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懷藥裡的「老二」,活血強筋骨,能引藥下行,卻常被人讀錯。
在浩瀚的中藥寶庫裡,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形成了「道地藥材」的說法,其中,「四大懷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四大懷藥的記載,最早可見於公元前700年左右的周代。所謂四大懷藥,也就是指:懷山藥、懷牛膝、懷地黃、懷菊花。雖然,它們都是在普通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前加個「懷」字,但對中醫中藥來說,就有了不同的含義。
在「四大懷藥」裡,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這三種,相對於普通的「山藥、地黃、菊花」來說,只是一個「效果強弱」的差別,也就是說,產於懷州比懷州以外的,效果更強大一些,也就有了「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意味。
唯有「懷牛膝」一種,和普通的牛膝則有明顯的區別,在性味、歸經、功用上都不相同。這一點,是其它三大懷藥所不能比擬的。
首先,說說四大懷藥這個名字,現代很多人都讀寫成「四大淮藥」,比如,懷山藥就成了「淮山藥」。其實,四大懷藥裡的「懷」,指的是河南「焦作」,也就是古代的懷州。和「淮」代表的安徽淮南一帶是完全不同的。
只是因為懷州在後來的歷史沿革中逐漸沒落,而淮南卻聲名鵲起,於是,漸漸就出現了「淮山藥」的寫法,其實,這是不對的。
懷牛膝,作為四大懷藥裡的「老二」,和普通的牛膝的區別在哪裡呢?
首先,從外觀上看,懷牛膝更粗大,色澤較深,更多滋潤,用手捏起來會擠出一些「油脂」一樣的汁液;而其它牛膝(主要是川牛膝)則相對細小一些,更偏於木質,色澤淺淡一些。
其次,從性味功用上來看,牛膝是性味苦酸,入肝腎二經。但懷牛膝偏於補肝腎、強筋骨,而川牛膝則偏於破淤血。也就是說,其它牛膝主要是活血祛瘀,祛溼通絡,而懷牛膝則在此基礎上還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因此,一些肝腎不足的「老風溼」,懷牛膝就比川牛膝要適用多了。
最後,根據《本草綱目》的說法,牛膝有「引藥下行」的功用。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功用,有點類似於中草藥裡的「引經報使」。因此,很多下焦的問題,尤其是下焦氣血經絡的問題,適當用懷牛膝,能起到更好的「帶路」作用,可以說是一種「嚮導」。
懷牛膝的使用:在藥膳調理使用上,一般來說,大家都是使用懷牛膝。比如和杜仲、枸杞、山藥等配伍,對於風溼阻滯引起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等,常被用到懷牛膝。
注意事項:不管懷牛膝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它本身還是一種活血破氣的中藥,因此,懷牛膝並不能簡單當作「補藥」來使用,比如氣虛下陷、血虛,都是不適宜的。此外,因為牛膝有「引藥下行」的特點,對於下焦不固、腹瀉等情況,也應該避免使用。
總之,四大懷藥,是我們傳統中藥「道地藥材」裡的精華部分,即使現代科學這麼發達了,我們還是可以適當了解一下,尋找它們有益養生的方面,讓古老的中醫藥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