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月23日電 博士畢業到高校擔任教職,通常要先當幾年講師,再競聘副教授。但2014年7月前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報到的胡東海博士等6人,經過幾道嚴格程序,入選近日公布的該校2014年度「試聘副教授崗位」名單, 「嘗鮮」試聘副教授崗位,成為中南大實施此政策以來的首批受益者。
所謂「試聘副教授崗位」,根據該校2014年7月頒布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引進優秀博士(博士後)試聘副教授崗位管理辦法》,是指對當年引進的、符合一定條件的優秀博士,不佔本單位高級崗位職數,試聘副教授崗位3年,期滿考核合格,正式確認其副教授任職資格,且任職時間從進校籤訂聘任合同時間算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才與師資辦主任林際福介紹,要當「試聘副教授」可不太容易:除了必須是當年引進的優秀博士或博士後、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年齡不超過35周歲等基礎條件外,還必須有過硬的科研實力,需要在本學科公認的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需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海歸人才則要求是在海(境)外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具有良好的學術發展潛質。此次法學院引進的胡東海博士,除了具有國內外雙博士學位外,還在法學權威期刊發表多篇文章。公共管理學院引進的於長永博士則不僅在權威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優秀博士要成為試聘副教授,還得經過學院崗位聘用工作領導小組推薦,再由學校組織校內同行專家評議通過,報校務會批准。「門檻很高,學術程序規範,真正為拔尖青年人才提供冒尖的機會」,林際福在解釋學校出臺這一政策的初衷時說。
「嘗鮮者」之一、會計學院新進博士李四海認為,這是職稱評審的一次制度創新,為青年教師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通道,「對我來說既是一個壓力,更是一種動力和激勵。」他所言不虛,按照上述管理辦法,他三年內除了完成教學量外,還需要在規定的權威期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至少得主持一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才能通過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將會予以低聘或解聘」。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說,青年學者現在是學校的骨幹,將來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未來取決於今天的青年學者。學校要千方百計為青年英才成長創造良好條件。近年來,該校通過聘任文瀾青年學者、實施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工程、為優秀講師晉升提供機動指標、支持優秀講師招收博士生、為新進青年教職工每個月發放500-1000元生活補貼等措施,支持青年教師成長成才。(呂保華 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