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變革時代,怎樣 培養不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優質少年(三)

2021-02-09 BHSE

【講座嘉賓】蔡敏

文字整理】麥媽 

【語音整理】嘟嘟媽 

【文字校對】清風霽月

【公眾號編輯】風繼續吹

【講座內容】

上期連結:

科技變革時代,怎樣 培養不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優質少年(一)

科技變革時代,怎樣 培養不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優質少年(二)

我在活動的尾聲送給了同學們一句來自Oprah Winfrey的話,今天也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知道是什麼在內心深處激勵著你,然後用那束光去照亮整個世界。」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對未來滿懷信心,通過MYE認識了很多很多優秀的孩子們。這些孩子不僅具有良好的科技知識,他們善於溝通協作,充滿創意,永遠保持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他們滿懷愛心,勇於奉獻和承擔社會責任。

我堅信,具有這些優秀品質的下一代年輕人,他們必然能勝任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成為新世紀的精英領袖,謝謝大家!

【講座問答】


1、 我們這一代人也面臨這個問題。哪些特質和專業會有幫助呢?

首先感謝這位家長的提問。

李開復博士在近期的一個採訪報導中也提到了什麼工種最不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他認為,在可見的未來裡,人工智慧做不到的創意工作,包括醫學院研究員、人工智慧科學家、獲獎劇本作家、公關專家、企業家。

在複雜性及戰略性工作類別裡面有執行長、談判專家、併購專家。對靈敏性要求比較強的工作類別裡面,比如說口腔外科醫生、飛行機械師,都不太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以及同理心及人性化工作,比如像社工、特殊的教師、婚姻顧問,這些將是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人類工作類型。

關鍵是要理解,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夠有相對的優勢,是在於對數據的處理跟算法的速度上面,所以一些比較單一的科目跟工作就非常容易被人工智慧給替代。

最主要其實總結一下他的領域,一個就是標準化流程的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執行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這一點正好是AI的強項,甚至是AI會做得比人類更好。所以標準化流程的工作非常容易會被替代。

第二類是單一重複的工作,因為人工智慧是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所以當工作單一重複的時候,就非常容易替代人工進行這個工作。比如說有一些流水線的崗位,機器人已經開始取代一部分工人來進行生產了。

第三類是不具備創造性的工作。就是在目前的情況來看,AI是不能創造性的思考。

2、 目前AI教育的難點在哪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家長如何引導呢?

AI最大最大的難點就是戰鬥在教育最前線的老師,這個不管是AI教育也好,科技教育也好,都是一樣的情況。因為在校的傳統的老師非常缺乏科技的這種知識,特別是一些最新前沿的科技。專業的在職人員就是技術人員,他又是缺乏教育的經驗。因為科技教育最大的難點就是,怎麼樣把一個非常複雜的原理簡化成一個非常有趣的一個課程,讓孩子們產生興趣。

家長如何引導?這個關鍵取決於家長自己本身是不是Open minded。這也是我在配方裡面提到的非常重要的這一塊。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們終身去學習,我們家長自己本身有沒有抱著一種積極學習新事物、新趨勢的正能量的引導。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首先不是科班教育出身,我也不是科班IT行業專業的,但是我們現在很多的課程是我來編寫的。因為我是那種對新事物非常非常積極,非常擁抱新興事物的。所以我的這種熱情帶領了一些很多的家長,包括一些專業的技術的老師,一起來研發我們的課程。這種熱情也是感染了在我們基金會的很多的同學們。

https://www.instructables.com這個網站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動手的項目,科技類的。如果家長在周邊找不到一些合適的教育機構,不妨可以跟孩子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方面一些動手的小項目,任何的跟科技有關的innovativeinstructable上面都有很豐富的資源。

3、 請問是不是漏掉了解釋collaboration這一段?謝謝!

Collaboration這一點我有講,但是有一種可能就是也許在release我的語音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沒有上傳成功或者怎麼樣了,如果我真的漏了,我可以在這裡補充一下,非常抱歉!

Collaboration就是協作能力,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使科技的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變得更加的容易。有很多雲端的工具,像Google Share,像我們在課堂裡用三維設計的Onshape,都是有一種雲端的共享功能,就是說在這個團隊裡面的人都可以同時上去進行修改。所以這種工具讓團隊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甚至是使virtue team變得可能。

怎麼樣合理的運用這些工具呢?有效地運用團隊裡面的資源和才能,實現團隊目標,共同努力,需要有極強的協同能力和領導能力,所以像其他的一些我們提起的能力,協作能力也是軟技能裡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然也包括你去跟人工智慧去協作,跟它們一起去協作,而不是一種排斥的心理。

4、 請問國內有沒有合作項目,如果國內學生是不是只有線上?

