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2020-12-17 光明日報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應該有前瞻性。」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創造力,未來教育的核心

《科學》雜誌曾預測,到2045年,全球平均會有一半的勞動崗位被人工智慧技術所替代。未來已來,即便是在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也已遠超我們的想像。據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在大學英語六級翻譯考題中,機器翻譯的得分在抽樣的57萬考生測試數據中,排名前1%。

在此背景之下,人們愈發深刻地取得共識,人類所獨有的創造力、同理心、想像力和情感是人工智慧所無法取代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明確指出,「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人機協作能力等將成為人的必備能力。」在林毅夫看來,每個年輕人應該都有讀算寫的能力、掌握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變動的能力。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校長李曉輝也強調,創新是唯一出路。

幫助每個人獲取駕馭新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要關注這些變化趨勢,回應新要求,明確未來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提出了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一是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位化學習能力等。二是高階素養,包括獨立思考、勇於探究與創新、勤於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等,有效應對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三是社會責任,培養學生的自律自強、團隊合作、責任擔當等良好品質,讓學生養成對待技術、他人和社會的正確態度、價值觀、倫理準則。

個性化,因材施教的保障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則為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通過AI(人工智慧)和BT(生物技術)的結合,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外顯行為和內隱特徵,實現學習場景的可感知、學習者的可理解、學習服務的可定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預測,未來可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學習情況全過程的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的橫向評價,極大提高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在上海盧灣一中心小學,這種數據驅動的精準教育已從2018年起做試點。學生們通過使用智慧紙筆等工具可以精準記錄學習過程,同時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的能力傾向,最大限度發掘學生潛能。

另一方面,「教育發展的未來不再是工業體系大規模的流水線式的、大水漫灌式的,而是實現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的學習。」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分析。

「整齊劃一的學習方式沒法針對每個人的個性來進行。」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研究「未來學校」的形態中發現,現在傳統學校嚴格要求同樣年齡、同樣進度、同樣學習時間的方式不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多以項目為中心,以學生的探索和學生之間的學習為中心,每個人可以自主安排、自主選擇在什麼時間學習,在哪裡學習,向誰學習。

協同性,人機結合的教育

「到時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學伴,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智能助教。」楊宗凱預言,老師的身份、角色可能也會發生轉變,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教學崗位,如在線教育設計師、教育數據分析師等。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展望未來教育,人類社會的感知世界、科學世界和想像世界的高度融合,使教育逐步打破三維空間的限制,實現更高級別的交互。現在的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只是在通向更高維學習世界裡的第一個階段。

未來的教育,人工智慧將帶來無限可能,但也挑戰無限。「我們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在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和人工智慧與活生生的人之間如何建立連接,並在這種連接中如何保護我們人的根本屬性。」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提出,未來有三種人:智能人,創造智能的人和使用智能的人。

「教育要特別增強人和人工智慧打交道以及控制人工智慧,讓它發揮為人類和人類生存環境服務的能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指出,「未來不是屬於人工智慧的,而是屬於掌握人工智慧的新人類的。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內容:《光明日報》(2020年12月15日 08版)

