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近日,美國《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入選獲評。12月8日,記者從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了解到,李佔揚曾主導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挖掘,2018年加入青島校區的文化遺產研究院任職教授。
今年6月份,一則以「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的考古成果發布,公布一項在中國河南的重大發現——微型鳥雕像(簡稱「靈井鳥雕」),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國雕塑品,將中國雕塑藝術歷史向前推進8000多年。
作為此次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李佔揚一輩子都在跟考古研究事業打交道。據他介紹,現在人類起源考古研究很熱,2005年以前卻是另一番模樣,那時在各級考古單位的計劃報告中,很難見到探索人類起源的考古內容。「一位考古前輩直擊痛點,國內學者對人類起源的觀點,外國人不認可,若改變這種局面,尋找關鍵人類化石迫在眉睫。」李佔揚說道。
之後,李佔揚用一年時間梳理河南境內近百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後選擇許昌靈井。據悉,靈井許昌人遺址是我國著名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5年至2018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李佔揚主持下進行考古發掘。遺址第5層出土2000多件細石器和這次獲獎的鳥雕像等重要文物,第11層出土古人類頭骨化石更是東亞第一顆處在現代人起源關鍵節點上的化石。
其實,發掘許昌人遺址的過程並不順利。資料表明,當時全國正在會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考古戰場,這個挖了兩年還沒有看到成果的項目,自然成為一個「冷門項目」。但李佔揚堅持要求再挖一年,單位領導力排眾議,答應只挖一個探方,這個探方現在不說大家也知道,就是後來出土兩顆「許昌人」頭骨化石的9號探方。
記者了解到,李佔揚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2018年加入山大文化遺產研究院並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為了講好『我們從哪裡來』這段故事,我會進一步深化對人類遷徙擴散路線的研究,與海外院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交流合作,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李佔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