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合約;涉外法律服務;專業律師
本期關鍵詞:人工智慧法;類案檢索;同案同判;實質公平;強制執行力
本文約1080字,大概需要閱讀3分鐘。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法律制度也隨之改變,對於公平正義的衡量和實踐方式也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而不斷變革。人工智慧時代,大數據的應用,代碼規則的設置,科技創新的突破,將重新詮釋公平與正義。
一通過大數據實現實質公平的設想
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為法律工作者提供了類案檢索的工具,法院把判決書在網上公開,提供了豐富的類案參考素材。
2020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類案檢索:
(一)擬提交專業(主審)法官會議或者審判委員會討論的;
(二)缺乏明確裁判規則或者尚未形成統一裁判規則的;
(三)院長、庭長根據審判監督管理權限要求進行類案檢索的;
(四)其他需要進行類案檢索的。
202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對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加強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工作、完善類案和新類型案件強制檢索報告工作機制等作出了指導性意見。
由此可見,法律制度也在逐漸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方式,希望能實現「同案同判」的公平公正原則,朝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標前進。
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通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主體個性化要素,並且把這些因素都納入判決、量刑等法律考量,結果會怎樣。例如在案件判決的時候充分考慮主體的年齡、性別、工作、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背景情況、犯罪歷史、誠信檔案、過往類似行為的數據統計等,然後再結合類案的裁判結果,通過人工智慧的算法,計算出判決結果、量刑、法律適用等。想像一下,以後法院採用機器人協助法官判案,為法官提供更多參考資料,這樣就可以有助於實現更高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出錯機會。
二代碼的強制執行力
傳統上,法律通過對人們內心或者行為的影響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也就是人們基於對法律的信仰或對法律權威的懼怕而遵守法律。當人們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的邊界,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便會矯正人們的行為,從而保證社會的正常有序。而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人們越來越依賴於各種軟體和機器,從另一個層面看,人們的行為將受制於代碼所設置的規則,例如智能合約的使用。從這一意義來看,代碼即法律。代碼的強制力從一開始設置便體現出來,人們只能遵循它設置好的規則來,幾乎無法任意違反規則。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慧是從另一個維度構建了法律的秩序價值。
人工智慧所拓展的效益價值是具有開創性的,無法通過簡單增加勞動力的方式替代。人工智慧提升了法律的效益價值,也降低了司法運行的成本,提升了司法的效率,帶來了法律制度的改革。
*閃濤律師專注於「一帶一路」與海外投資、涉外法律服務、人工智慧、區塊鏈、智能合約、大數據等領域的實務與研究。閃濤律師涉外法律服務團隊在東南亞、南亞、西亞、中東歐、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國家開展了大量涉外法律服務,累積了豐富的涉外法律實踐經驗。更多法律專業資訊與解讀,歡迎關注頭條同名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