圖片:新華社、網絡

責編:王遠方

編輯:孫小婷 孫岱 張雪瑜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 教育學教授趙勇: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我在國內看到一個很轟動的消息:學校用人工智慧監控學生的注意力,保障孩子們每時每刻都保持專注;或者用這個來了解每天孩子有多少人高興多少人不高興,然後規定每天必須有99%以上的學生感到高興——這其實是大數據作惡。人工智慧在教育上的應用,絕不應該是用在這個上面的,人工智慧應該是給我們鬆綁的,人與技術應該是相互之間協同發展的。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該如何應變?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人工智慧時代凸顯情感教育需求
    最近一兩年,圍繞智能、人工智慧的討論和研究已經成為幾乎各個學科和領域的前沿。教育也不例外。站在一個由人工智慧而開啟的門檻,突出人的價值與可貴,從凸顯人的情感而強調人與人工智慧的區別,關注情感在人生命和成長中的重要地位,以培育豐富、健康、和諧的情感品質,不斷提升人的情感素養作為目標的情感教育將更加顯現出緊迫而重要的意義。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怎麼樣?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教育是一門時代學。每個時代的教育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從庠序到私塾,從古代官學到現代公立學校,無一不是時代變遷的產物。隨著新一代人工智慧的興起,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動力以及社會分工體系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工業革命以來所建立的教育體系正在急劇過時,依靠標準化教學來批量生產人才的模式難以為繼,社會轉型必然會對教育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 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行動,也是一項全方位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工程,更是一次未來教育的預演。隨著「人工智慧+教育」的推進,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教學組織形態和師生關係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在這個大背景下,重新思考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未來教師的角色轉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命題。
  • 網際網路+教育論壇:5G+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變革
    在「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之時,我們又迎來了人工智慧時代。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特別是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將成為推進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發展潮流。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 雨果科幻獎中國得主郝景芳:現代教育無法適應人工智慧時代
    如果我們還持續著這種所有的學生坐在一個教室裡面大家像機器人一樣上課和答題的教育系統的話,我們很難面對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她認為,我們還需要一個打破目前常規的職業和常規的專業設置,讓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定製自己的培養方案的教育系統。
  • 邁向教師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未來教育時代
    也許我們還停留在對概念的釐定、技術的展望、前景的暢想上,然而,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浪潮已經洶湧而至……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智能醫療、智能駕駛、語言及自然語言處理、服務機器人、計算機視覺、智能教育、智能金融、電商物流等人工智慧應用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不管你是焦慮,還是欣喜,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裹挾其中,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將因此而改變。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該如何應變?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馮子軒 孫 瑩:勇立人工智慧時代潮頭 共謀法學教育創新之路——首屆人工智慧法學教育論壇綜述
    與會代表圍繞人工智慧時代法學教育面臨的衝擊及改革、人工智慧對法律職業的影響及應對、人工智慧法律規制前沿問題等展開了深刻地交流與對話,內容精彩紛呈、觀點推陳出新、見解獨到深刻,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描繪了理想圖景、提供了現實路徑。
  • 人工智慧時代,八維教育為學子特設十五大前瞻性熱門專業
    在如今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從事簡單、機械的勞動者已成為當下更易失業群體。伴隨著人工智慧逐漸代替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力這一趨勢,一批新興行業與崗位也由此催生而出。為緊隨時代行業發展潮流的變化,為培養出更多懂得高新技術的人才,八維教育特開設了十五大前瞻性熱門專業,為千萬學子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 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原住民」,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展西安市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教師培訓
    本次培訓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承辦、西安賽迪思教育研究院協辦,旨在提升一線教師對人工智慧教育的認知,普及人工智慧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深化課程改革和加強創新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原住民」。
  •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破創客教育難題
    人工智慧正以超出人們預想的速度迅猛發展。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支持開展人工智慧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慧科普創作」。
  • 百度人工智慧實驗室落地長安,開啟人工智慧時代素質教育新模式
    2017年3月,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慧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全民人工智慧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推廣編程教育、支持開展人工智慧競賽。
  • 陳山 何昕航: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科教育變革
    在人工智慧時代,法科教育面臨因法律職業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背景下,未來的法科教育將是一種高度注重塑造內在價值的人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法科教育應當實現「智能轉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需要著力培養「智能時代的法律人」;在教學舉措上,應當注重建設法律人工智慧師資隊伍,搭建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平臺,調整法學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引入項目式教學、認證式課程等。
  • 人工智慧時代,藝術教育該如何進行?
    原創 王璐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藝術134個近期,各大藝術院校響應《新文科建設宣言》,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全球院長論壇」,圍繞「教師面臨著什麼樣的功能和角色變化?」展開討論。
  • 邀您參加 | 大伽雲集,共議人工智慧時代的K12教育
    8月21日,由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和聯想共同承辦的「智能時代的K12教育」論壇將在北京舉行。作為「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的專題論壇之一,會議將邀請相關領域海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專家,探討如何培養具有人工智慧創新思維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並發布《人工智慧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網絡互動讀本》。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或將發生大改變,未來教育會人工智慧化?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或將發生大改變,未來教育會人工智慧化? 喜歡看「大型科幻片」的同學們,最喜歡看的或許就是電影中那些無處於在的人工智慧。的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漸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人工智慧也開始逐漸影響人類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