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2020-12-23 騰訊網

作為「詩佛」的王維在詩書畫上都非常有名,也十分精通音樂,還特別擅長用詩來描寫山水田園等自然風光。

蘇軾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足可見王維的詩畫功底。

今日小覓分享:

鹿柴(zhài)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和注釋】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鹿柴(zhài):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

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王維一生學佛,字摩詰。他的名和字均是出自佛教的《維摩詰經》,而維摩詰在佛教中是一位著名的居士。

十五歲時,王維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又擅於書畫,還極有音樂天賦,因此一到京城便立即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

因此,意氣風發的少年王維,帶著心中的大抱負,渴望在京城一展宏圖。

可是,豐滿的理想最終也抵不過冰冷的現實,他最後只得到了一個太樂丞的官職。

更糟糕的是,沒過多久,他就因為他屬下的伶人舞黃獅子,犯了皇家大忌,受到牽連被貶官。此後,他多次遭到貶謫。

哪怕後來重新被啟用,也只是做一個閒職罷了。到他31歲時,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王維終其一生,再也未娶。

之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閒暇時間,在輞川山麓修建了輞川別墅,用以修養身心。

而在這輞川山中,王維與知心好友一起,過著半官半隱、悠閒自在的生活。而這「鹿柴」,就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

相關焦點

  •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 孫寶元山水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系列作品欣賞
    孫寶元山水畫作品之一,靈感來源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材質:卡紙 尺寸:50/50釐米孫寶元山水畫作品之二,靈感來源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唐詩閒讀:「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後面我們讀到《送元二使安西》(陽關三疊)時會著重王維詩的音樂性,今天我們先來讀他的一首五絕《鹿柴》,算個引子,全詩如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開頭就是一句「空山不見人」劈空而來。「空山」這個詞王維喜歡用,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或者是只有「空山」才能顯示出山林的寧靜幽深,或者只有「空山」才更顯出詩人的寂寞與孤單。此詩又寫「空山」,既是空山,就該是除了山啥也沒有了,是空廓虛無的,但詩人著重強調了這裡的「空山」主要是「不見人」。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聞:聽見。(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4) 照:照耀(著)。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20190110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大家好,我是心想,感謝您來到「心想背句詩」,今天的一句詩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首《鹿柴》難道是穿越詩嗎?
    於是我吟詩一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朋友一聽,打趣說:「原來這是一首穿越詩呀!在唐朝肯定沒這種音響設備,所以肯定是現代人穿越回去寫的。」那這首詩真的是穿越詩嗎?肯定不是。那個朝代,雖然說沒有音響設備,但是那個時候的森林比較茂盛,人員比較稀少,是會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情景出現的。
  • 但聞人語響
    假如以「但聞人語響」為題,寫作文,我們可以寫點啥呢?
  • 詩詞| 鹿柴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沓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鹿柴(zhai)」,是王維輞川別墅之一。這首詩描寫的是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以動襯靜,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但這首詩卻別出心裁,描寫了一座「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山。層巒疊嶂,看去似乎空無一人,然而卻不時有人的朗朗笑語傳來。「空山」二字,表明了詩人視野的開闊,可以一視無礙。「響」字則與「空山」相呼應。前兩句欲寫山中靜寂,卻以聲襯託,更加傳神。
  • 20.康震講解丨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
  • 刺客聶隱娘但聞人語響
    十歲的聶隱娘被道姑帶走,訓練成為奪人性命的好手。多年後出師歸家,帶著刺殺表兄田季安以平復藩鎮之亂的使命返家,卻在無名之力的推動下,放下手中刀,追隨磨鏡少年歸園田居。  《聶隱娘》中的留白俯拾皆是,短促奇譎的唐傳奇到了侯孝賢手裡,也仿佛擁有了綿長的氣數。
  •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 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景致。故而,有人評價這首詩是「詩、畫、樂的結合」。
  • 山東興華包裝:但聞機器聲 不見人語響
    不過,與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這裡雖然每天都有大批成品紙箱出庫,卻鮮少見到人來人往,偌大的廠區裡靜悄悄的。 「之所以能這麼早復工,主要是因為我們幾年前就完成了新舊動能轉換,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新設備。」該公司董事長化春永告訴記者,「但聞機器聲,不見人語響」是公司當下的生動寫照。
  • 三寶|《陰山尋蹤》讀後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陰山尋蹤》讀後感文/三寶(馮永平)每每站在樓高處,北望綿延的陰山,一種蒼茫的感覺油然而生。白駒過隙,鬥轉星移間,一位「人愛紅塵我愛山,尋山重叩白雲間」的「苦行僧」出現了——他在陰山上不知疲倦地走走停停,韻味十足地與風霜雪雨共舞,眉目傳神地與巖石瓦片對話……行走間,孤獨的他依照時間的敘述方法,「運用了『串糖葫蘆』式的內容組合方式,以『竹籤』為歷史主線,從新石器時代至新中國『一五』期間,串了9個包頭歷史的『大糖葫蘆』……」(序言P03)。
  • 廣州電視課堂《空山鳥語》,別樣的「雙師授課」
    廣州市黃埔區玉泉學校音樂教師,二級教師;二胡藝術水平十級,小提琴定級考試六級;在「靠埔雲課堂」優秀微課大賽中獲一等獎和人氣獎;在「聆聽花開 花城故事」的語言藝術比賽中榮獲「優秀指導老師」稱號;在「粵唱悅響廣府情
  • 9.26比特幣趨勢分析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怎麼理解?人和自然是什麼感情?
    這首詩寫秋季傍晚雨後之景,將山林中的美景描繪的十分美好,讓人一讀之下,連心靈都能感到澄淨,如果靜下心來多讀幾遍,即便身處鬧市,也能獲得寧靜的心態。詩曰: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王維一首能治病的詩,極寫寂靜,不見「靜」字,少有人能超越
    他晚年在輞川隱居時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描寫環境的空寂幽靜,卻不見一個「靜」字,手法之高超,後世很難找到第二首,據說這首詩還能治病。這首詩就是《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歌大意:空闊的山林中不見一個人,卻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太陽的餘暉照進幽深的樹林,在林間的青苔上落下斑駁的倒影。
  • 比特幣9.27號走勢分析及交易策略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