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為病人稱念佛名,能除五無間罪

2021-01-11 無去無來亦無住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如果有人在臨命終時,家裡的親人,哪怕只有一個人,為病人高聲念這一句佛號。當然念的多更好,念的多更能迴光返照,在病人的耳根旁念。這個臨命終人一聞到佛名,本來造作重罪的、應當墮落無間地獄的、造五無間罪的,都能夠得到解脫。除五無間罪嘛,能夠滅除。

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再加上毀謗大乘、破四根本戒,這麼極重的罪都能消除,更何況其餘的業報,都能滅,都能消滅。這個滅,是消除了,滅盡,都能滅盡的,消滅。這裡所說的命終人,我們今天說就是不是橫死的,就是不是死的急的,不能說是壽終正寢的,不能把我壽終正寢,哪怕你有癌症的病死的,但是你臨欲命終的時候呢,還有這個因緣去聽聞佛號。

我們最怕什麼?最怕那個沒有因緣聽聞到佛號的,這邊一死,那邊就拉殯儀館,直接進火化爐了,沒有機會的。但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用《地藏經》的方法,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內,廣為他做功德,發大心、修大福報,可以去滅他的罪。

但是,我們這裡談到是念佛名號,我們一聽可以滅罪了,念佛號可以滅罪,那眾生就海了造吧,啥都不怕了,就開始造吧,但是最後,你有沒有這個因緣能遇到善知識?你的家人肯信佛?我們這裡的居士,師父聽說都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的親人在臨欲命終的時候,他想給念佛,其他的親屬反對、制止,甚至家庭鬧矛盾,不肯接受。平時關係都特別好,一到了關鍵的時候,想給他念佛了,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就發生矛盾了,你可想而知,這個業力有多大,幹擾要多大。為什麼會有這個業力,為什麼要有這個幹擾,什麼原因?就因為這個臨命終人,在生的時候不種善因,造的罪太大了,冤親債主的幹擾,別人想給他念,都沒有因緣的。所以我們不要一聽到這裡,就敢造罪了,這裡只是講稱佛名號的功德,但是我們稱佛名號,知道以後,我們要趕緊斷惡修善,我們從現在開始就念佛名號多好,我們會減少多少的痛苦,減少多少的障難,我們自己這樣往生多有把握。就好比我們種一棵樹,你始終讓這棵樹的方向,面向著西方生長,即使這個樹在倒的時候,任何情況下,它只要倒了,都是面向西方倒下的,不管什麼時候。我們也是這樣,你每天念佛,哪怕你每天把你所做的一切功德,讀誦大乘,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拜千佛,拜萬佛,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把你的所做點點滴滴,都回向到求生極樂世界。那師父給你說,你臨欲命終的時候,你的念只有極樂世界,沒有二念,就像這棵樹一樣,倒下去始終是面向著西方,多有把握。處處都在給我們修著功德,處處都在減少著我們的障難,就是這個道理。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我們前面一講,大家可能有所懷疑,這個五無間罪,這麼重的罪,動經億劫都不能得出,現在你一個人念一聲佛號,命終人的罪就這麼輕易的就消除了嗎?所以我們這裡面羅嗦一點,這個出世法就是出世法,不能用世間法來衡量的,出世法徹法源底,它的根源在哪裡?在眾生本具的佛性。出世法就是不能和世間法相比的。佛法還有一個,功過不能相抵的,都住在你的阿賴耶裡面。而這個世間法功過可以相抵,不一樣的。

《華嚴經》中說:「設聞如來名,及與所說法,不生信解,亦能成種」,更何況家親眷屬為這個病人信心稱名,病人將死之時,他的其心猛烈,他的這個願重,信的心重,願重,願重信的就深,他的全部精神都在這一句佛號上,當下心中只有佛,而沒有其他的念,迷惑顛倒不起,他的法性現前,法性現前那豈有不滅的道理?罪業本空由心造,那他的心都是法性了,都是佛了,罪業沒有因緣顯露出來。

