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企業復工復產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係到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力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近期,各級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作出部署安排,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有關要求,在科學有序做好窗口疫情防控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貼心代辦、一次辦好」改革,探索優化審批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辦法措施,出臺文件推出十二條具體舉措,做到疫情防控、審批服務「雙統籌、兩不誤」。
一、推行「網上審批」,做優「不見面」服務
1.積極推行「網上辦」。鼓勵、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山東政務服務平臺∙新泰站點」進行企業開辦、建設項目審批網上申報。企業開辦通過「企業開辦『一窗通』」接口進入辦理,項目立項備案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接口進入辦理,項目報建通過「建設項目審批」接口進入辦理。鼓勵使用「山東省電子稅務局」「山東省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一體化平臺」等專網辦理涉稅服務和其他審批業務。
2.升級功能「自助辦」。充分發揮市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作用,持續升級自助服務一體機功能,在全市已有74臺自助服務一體機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辦理網點,全面做好一體機後臺檢測維護,方便企業和群眾「就近辦」「自助辦」。根據自助服務一體機後臺統計數據進行企業復工需求分析,及時優化功能,並為市政府決策提供建議。
3.積極推行「掌上辦」。 鼓勵企業群眾積極應用「愛山東APP」 「山東稅務」「泰好辦」「泰安醫療保障」「新泰人社」「新泰不動產」等移動客戶端,辦理社保、醫保、納稅、不動產等方面的高頻簡易服務事項,儘量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風險。
二、堅持「特事特辦」,創優「信易批」服務
4.開闢綠色通道。為疫情期間企業項目開通綠色審批通道,採用容缺受理、信用承諾等方式,優先辦、馬上辦、信易批。線下幫助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全程幫辦代辦;對線上申報的事項,做到即報即審,實現「秒批」服務。
5.實行特事特辦。對疫情防控所需的企業設立、變更和相關許可證審批,實行特事特辦,簡化流程,限時辦結。對信用較好而因人員隔離等原因導致無法及時提交材料的企業,在提交相關影像資料的情況下優先容缺受理,允許事後補齊相應材料。需泰安市級以上批准頒發的行政許可證,全程做好指導、協調服務工作,讓企業儘快取得資質投入生產。
6.優化「一鏈」辦理。對企業開辦、生產經營和項目審批全流程涉及到的許可、備案、登記等各類法定事項,按照「一件事一鏈辦」的原則,並材料、減環節、壓時限,實行一次提交材料,一次現場勘查,一次發放營業執照和許可證,推動實現企業準入即準營。
三、深化「全程代辦」,升級「紅小二」服務
7.提前介入指導。組織代辦隊伍對全市重點建設項目逐一摸排,掌握詳實情況,分類制定服務方案。對新立項的重點項目,明確專人代辦,實行全流程「套餐」服務。對正處於用地規劃審批階段的項目,指導企業實施分階段施工許可,做到拿地即開工。對即將完成主體建設的項目,指導做好聯合驗收和不動產登記。對合規未批先建項目,積極穩妥做好審批手續補辦。
8.遠程視頻審批。充分利用重點項目代辦微信群,指導建設單位提前準備規劃方案、施工圖、環評報告等項目建設基礎資料,幫助組織整理申報材料。在企業申報滿足勘驗條件情況下,通過遠程指導和實時視頻方式開展現場勘查,壓縮空間距離,提升勘查效率,變「面對面」審批為「鍵對鍵」服務,實現建設單位與審批部門「兩不見面,全程代辦」。
9.開展「三送三幫」活動。即:送服務,主動上門幫助企業組織整理材料;送政策,幫助企業做好各項優惠政策扶持申請、對上爭取;送保障,幫助企業有序解決項目建設審批歷史遺留問題。對建設工期緊、疑難問題多的企業,加大幫辦代辦力度,在做好疫情防護前提下,第一時間上門服務,組織業務骨幹集中研究對策,幫助企業解疑破難。
四、強化服務保障,提高審批效能
10.加強大廳疫情防控。堅持做好政務服務大廳的清潔與消毒,確保大廳的地面、通風、進出口等消毒無死角。強化入口管控,安排專人負責,對全體工作人員及來窗口辦事的群眾,即時進行體溫檢測,查驗身份證,做好登記,掌握入廳人員信息,做好疫情防控研判、分析、決策,堅決避免疫情問題出現,為企業群眾及窗口人員營造安全舒心的服務環境。
11.配齊配強諮詢預約服務力量。對外公布各窗口諮詢預約電話,安排業務骨幹做好線上辦理電話諮詢,只要電話響,保證有人接,確保每天諮詢電話全接聽、辦事疑問全解答、疑難事項全解決,指導企業群眾「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預約辦」。
12.成立「黨員突擊隊」。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黨員骨幹成立小分隊,做好疫情防控執勤、全程幫辦代辦和一線審批服務,深入基層了解企業需求,著力破解企業在組織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提供個性化審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