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後再獲殊榮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

2020-12-13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12月19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睿)12月18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10stories),排名第五。

2019年,丹尼索瓦人研究取得多項進展:丹尼索瓦洞發現的兩塊頭骨碎片和指骨(Den-isova3)遠端豐富了丹尼索瓦洞內丹尼索瓦人的體質形態信息;丹尼索瓦洞內的考古地層與遺存研究推動了研究者對丹尼索瓦人在洞穴內的生存年代與文化內涵的了解。阿爾泰山丹尼索瓦人基因組研究不僅揭示丹尼索瓦人存在不同的分支並可能廣泛分布於亞洲;而夏河人化石的發現則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至距今16萬年,並作為考古學證據首次驗證了此前只發現於阿爾泰山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在東亞廣泛分布的推測,依據陳發虎院士團隊發現的丹尼索瓦人的骨骼形態,通過模式重建了丹尼索瓦人的肖像。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由陳發虎院士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組建,成立「中亞和西北環境考古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歷史時期環境考古,在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定居的過程與動力、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歷史、絲路文明演化與氣候變化關係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近十年在國際國內著名科技期刊上發表50餘篇高質量研究論文,獨立獲得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和2015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重要科技獎勵。在團隊建設方面,形成了以陳發虎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廣輝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石器方向)、安成邦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歷史地理方向)、張東菊副教授(舊石器方向)、馬敏敏副教授為主要骨幹的研究團隊,已成為國際國內環境考古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團隊之一。

蘭大環境考古團隊所發表的夏河人成果作為此次獲得Top10stories的主要內容,反映了該項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也彰顯了環境考古團隊在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國際前沿水平。繼2018年夏河人化石出土地——白石崖溶洞的考古發掘之後,張東菊副教授正率隊對白石崖溶洞進行2019年度的正式考古發掘。

據悉,《ScienceNews》是由美國科學與公眾學會出版面向大眾的雙周刊雜誌,創刊發行於1922年,致力於向公眾普及宣傳科學、醫學和技術進步的成果。截至2018年,該雜誌發行量達到110518份,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0萬的雜誌訂閱者和超過100萬的每月在線獨立訪客,在國際上具有較大的傳播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山大青島校區李佔揚教授團隊成果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近日,美國《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入選獲評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12-07 08:33:13來源: 鄭州日報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03-29 五年內,廣東考古界第二次獲此殊榮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今天上午11時,被譽為中國考古界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獲"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網4月11日訊 近日,備受矚目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由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舉辦的評選活動,集中展示每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2019年度十大新聞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2019年度十大新聞每日甘肅網12月18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武永明)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和ScienceNews
  • 山東大學李佔揚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站訊]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該考古成果於今年6月份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發表,李佔揚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歷史文化學院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通訊員 趙玉潔 李佔揚 青島報導  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鳥身線條簡潔流暢,形態完美,靜中富有動感……12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這個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栩栩如生的微型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據悉,這個評選結果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Archaeology》雜誌公布,稱靈井鳥雕是「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河南考古再次以昂揚自信的姿態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今年6月11日,一個來自中國、法國等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公布了靈井鳥雕這項重大考古成果。這個鳥雕具有1.35萬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科學》公布2019十大突破 中科院蘭大研究成果入選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12月20日,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公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19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對抗營養不良的補充劑等科研成果入選。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  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多所大學與機構共20項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其中,南京大學獲得一項基礎研究類獎項與兩項應用研究類獎項,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參與成果入選。「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於2005年發起,旨在傳播中國光學科研人員發表的具有重要學術和應用價值的論文,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
  • 「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 國防科大劉偉博士研究成果入選
    「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國防科大劉偉博士研究成果入選新湖南客戶端3月19日訊(通訊員 劉和旭 記者 周小雷)近日,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的「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在上海揭曉,國防科技大學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獲此殊榮,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光電工程系劉偉博士憑藉在「廣義磁反射鏡」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基礎研究類「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美國考古雜誌公布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古...
    圖片源自蘭州大學微信公眾號蘭州晚報訊近日,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公布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入選兩項。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關於青藏高原地處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發現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入選。 2019年5月2日,陳發虎院士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雜誌在線發表。
  •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20  瀏覽
  • 北京大學王恩哥/江穎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2019年1月2日,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揭曉。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恩哥院士和江穎教授帶領的「首次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研究成果入選。這是繼2016年之後,該團隊研究成果第二次入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被評為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新社鄭州12月6日電 (記者 李貴剛)河南省文物局6日消息稱,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已連續出版70餘年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評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通報信息顯示,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