摘自 宏圓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地藏經》全集
    宏圓法師《地藏經》全集《地藏經》是佛在即將涅槃前,特意到忉利天,為自己的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報生身慈母的親恩。經中也詳細講了地藏菩薩宿世,為救拔受苦的慈母,而發起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之大願,所以《地藏經》被稱為佛門之孝經。
  • 宏圓法師《心經》全集
    宏圓法師《心經》全集《心經》,在我們中國佛教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持誦者也非常的多,可以說是風行天下,其普及程度確實不在《佛說阿彌陀經》和《金剛經》之下。雖然《心經》只有短短的二百多字,但是含義卻極為廣博而精深。
  • 宏圓法師:聞佛名號,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大利
    這一願是說,十方一切眾生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不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大利,阿彌陀佛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看願文,「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這是此願所被之機。所攝受的眾生非常的廣大,包括了十方無量世界,沒有一個世界不在這一願含攝之內。眾生,不但包括賢位的眾生、人道的眾生,而且包括了三惡道的一切眾生,蜎飛蠕動以及地獄中受極苦的眾生,都是這一願所被之機。
  • 宏圓法師: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中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的心」。我們發菩提心念佛,就具足了《智度論》中的五菩提心。在《智度論》談到了五種菩提心。第一、發心菩提。持名就是從凡夫這個生死心中發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淨土,自度度人。第二、伏心菩提。就是降伏煩惱,提起這聲佛號,煩惱自滅。
  • 宏圓法師開示:舍法舍非法就是舍執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釋迦牟尼佛常對弟子們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就是把自己所說的法呢,比喻為過河的竹筏,竹筏就是用大的竹竿,把它一根一根並排紮起來佛所說的法呢,就像渡河的竹筏一樣,它只是為我們所用的,等到能度眾生脫離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那這個竹筏就要舍掉了,佛法也是要舍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裡的非法,我們依照六祖大師的註解,非法者,生天等法。所以非法解釋為世間法。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說,佛法尚且要舍,何況世間等法,更要舍了。其實舍法舍非法,就是舍心裡的執著,把對法與非法的執著舍掉,捨得乾乾淨淨,情忘則智圓矣。
  • 宏圓法師:無漏智是我們真如自性的顯露
    大家能聽明白吧,撥開雲,撥雲見日,學佛就是這麼直截了當。只要你的心空蕩蕩了,空了,你的清淨本性、你的光自然就出來了,你的太陽自然就出來了。不要額外再去求一個涅槃、再去求一個智慧、再去求一個佛,那些都是有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到我們真正徹悟諸法皆空的境界時,自然能悟到真淨妙覺的無漏智都是我們的真如自性的顯露,何嘗有什麼智?又有什麼得?
  • 宏圓法師:歡喜一念,具足大力無上
    這是兩位大師來給我們說明念佛具足六度萬行,所以我們要相信淨土宗大德的話,相信念佛就能把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全攝為自功德,一即一切,念佛法門就是這麼的至圓至頓。摘自宏圓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義
  • 宏圓法師:能知如來於一乘道分別說三,能信能受,甚為希有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這是佛讚嘆迦葉等四人。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為什麼說他們四人甚為希有呢?是因為他們四人,對於佛前四十年隨眾生根性,於一乘道分別說三,現在法華會上佛所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他們能知能解、能信能受。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我們已經重複好多次了,為什麼說無二亦無三的?都是由一乘法隨宜說三,沒離開一乘法的,也就是說沒有在一乘法之外。
  • 宏圓法師:佛法講的空是妙有真空
    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有五種空。第一、頑虛空。就是我們平常人說的有無之空。東西得到了就有,得不到就是空,沒有就是空,這個空是相對於有來說的空,有之空。第二、斷滅空。有些初修行的人對佛法的誤解,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要想修行就是要把一切的東西都空掉,放下萬緣」,錯誤地理解為「空掉一切東西,什麼都不要、什麼事也都不要做」,這是未開悟者和世上某些人對佛法的一種偏解。他們認為人活著時是有的,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白忙一場,所以活著也不用追求了,這是對物質的所謂空,這是斷滅空。第三、析法空。
