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真~香~啊!一起來品味名家筆下的臘八粥……

2020-12-22 經濟日報

今日臘八。臘八一到,春節也就越來越近了,濃濃的年味,在空氣裡蔓延開來。在這個芳香瀰漫的臘月時分,品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讀作家筆下的「臘八佳作」,別有一番滋味。

沈從文的臘八粥:聞到香味 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鍋中的慄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幹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多了,它會起鍋巴……」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喝臘八粥的樣子,躍然紙上。

冰心的臘八粥:蘊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

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慄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這篇文章,質樸而感人。原來,最深的懷念,就是平實地講述,字字珠璣,貼切恰當。

老舍的臘八粥:粥裡有各種豆 像「農業展覽會」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這樣寫道:「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等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品讀此文,老北京人過臘八的熱鬧場景,便浮現於眼前。

梁實秋的臘八粥:祈求團圓家家熬粥送親友

臘八節的內涵,在梁實秋筆下是祈求團圓的心願。他在《粥》中寫道,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我父親的二舅父)就開始作業,搬出擦得鋥光大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後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慄 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的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兩鍋內容不太一樣,大的粗糙些,小的細緻些,以粥果多少為別。此外尚有額外精緻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乾、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儘量加紅糖,稀裡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裡,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自從喪亂,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興致未減,材料難求,因陋就簡,虛應故事而已。

周紹良的臘八粥:溫暖滋補 甜鹹粥各具特色

作家周紹良在《記臘八粥》中說,有的地方,只認為吃了臘八粥,也就是說春節將臨,農事已完,帶有慶豐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蓮子、紅棗、板慄諸般果實,和上薑桂調味品,摻在米中煮成,謂其溫暖滋補,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臘八這天,除了燒煮甜臘八粥外,還有用青菜、胡蘿蔔、豆腐、雪裡蕻、黃花、木耳切絲炒熟合於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謂之鹹臘八粥。周紹良這裡,臘八粥不再只是一味食品,裡面還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呢。

王蒙的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是粥中之王

王蒙在《我愛喝稀粥》中寫道: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北方農村普遍熬製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芸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慄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乾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於一鍋之中,敖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乾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於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噹噹、飽飽滿滿,真能啟發一點重農愛農思農之心。

