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法)柏格森
法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格森,早在18世紀就已經提出了思辨能力是人的奢侈品。而西方國家也早就把思辨能力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家是否會有這種疑問:
為什麼無論是申請美國大學,夏校,甚至冬季/夏季訓練營,
學校無一例外的都會要求申請者寫各種小文書。
寫這些文書有什麼用呢?
有的人說:學校想要挖掘學生的特點。
有的人說:學校想要看看學生的寫作能力。
是的,都沒錯。
這些文書,就是在成績之餘,讓學校能發現這個孩子在所有與他同等成績的孩子中,有什麼特點。這個特點包括性格、觀點、寫作能力,都會在文書上體現。
簡單地說,就是讓學校有一個:【成績差不多的孩子中,我為什麼要錄取你】的理由。
一旦這個理由說服了招生官們,錄取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創作文書與個性塑造並不簡單。
你是否感覺孩子寫文書很艱難?
你是否感覺孩子的個性依然不夠明顯?
你的孩子面對問題是否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我想,有這些情況的孩子,該上的不再是語數英補習班了,而是鍛鍊思辨能力的集訓營!
思辨能力的訓練是美國教育的強項。但卻是中國教育的不足之處。
從小學開始,美國老師就會給孩子們很多表述的機會,讓孩子們可以針對一些問題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但是在中國的課堂上,我們主要是以老師為中心,被動接受老師/教材上的觀點,並沒有大部分的機會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雖然近幾年我國教育已經有所改善,但是依然需要不斷進步。
而與此同時,美國教育在表述能力的基礎上,已經開始要求孩子們在小學就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並不認為老師與教材上的觀點是正確的,而是讓孩子們學會批判性思維,成長為一個有思辨能力的獨立個體。
他們會讓學生們每學期會都會做各種所謂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包括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想要了解的課題
第二,搜尋資料、收集數據,進行研究。
第三,整理資料,得出一份作業報告。
第四,向全班同學做5到15分鐘的講解。
比如,學生想研究北京的氣候,把北京一年12個月中每月降雨量、溫度的歷史數據收集起來,然後進行降雨量的各種計算。最後再分析這些跟北京天文、地理情況的關係,寫好報告,在全班同學前匯報這些分析結果。這樣的課程項目研究與講解是非常好的一種訓練。
正因為這樣,美國大部分人可以把他的想法表達得很清楚,能夠給你足夠多的說服力。
而中國學生,在大學以後的研究階段才會慢慢開始全面接觸批判性思維,很多人到大學才開始自己摸索著做一些「項目」。
這個現象,讓很多對孩子成長有所期待的父母們慌了。
假以時日,
當那些從小培養思辨能力的孩子們長大後......
他們有能力對任何想要研究的領域都進行探索、發現,
並且表述出自己的結果與觀點,
輕鬆說服他人。
他們會成為下一代的領導者。
而那些沒培養過思辨能力的孩子們......
在磕磕碰碰中拿出自己成果,
在緊張中說出自己的觀點,
不自信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
甚至總想要找到一份官方的正確答案。
從現在開始吧,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把【思辨能力】,作為送給孩子的第一件奢侈品,讓孩子受益一生!
明德立人教育邀請耶魯大學碩士,某知名大學在讀博士的Nova老師,
為大家介紹【美國留學,獨立思考、決斷能力的重要性】。
明德立人思辨學堂系列講座第二場,講座嘉賓為美國知名大學博士在讀學姐!講座從男生&女生,工作&就業等多方面為大家全面解讀思辨能力!
個人背景
本科:南京大學英語系
碩士:耶魯大學東亞研究
博士:(在讀)科技管理
就職方向
外資投行、諮詢、科技公司全職
和暑期實習offer
主講內容
1. 自我介紹 - 個人經歷
2. 關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 中美兩國教育體系中對思辨能力培養/要求的差異
3. 關於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 知道怎麼做 vs. 能做成
* 不知道怎麼做
* 留學申請階段的體現
4. 給家長的建議
* 尊重學生的興趣喜好,給予建議而非代替規劃
* 放手讓學生去做,實際經驗才能成長
參加方式:
百度搜索「明德立人留學」,訪問明德立人官網客服諮詢「明德立人思辨學堂」。
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藤校之路」後臺回復「思辨學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