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蚊子追逐之苦 古代文人墨客詩詞曲賦中的記錄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飽受蚊子追逐之苦 古代文人墨客詩詞曲賦中的記錄

  「三伏涼夜好,清風吹滿懷。時方愛露生,鳴鏑一聲來。」杭州詩人葉城的這首《譙蚊詩》,讓古往今來的人讀之都身同感受。夏夜納涼正爽快,惡蚊如同響箭襲來,忍無可忍卻還得忍。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也飽受蚊子「追逐」之苦,他們留下的詩詞曲賦中,記載了他們被「追逐」的情況。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深受蚊子襲擊之害,運用他採風得來的社會經驗,濃縮成一首《驅蚊歌》:「爐中蒼朮雜煙荊,拉雜烘之煙飛騰。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

  其中提到煙燻的方法,是舊時的主要對付蚊子的手段。古人有「燃火繩」法,即把蒿草、艾草編織成草繩溼潤後點燃,發出的濃煙可以驅蚊;富貴人家有燻爐,既可芳香室內空氣又可驅蚊。其中還倡導人們利用蚊子的天敵蝙蝠來除蚊。

  明朝方孝孺的《蚊對》記載: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鬱,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詩人陸遊「澤國故多蚊,乘夜籲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燻蚊效宛陵先生體》)燒艾草燻蚊,也是舊時常見的圖景。

  煙燻之外,還靠蚊帳防蚊子,「怕君撩亂錦窗中,十軸輕綃圍夜玉」(唐·常楚老《江上蚊子》)。蚊帳在當時,已是重要的避蚊措施。不過,詩中的「錦窗」、「輕綃」顯然不是百姓用品,更像是大戶豪門的陳設,後來加以改進,才簡化到蚊帳。

  唐元稹詩云:「蚊幌香汗溼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蚊廚」就是指蚊帳,與清代袁枚《碧紗櫥避蚊詩》中的「紗櫥」一樣。

  宋代歐陽修在《憎蚊》詩句說「燻簷苦煙埃,燎壁疲照燭」,明顯提到了用光來吸引蚊蟲,直到現在,這招依然在用。「乍停紈扇便成團,隱隱雷聲夜未闌。漫道紗櫥涼似水,明中易避暗中難」(清·汪秀峰《詠蚊》)。

  小小蚊子,東躲西藏,讓人防不勝防,遊擊戰術用得活靈活現,詩中也說到了「紈扇」,指的是蒲葉做的扇子,寺廟中的僧人也多用這種方法驅趕。

  清道光年間,浙江名士單鬥南寫了首《詠蚊》詩,讀之頗感痛快:「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蚊子豈是人的對手?一巴掌就能要了蚊子的性命。但一巴掌下去,往往是「誤憤自批頰,悵望空徘徊」(袁枚詩句)。

  倒是南唐楊鑾顯得瀟灑豁達:「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每到夜深人靜後,定來頭上咬楊鑾。」反正每夜蚊子都要來叮咬,讓它咬去吧!