因為我同時也是全美浙江總商會教育專委會的主任,在我們這個專委會下面,有很多專門從事教育行業的,結合中美兩岸提供,為中美兩岸的學校、機構,學生提供服務的這麼一些教育機構,我本人也在中國有一些合作項目,不知道這位家長就是說對哪一塊的學習項目比較感興趣?

在中國的整個大環境,目前應試還是在首要的位置。因為我們去年回浙江交流的時候,當時我們密西根的高中生和浙江的高中生機器人隊進行了一個交流活動。

當時我們的第二代的華裔後代,美國的這些高中生,他們非常驚訝。中國的高中生的時間實在是太緊太緊了,他們一天大概只有最多半個小時能夠來做學業以外的東西。這個大大局限了一些項目的可能性,所以在合作方面的一些項目,目前為止基本上是小學、初中為主,一到八年級,對應中國的小學到初一初二。

其實前面幾位家長他們問的問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課程的缺乏。這一點也是我自己本人非常苦惱的一個地方,也是為什麼我花很多的時間跟心血去開發一些課程。我覺得作為一個教育者,無論是科技教育者也好,其他行業的教育者也好,我們最大的任務、責任、使命,就是怎麼樣能夠燃起學生對這種新事物學習的興趣。我覺得「興趣」兩個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花時間去研究這個課程,就是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讓這個東西變得不枯燥,讓孩子們覺得這個東西非常非常的好玩。

因為在我們基金會有很多很多,一半以上的學生是報兩到三門課程,還嫌我們的課不夠多,下了課以後他們也還不肯走,一直在那裡繼續的做這些項目。作為老師,如果你在這個課上學生學得比教課的老師更加積極,我覺得這個課上得有一點意思了。在線的課其實很難實現一個高效的教育,因為這個互動的能力還是有一點欠缺,再加上在線課程基本上讓學生之間團隊互動、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完全缺失掉了。

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在身邊能夠找到一些比較優秀的高年級的學生,他在某一個領域有一定的特長跟愛好,也願意分享,可以讓這些孩子來影響下一代更年輕的學生們。因為在我們基金會也是,我們的標語就是Learn Inspire Contribute。你來學習了以後,你怎麼樣去激勵別人?怎麼樣來奉獻?

我們基金會有很多的。現在我們的所有的課程都是有學生TA,就是我們有專業的老師來上課,然後都配有TA

因為老師跟學生之間有時候還需要有一些橋梁,一個高年級的學生也許對同齡人或者是年齡稍微小一點的學生更容易溝通,也知道他們的興趣大概會是在哪裡。所以對高中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的機會。

我們這邊甚至有一個高中生,他到了法定的年齡,在我們基金會做了兩年的TA以後,我們就按照正式老師的工資來付他,他來做我們的其中一門課的老師,孩子們特別特別的喜歡這個高中老師。