(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春雨潤物細無聲 品味名家筆下的「人間四月天」
    不知不覺便進入了林徽因筆下的人間四月天。四月清明,春回大地,細雨紛紛。在這煙雨濛濛的日子裡,讓我們一同細細品味名家筆下的春雨吧…… 朱自清: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朱自清在《春》中寫道,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 品味名家筆下的春節
    那麼,作家們筆下的春節,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莫言《故鄉過年》寫道:  過了辭灶日,春節就迫在眉睫了。在孩子的感覺裡,這段時間還是很漫長。終於熬到了年除夕,這天下午,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
  •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以為「臘八粥」就是臘月初八吃的「八寶粥」?
    而臘八粥的原料則要複雜的多,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偏好,我們可以從很多大作家的文學作品中窺得一二。冰心祖籍福州,她在《臘八粥》裡這樣寫道:「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
  • 臘八粥究竟甜口好吃還是鹹口更香?南方人北方人:我們不一樣!
    明天就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講真,咱們中國人逢年過節最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是什麼?那絕對是吃啊!在北方,北方人經常會調侃道:南方人喝粥,他們從小到大喝的臘八粥都是鹹的,裡面有臘肉或者鹹肉,他們粽子裡放肉,湯圓裡放肉,臘八粥裡更有肉,他們是多喜歡吃肉啊!還有人說:南方的臘八粥裡放青菜肉絲,確定不是一盤臘八炒麵嗎?更有甚者道:甜黨萬歲,甜過初戀,鹹的臘八粥確定不是一碗鹹泡飯?
  • 夜讀名家舊作
    也順藤摸瓜,讀到了眾人認為錢鍾書含蓄描寫林徽因的小說《貓》,這都是我從前只聞其名未睹其容的名家名篇。(從前手頭資料欠缺,一向都是聽老師雲裡霧裡介紹,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我也不想先入為主,一上來就對號入座,非得認定這兩篇小說都是以林徽因為小說創作的原型。
  • 臘八粥香,情暖意長 格蘭仕R90蒸烤箱還能做臘八粥?
    在外漂泊的遊子們,開始感受到想家的滋味,故鄉的一切隨風而至,每個人都歸心似箭,踏上故鄉的土地,聞著泥土的芬芳,還有一碗媽媽煮的臘八粥,讓飄零的心暫時有了棲息之所。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意為蘊含著酸辣苦甜鹹人生五味,流傳至今,食材因地制宜,變的是食材,不變的是一屋家的溫暖,總之,有米有豆,有瓜有果,或甜或鹹,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 鹹味臘八粥的做法步驟,鹹味才是正統的臘八粥
    年前臘八懷舊,想起了小時候太奶奶、奶奶做的臘八粥,就點了一份臘八粥的外賣解饞,打開外賣就傻眼了,這明明是甜味的八寶粥啊?然後百度了一下臘八粥,居然都是以甜粥為主。而我老家鹹味的臘八粥和甜味的八寶粥涇渭分明,完全不會混淆,為了重現童年時候臘八粥的味道,我找到了這份食譜。
  • 新北京歇後語:雍和宮的臘八粥,過午不候!
    臘八有「年禧」之稱,北京民謠講,「過了臘八就是年」啊,古時候的春節從其實從這天起就開始算了!今天就是臘八了,這要是按照古人的方法,從今天開始過節 ,那不比2262年的兩個春節還激動人心?在北京雍和宮,一年中有兩個時間段最是熱鬧:一個是年三十夜裡到正月初一,大傢伙趕去雍和宮搶著燒農曆新年的第一炷香,為接下來的一 年祈福;另外一個就是臘八這天一大早,雍和宮門前等著領粥的人也如長龍一般,第一碗臘八粥也是個大彩頭!
  • 一碗臘八粥傳承千年,甜鹹之分你站哪邊?
    而熬臘八粥,也有著許多的講究,食材要精選,豆子要浸泡數日。熬好後,眾人分食,所食的不只是一碗粥,更是一種儀式。宋代就已風行喝臘八粥臘八粥,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早在宋代,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臘八粥」。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從中可以看出,在宋代,除了寺廟,民間也開始盛行食用臘八粥。
  • 書畫名家愛新覺羅金子老師筆下的馬
    書畫名家愛新覺羅金子老師筆下的馬在天津的書畫界,活躍著這樣一位女性名家——愛新覺羅金子,金子老師被中國現代畫壇稱為「女秀才」,「女進士」,還有皇室畫家的美譽。《肥馬輕裘》愛新覺羅金子筆下的馬,膘肥體壯,豎視有體態之雄,氣勢跌宕,順側縱放,轉換生姿,筆法細膩,黑色燥潤相生,極具藝術感染力。繪畫資源所承載的清末時代文化精神,積澱深厚的中國文化賦予她創作靈氣的湧動。她的作品洋溢著一股令人奮進的峻爽之氣,她筆下那一幅幅雄姿勃發、白富美的駿馬,是靠寬闊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與達觀的心性體現出來的。