相關焦點

  • 試論:電視劇《甄嬛傳》對詩詞曲賦的運用
    一、電視劇《甄嬛傳》運用詩詞曲賦的方法   (一)引用法   引用法實質上就是在電視情節上直接應用詩詞曲賦,或者是稍微變動調整語序,但是詩詞曲賦的意思基本沒有變動。首先有部分是直接點出詩詞曲賦的題目。
  • 感受古代詩詞的幽微之美
    作者在剎那頓悟之間,旨在交互,不在言傳——風像是透明的古代漢語,記錄更迭變化的一切。 古老詩詞自然確蘊含著一個民族語言的根脈——這些詩詞曲賦用極美的漢語,將整個民族的感情凝結在萬事萬物之中——宛若置身月光裡、在杜若聲中、在馬蹄聲下、在群山之巔、在波浪之中,感受先人曾駐足過、思考過、凝視過的民族美感文化的疆界。
  • 康熙王朝:小玄燁在廷試上說學習詩詞曲賦聖人之言是天道,被罰站
    小玄燁在廷試上說學習詩詞曲賦聖人之言是天道,被罰站。原因是他冒犯了龍威。考試前,順治講了一段頗有意思的齊家治國之言,大致意思就是,我呢,很羨慕你們,只要專心讀聖賢書就可以了,朕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已經坐上龍椅,處理各種俗事了;為什麼要好好讀書呢,老百姓都不好書,壞的只是他一個人,阿哥們不好好讀書,就會壞一方天下;我們滿人經過幾代奮鬥不息,才有了今天的大好河山,我們的金戈鐵馬可以破了前明的水陸三軍,但滅不了漢人的千年文字,滅不了詩詞曲賦,滅不掉聖人之言,士子之心啦。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_孫剛
    「俠」之所以能引起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鳴,成為詩人筆下的抒懷對象和審美素材,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第一,俠者的高超武藝、人格品質、道義精神等具有極高的審美境界,充滿了一種超乎常人的豪壯甚或悲壯的崇高之美,令人仰慕和崇敬,值得頌揚和謳歌。第二,很多詩人本人就文武雙全,善仗義任俠,詩詞中的俠客形象實際上是自己的化身和精神寫照。如唐代詩人李白「十五好劍術」,文兼武備,才華橫溢。
  • 夏|雨 感受詩詞中的清涼
    汗為心之液,夏天悶熱的空氣,汗珠不住地在汗腺裡冒出來,使人不免心煩意亂,或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會令人火大。而一陣雨水下來,則感覺神清氣爽,悠閒時,似聽漁舟唱晚,看傍晚紅霞;匆忙時,如感落花盡鋪地,覺清風吹麥浪。在古代,不少名人雅士在夏天對於雨的到來,也有不同感受。
  • 開啟懷人詩詞曲賦的先河之作——讀《詩經》第三篇《卷耳》有感
    「思鄉懷人」這種獨具感染力的詩表達的是人類共同的一種情感,也就成了詩歌經久不衰,恆古不變的永恆的主題,我們可以想到,在古代人們的思鄉懷人這種情緒是有多麼強烈,尤其是交通的落後,信息的閉塞,往返的耗時耗力,就讓這種漂泊之苦與羈旅之思達到了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地步!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民間流傳的歌曲主要是詩人詞人所創,由人倚詞填曲或者是由文人墨客倚曲填詞。作為古代中國風氣較為開放的兩個王朝,詩詞文化發展到了世界的頂峰,同樣的受到詩詞文化的影響,眾多的古代歌曲也應運而生,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則是唐宋時期歌曲文化的體系、制度以及主要內容。
  • 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幾首古代冬至詩詞欣賞古風
    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幾首古代冬至詩詞欣賞古風2017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初五,二十四節氣之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一到,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
  • 周嘯天: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寬窄之道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著名學者、詩詞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教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周嘯天對詩詞研究有著非常深厚的功力。古代詩歌裡如何體現寬窄之道?《寬窄之道》一書的發布會上,周嘯天教授引經據典進行了一番闡述,其博學令人驚嘆。
  • 這些詩詞中冷門的花兒,一樣很美
    美麗的花朵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不可缺少的東西,但佔據了大多數詩詞的都是桃花、蘭花、菊花、梅花……這些傳統名卉,某些人們同樣喜愛的花,卻偏於冷門。不過,這並不妨礙它們的美麗。看看有哪些獨具慧眼的詩人注意到它們了吧。
  • 重慶這裡不得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達2萬首
    這是江津文學史上首部公開出版的詞集,為江津這座「中華詩詞城市」再添濃墨重彩一筆。江津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詩聖杜甫十三世孫、南宋進士,有「剛直御史」之稱的詩人杜莘老、北宋文學家範景仁晚年都遷居於江津,蘇軾長子蘇遠也曾寓居江津。
  • 臺政要飽受牙病之苦?張俊雄蘇貞昌黃志芳齊掛號
    臺政要飽受牙病之苦   中新網
  • 詩詞中的荷花別稱之「紅衣」:紅衣不耐秋,落盡生成愁
    荷花因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自古為古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在古代詩詞中,詩人詞人們用許多美好的名字來稱呼它:「菡萏」「水芝」「芙蕖」「芙蓉」「菡萏」「溪客」……而格外形象生動的「紅衣」也是其中一種。
  • 古代描寫元宵節詩詞當中,有一首是蘇軾唐代先祖所作,非常著名
    古代描寫上元節詩詞當中,有一首是蘇軾唐代先祖所作,非常著名作者:枯木《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火樹銀花合蘇味道如今遺存詩詞16首,多為應制之作,《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是其代表作,詠嘆初唐時期京城元宵夜花燈盛況,情景交融,筆致流動,為詠嘆元宵節五言律詩中的佼佼者,歷來為人稱道,下面我們就簡單賞析。「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首聯描寫元宵節夜景。
  • 李清照、董卿:我所崇拜的古代和現代女性
    1.我最崇拜的古代女性當屬李清照一個才華橫溢的女詞人,開創了婉約派文風,可謂詩詞曲賦裡程碑上女性第一名。她出身書香門第,從小生活環境優渥,得父母寵愛,又飽讀詩書,所以她得「天時地利人和」,順利地成長為一個滿身才情的大小姐。
  • 詩詞中的宜昌 | 遊三遊洞
    詩詞中的宜昌 | 遊三遊洞 2020-04-0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在古代的詩詞裡,有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叫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我們在詩詞裡經常看到的「風花雪月」,就經常被運用到意象之中去,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就是客觀的象;而借景抒情,詠物言志,是產生的「意」。
  • 詩詞曲賦選刊第409期
    一、河北省詩詞協會副主席梁劍章定風波•庚子疫中致改正吟長庚子正月廿日晨,接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王改正兄問候詞賦,拜畢惶恐甚慰,感而奉和矣。詩海遨遊擇韻章,慣從小徑趁風揚。拙筆殘聲求改正,心定,才圓曉夢入天莊。
  • 詩詞曲賦選刊第484期
    七、才子平成斌詩詞五首1、五律 • 山居新構依山立,高峰枕上看。泉從幽處響,雲向望中團。看我工農可驕,把那苦勞情調,化生成筆下離騷。二十六、聶福東(湖南)〔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書法大家顏家龍        湖湘龍起飆風,文苑鸞鳴勁松。斐然成就千秋頌,德藝雙馨義榮。(帶)字幅開張崇奉,名家奇逸兼容,線條流暢見渾雄。椽筆舞,墨香濃,書中龍象逢。
  • 飽受造句和解釋_飽受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馬南邨《中國古代的婦女節》:「傳說中的牽牛和織女都是飽受封建壓迫的勞動人民的化身。」] 飽受參考例句: 1、在飽受一場虛驚後,他連續做了好幾天的惡夢。 2、飽受胃病的折磨,她原本豐腴的體態變得十分瘦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