【講座結束】

長按二維碼,關注BHSE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律變革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法律制度也隨之改變,對於公平正義的衡量和實踐方式也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而不斷變革。人工智慧時代,大數據的應用,代碼規則的設置,科技創新的突破,將重新詮釋公平與正義。
  • 科技推動教育變革 校企共商如何應對5G+人工智慧新時代
    他指出,5G和人工智慧推動教育變革,教育者需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分享新型實踐教學經驗、研討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5G與人工智慧應用恰逢其時,意義重大。郝清傑副秘書長期望本次論壇可以幫助高校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符合科技時代產業需求的人才和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做出貢獻。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方面全流程應用,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構建新型教育體系。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流程再造,提高教育服務的精準化水平,讓教育變得更有智慧,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時代命題。
  • 陳山 何昕航: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科教育變革
    當下我們時代的人工智慧產物,都脫離不了弱人工智慧範疇,它不會在工作中真正替代人類,不過是讓機器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人所表現出的智能行為一樣,但並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弱人工智慧在如今的農業、醫學、法學等領域承擔著輔助人類解決在實踐中遭遇的問題的作用。而在所謂強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系統隨著深度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高度成熟,從而具備了自主意識,即可視為具有了獨立人格。
  • 人工智慧時代需培養學生怎樣能力
    在日前召開的第四次全國數據驅動教育改進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這樣描述人工智慧時代的課堂。    人工智慧不能代替學習    面對席捲而來、被稱為人類「第二次零點革命」的人工智慧浪潮,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界,也不那麼淡定了。
  • 《AI教育白皮書: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正式發布
    人工智慧加速走向人類生活,人才培養有何轉變?人工智慧教育有何創新模式?數字鴻溝之下,怎樣為受教育者打造資源均衡的「AI教育空間」?……為回答人工智慧教育面臨的諸多嚴峻問題,商湯科技正式發布《AI教育白皮書: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以下簡稱白皮書)。
  • 網際網路+教育論壇:5G+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變革
    在「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之時,我們又迎來了人工智慧時代。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特別是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將成為推進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發展潮流。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 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該成果通過跨學科、系統性研究,得出智能時代教育創新與變革的「十大趨勢」:即新技術重塑教育生態、新範式引領學習革命、新需求激發創新能力、新環境呼喚數字素養、新市場革新人力結構、新業態豐富服務供給、新投資驅動產業升級、新實踐聚焦公平優質、新治理鼓勵多元協同、新財政亟待兼容技術,以及研究未來教育獲得的以全人發展為根本、以主動學習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抓手、以優質供給為導向、以優化治理為保障的「五點啟示」。
  • 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
    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變革,探索智能教育的推進路徑,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形勢研判 1.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的挑戰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廣受關注。
  • 智伴科技「產品+內容」五大優勢加快人工智慧教育變革
    10月18日,廣州智伴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伴科技)在泰國舉行了以「探索·成長」為主題的三周年慶祝盛典。盛典上,智伴科技財務運營高級副總裁宗其俊對智能教育市場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對智伴科技為何能在智能教育市場贏得頭籌做了講解。
  • 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
    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變革,探索智能教育的推進路徑,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形勢研判1.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的挑戰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廣受關注。李德毅院士(2018)認為,教育是人工智慧衝擊最大的行業,它不是一個學科、一個環節的調整,而是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戰。一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挑戰。人工智慧正在觸發一場劇烈的社會分工調整,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標準化人才」反倒不如機器更有競爭力,要「把人的社會性和情感教育置於應對新工業革命的高度」(WEF,2016)。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怎麼樣?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原住民」,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展西安市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教師培訓
    本次培訓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承辦、西安賽迪思教育研究院協辦,旨在提升一線教師對人工智慧教育的認知,普及人工智慧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深化課程改革和加強創新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原住民」。
  • 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1]近代以來,人類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傳統手工作坊被機器大生產所取代,培養一大批掌握基本讀寫算能力的產業工人,成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於是,教師獲得了獨立的職業身份,開始專門承擔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2]未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加快普及應用,教育很可能會迎來「人機共教」的新格局,教師角色將從「教書為主」轉向「育人為重」。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 廣電「科技少年」後生可畏 迎接機器人新的普及時代
    12月12日,廣電「科技少年」科普大賽系列活動之自動循跡機器人比賽在廣州海客基地舉辦,由廣東科學技術協會、廣東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廣東弘智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廣東三合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廣東海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支持。
  • 智能時代堅守教學規律變革
    人工智慧的加入無疑向教學領域提出了重新審思教學規律的挑戰。作為教學活動諸要素之間本質聯繫的教學規律呈現出一定的堅守,即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的目標得以堅守,知識體系與結構的完整性得以堅守,班級授課制度作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得以堅守,教師與學生情感交往型的師生關係得以堅守,學校階段式總結性教學評價得以堅守等。以堅守為基,人工智慧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教學要素之間規律性關係的一些變革。
  • 《當人工智慧考上名校》:認識人工智慧,擁抱AI時代
    01 人工智慧不等於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時代尚未開始現在大家都在鼓吹一個觀念:人工智慧的時代就要來了。於是,大家經常都處於一種焦慮中,覺得自己可能很快、馬上就會被替代。機器學習、和強化學習這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他們的資料庫越來越多,計算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科學家們只需要把所有的公式設定好,人工智慧技術就能不眠不休地進行上百萬的演算。
  • 編程教育新訊|小碼王學員作品榮登「童唱新時代」舞臺
    十二月三日,由共青團中央、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北京高佔祥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小碼王為主辦的「童唱新時代」全國少年兒童歌曲創作推廣系列活動收官之作——「童唱新時代」音樂節在微博、抖音、嗶哩嗶哩、愛奇藝、快手等多個平臺同步播出,以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和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展現新一代少年兒童的時代風採。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