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 11:40 | 西湖報
翁卿侖 攝
對於長期照顧失能老人的家屬來說,心理負擔和身體勞累的雙重壓力讓他們無法喘息,找尋幫手的需求尤為迫切。日前,浙江大學微納技術與精密工程研究所和古蕩街道籤約,將免費提供14套遠程智能護理系統為轄區失能老人服務。
這套遠程智能護理系統,主體是一張智能護理床,長約2米、寬約90釐米,從外觀上看和普通的床沒有太大區別。不過不太一樣的是,在床頭有個遙控器,上面有11個按鍵,包括側翻、起背、背平、抬腿等功能。比如,家屬只需在手機APP上點擊「右側翻」鍵,右側的床板就會慢慢斜起,如果有人躺在床上,身體就會向一旁側翻。
在APP界面裡,上方視頻可以實時播放床上老人的一舉一動,下方的功能鍵輕輕一點,就能完成起背、左翻、抬腿、右翻等相應的動作。「中間這個對講按鈕,可以讓你和視頻裡面的人對話。」工作人員指了指床頭牆上的攝像儀說,裡面還有麥克風,可以幫助雙方遠距離完成對講。
「這樣家人短時間離開一會兒,也沒問題了。」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畢竟如果老人長時間久臥不動,就會出現褥瘡、靜脈曲張等問題,不利於健康。
此外,這個智能護理床還有個特殊功能——可以收集傳輸數據。「和護理床一起送到失能老人家裡的,還有醫用測血氧、血壓的設備,家屬每天測過之後,相關數據可以通過護理床傳輸到的監管服務平臺。」而這個監管服務平臺也將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一旦發現數據異樣,平臺會及時通知家屬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由中心增派全科醫生到家裡去看看。
51歲的李大姐家中,她的小姨從30多歲開始臥床,至今已有30餘年。「以前都是我媽媽照顧小姨,前些年媽媽去世後,就由我來照顧。」李大姐說,由於小姨經常大小便失禁,一天換幾次床單是常有的事,「小姨的精神方面有些問題,所以如果她不配合,換一次床單就要一個多小時。」
作為遠程智能護理系統的試點家庭,李大姐對這套系統挺滿意:「我剛才試了一下,床很軟,感覺很方便,使用一下側翻功能,人就側過身來了,很容易就能把床單拉出來。以後出門通過這個APP,點開就能看到我小姨在幹什麼,這樣我省心多了。」
「未來,古蕩街道轄區的居民,如果也想加入試點,可以聯繫金秋家園進行申請。」古蕩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除了這張電動護理床外,今後,穿戴式的跌倒檢測與保護設備、智能傳感鞋和步態訓練康復機器人等設備在將會慢慢引入到日常遠程智能護理服務中來,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轉自西湖報,原標題《古蕩街道失能老人用上了智能護理床》,編輯 施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