人類的生活的延續,而是思想意識的延續。」(英國克拉克主編《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
他還引用了任鵬傑的一句至理名言:「課堂的靈魂就在於價值的引領。」非常贊成這種教育理念。
【感悟】這是自己最欠缺的,平時講歷史人物很缺乏,為講歷史人物而講。這是自己日後必須努力的方向。
把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儘量地講活一些好。
學會講歷史必須用證據說話。
教學內容時,必須突出歷史史實、歷史現象和歷史成果後面的人的活動(即突出人與事之間的關係),發現歷史人物的思想、行為及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繫,從中發現歷史的智慧。
有時還必須針對學生情況,了解學生需求,有時針對全體學生,有時針對部分學生,甚至有時針對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持這種教育理念。
另外,思辨和品位舉例了大量的課例進行講解。很是受啟發,但願自己在日後的教育教學路慢慢地嘗試。哪怕是一丁點也行!
近距離聆聽優秀老師們的課真是如醍醐灌頂,使自己如夢初醒。感恩暑假,感恩遇見他們!
我是@教育人王福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教育教學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是@教育人王福明",筆名烏江。專注學校教育和家庭孩子教育。
如果您在班級工作中和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歡迎留言交流。如果喜歡,歡迎您關注我。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文章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