  • 宏圓法師: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段經文解釋大家疑惑的。佛告舍利弗,你千萬不要以為極樂世界的眾鳥,是罪報所感得的業報所生、是眾生的罪業。為什麼這樣說呢?當知阿彌陀佛的國土確實沒有三惡道的名,三惡道的名都沒有、你都聽不到,何況有罪報所生的眾鳥這種果報呢?
  • 宏圓法師:佛的八種音聲
    就是讓眾生剛強的心變得柔軟,聽到這個聲音以後,心能變得柔軟。第三是合適音,音聲調合。第四是尊慧音,佛的音聲尊貴,能讓聽聞者得到智慧。第五是不女音,這種聲音能讓一切眾生聽聞之後,生起恭敬之心,天魔外道無不歸順,無不佩服。第六是不誤音,這種音聲是從佛的智慧海流出,能讓一切眾生聞聽此音,都能得正知正見,遠離九十六種邪見。
  • 宏圓法師: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意思是眾生背覺合塵,認妄為真,以假相為真相,以真空妙有為真有,所以稱為顛倒。《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就是我們講的轉向。我們這地方叫不叫轉向?就是說這個人轉了向的時候,東當西、西當東,南當北、北當南,分不清東西南北。這就是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 什麼叫五無間罪
    五種無間罪包括: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或者上師之血、僧團之間挑撥離間。殺父親可能性不是很大,對父親說難聽的話是完全有可能的,對此要小心!殺母親可能性也不大,說出不孝敬母親或者讓母親很難受很痛苦的話,以至於傷害到母親是完全有可能的,對此也要小心!
  • 宏圓法師:十八界皆是空相,能見所見都是性的作用
    比如,眼界就是指能見之根,能聞之根就為耳界,不能叫做眼界,各有各的界限,不能混淆了。同樣,所見之境名為色界,所聞之境名為聲界,乃至於所想像之境名為法界,了別色境的作用叫做眼識界,了別聲境的作用叫做耳識界,乃至了別法境叫做意識界,合起來為十八界。
  • 宏圓法師:為什麼說佛法是不二法門?
    我們舉個例子來幫大家來理解,比如水和波浪其實是一,因為水和波浪都是以溼為體,水是靜止相,波浪是以動為相,水因為風的吹動而起了波浪,相狀上就由靜相變成動相了,只是相變了。波浪和水看起來是兩種,但是其實都是一體,波浪沒有離開水,它還是一體,所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 宏圓法師:性色真空,而現一切妙有
    那麼大腦能構思、手足能夠操作,這個功能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比如,我們的眼睛能看到東西,其實能看到事物的並不是眼睛,現在的科學家們說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視神經的功能,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小部分。現在我們的醫學非常發達,大腦也能移植、眼睛也能移植,這個人一口氣上不來了,什麼都看不見了,大腦也死亡了,但是我們把它移植到別人的身上,它又可以看到東西,又可以活動起來,大腦又開始可以思維了,這說明還是有一個能思維的東西,能看到的東西,那麼這個東西是什麼?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通過科學來反思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佛性。
  • 宏圓法師: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不應取非法,非法這裡指的是無。眾生在修行的時候,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無,無論是有還是無,你只要取著,你只要執著了,你就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會障礙見性的,所以佛說法和非法,皆不應取。禪宗有個公案,趙州禪師門下有一位學人,有一天他來向趙州禪師請假到南方去參學,禪師就對他說了,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趕路,三千裡路逢人,不可錯舉。
  • 宏圓法師:具足六種信才是真信
    信自,就是信自己現前一念真心,和阿彌陀佛等無差別。我們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佛性和阿彌陀佛是平等的。我們的自性圓裹太虛、量周沙界,山河大地都是自心所現,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心所現。我們一定要內重己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念佛的目的要指向成佛,一定要敢於承擔。這是信自。
  • 宏圓法師:聽經要離文字相、離語言相、離心緣相
    《觀經疏》中說:「無我則無聞,無聞則化道絕,為傳化不絕,假名說我」。意思就是說,沒有我就沒有人來聽,沒有人來聽,那誰來說呢?為了這個法能夠弘傳下來,假名說我,所以說這個我,只是一個方便說的假名而已。正如世尊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說一個字。我們要從言說中了解這個無言說的意思,才能真正了解如來真實義。
  • 宏圓法師:眾生是如何依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
    十二因緣的第一個是無明。到底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一切煩惱的總稱,由於我們最初一念妄動,障蔽妙明本覺,對真空實相不了解,迷惑了,對妙明真相無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的執著,這就叫無明。我們錯誤的見解就稱為無明。  無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惑的是什麼?就是對我法二空之理的迷惑。第一、眾生不明了五蘊幻化不實,妄執四大假合的身體是我們自己本有,不知道它是因緣和合法,是四大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