  • 臘八粥的幾種做法,一起來學學吧!
    臘八節就要到了,不要忘了煮臘八粥!那麼臘八粥的做法,你學會了嗎?其實臘八粥的做法很簡單,一般有甜、鹹兩種口味,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臘八粥的幾種做法,看看你喜歡哪一種!臘八粥的六種做法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老百姓在這一天做臘八粥、喝臘八粥也是最傳統的習俗。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向來有辭舊迎新的意思。這裡給大家介紹甜、鹹兩種口味的臘八粥做法。甜臘八粥的做法 甜臘八粥主要食材是五穀雜糧和乾果蜜餞,儘量豐富,煮出的粥口感才會層次多樣、香甜可口。
  • 臘八粥」香暖長白山 ——長白山愛心志願者臘八節傳遞愛心見聞
    臘八粥」香暖長白山 ——長白山愛心志願者臘八節傳遞愛心見聞 作者:韓金祥 鄂晶晶 葛群安 李少元    編輯:李雨楠    來源:吉林日報
  • 臘八節吃粥說說 2020吃臘八粥的心情朋友圈
    喝上一碗臘八粥香噴噴·暖了胃,更暖了!·十八種原料的臘八粥,昨晚剩下的鮁魚餡餃子!2020年來了,離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這個假期要把一年裡落下的節日和父母一起補過!·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的儀式感把我們帶進了過年。·記得喝粥,醃臘八蒜呀·昨夜浸米豆,今晨煮臘八粥。另起一口小鍋將椰漿桃膠銀耳木瓜一起煮開,再將臘八粥兌在一起換一個口味。沒有放糖,自然的甘甜中有豆香果香椰香,伴隨著空氣裡的梅香,沁人心脾。
  • 臘八節順口溜祝福,喝了這碗臘八粥,今年保你大豐收!
    八、跟臘八節說「嗨」,快樂花常開;跟臘八節說「哈嘍」,友情保長久;跟臘八節說「豪啊友」幸福能常有,臘八節你快快樂樂喝臘八粥,和平安健康握手。臘八愉快。九、臘八節跳樓特買,廉價祝福送上一條:好運像狗屎被你踩到,財富像垃圾隨處可撈,快樂像蒼蠅將你縈繞,驚喜像老鼠讓你尖叫,幸福像狗皮膏藥粘上就不掉!
  • 過了臘八就是年 ——來一碗學習的臘八粥
    來邏得島學習編程——提升語數英以及綜合能力吧領取超值寒假班大禮包原價:1200元邏得島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臘八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 臘八粥飄香暖寒冬 各地寺院舉行慶祝佛陀成道日施粥活動
    北京雲居寺舉行舍粥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北京雲居寺舉行「感知傳統文化 品味民俗臘八」舍粥活動2011年1月11日農曆臘月初八從漢代開始,我國在臘月初八就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自佛教創立,吃臘八粥也成為佛教界的盛大節日。雲居寺自古就有臘八舍粥的傳統,至今保存千人舍粥大銅鍋。方圓百裡的老百姓都以能喝上一碗雲居寺的臘八粥為祈盼,這一傳統沿襲至今。近幾年,雲居寺以「感知傳統文化,品味民俗臘八」為主題,推出了豐富多彩的臘八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來雲居寺看石經、賞國寶、品民俗。
  • 夜讀|綿綿思緒長,餘秋雨筆下的空靈秋雨
    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武城融媒主播徐旖,今晚與您分享餘秋雨筆下的《秋雨》。《秋雨》餘秋雨我喜歡在秋雨中扔掉傘,大膽地淋雨。多美的秋雨啊!那麼透明、閃亮,透明得像空靈的水晶,明淨的美玉;閃亮得像燦爛的碎銀,耀眼的鑽石。不,用什麼來比喻都不像。雨絲,比水晶還要透明,比美玉還要純潔,比碎石銀還要透明,比鑽石還要耀眼!
  • 家裡飯菜 真香啊
    家裡飯菜 真香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3.01 星期三     香煎鮁魚、鐵鍋嘎渣饅頭、肉絲兒炒小苔菜、苞米麵稀飯……聽著這些菜名,你就會感到這真是家常菜啊。俗話說,要飽家常飯,要暖身上衣。但是在偌大的青島,真能吃到地道的青島家常菜的地方,還真不大好找。
  • 夜讀丨端午·憶屈原
    編者按:五月五,粽葉香。端午節來臨之際,閃電夜讀欄目邀您誦讀端午節名家經典,分享各地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本期由牟平融媒主播夏暢浩分享《端午·憶屈原》。
  • 喝一碗臘八粥 討一個好兆頭!
    喝一碗臘八粥 討一個好兆頭! 室外北風勁吹 屋內暖意融融 一碗臘八粥,好個臘八節 今天開始 年味一天濃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