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2020-12-23 楚予微茫

作者:蘅苒,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他在佛學、繪畫和音律上的造詣,常常在他的詩中得以體現。

這首詩,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景致。

故而,有人評價這首詩是「詩、畫、樂的結合」。

薄暮時分,大地暈染了夕陽的顏色,沉寂了一整日的霧氣在夕陽的餘暉中舒展開輕盈的身姿,飄散在山林中,這山就如同搖曳的燭光中披著輕紗帽帷的新娘,看不真切的面容,卻令人的心神蕩漾出層層漣漪。

倦飛的鳥兒早已棲在了窠裡,山下的人們也回到了家中,那嫋嫋的炊煙裡,飄散著的正是最樸素真實的幸福。詩人漫步林中,悄悄地將這一山的詩情畫意收入了囊中。

歌唱了一整日的鳴蟲似乎都歇息了,最愛作弄樹葉的清風也安靜在了將要來臨的夜幕中,就連腳下的落葉都收起了窸窸窣窣的聲響,山林大概醉倒在了暮色的溫柔裡,沉沉睡去了。

是誰在耳旁低語?

悠長空靈,迴轉在山谷間,驚醒了險些入定在薄暮山間的詩人。

四顧這空蕩蕩的山間深林,並未尋到聲音的主人,莫非是錯覺?

大概是在林中停留太久,沉浸在臆想裡了吧!

朗朗笑語又在不知哪出響起,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在山壁間往返,玩著你追我趕的遊戲,似是在告訴詩人,我們在山裡,你卻找不到蹤跡。

太陽越過了山巔,慢慢向山的那邊滑了過去。

夕陽返照的金色光束毫不吝嗇地照進了深山密林裡,把蓊鬱的樹影拉得很長很長,延伸到森林的深處,那一方幽邃的世界裡。

些許細微的餘光從樹縫中探出身子,好奇地停留在了深林裡的青苔上,在一片青黛中點亮了一抹炫目的綠意。

悟道的詩人,空曠的山谷,縹緲的笑語,無端給這一幅斑駁光影交織而成的光怪陸離的神秘圖卷平添了幾分禪意。

【作者簡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記錄每一個瞬間的美好,有趣的靈魂總會相聚,我在一個有意思的地方,等一個有趣的你!

相關焦點

  • 詩詞| 鹿柴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沓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鹿柴(zhai)」,是王維輞川別墅之一。這首詩描寫的是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以動襯靜,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但這首詩卻別出心裁,描寫了一座「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山。層巒疊嶂,看去似乎空無一人,然而卻不時有人的朗朗笑語傳來。「空山」二字,表明了詩人視野的開闊,可以一視無礙。「響」字則與「空山」相呼應。前兩句欲寫山中靜寂,卻以聲襯託,更加傳神。
  • 20.康震講解丨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這是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輞川的地名。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
  • 唐詩閒讀:「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後面我們讀到《送元二使安西》(陽關三疊)時會著重王維詩的音樂性,今天我們先來讀他的一首五絕《鹿柴》,算個引子,全詩如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空山不見人)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音zhai四聲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
  • 但聞人語響
    假如以「但聞人語響」為題,寫作文,我們可以寫點啥呢?
  • 孫寶元山水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系列作品欣賞
    孫寶元山水畫作品之一,靈感來源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材質:卡紙 尺寸:50/50釐米孫寶元山水畫作品之二,靈感來源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鹿柴(zhài):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作為「詩佛」的王維在詩書畫上都非常有名,也十分精通音樂,還特別擅長用詩來描寫山水田園等自然風光。 今日小覓分享: 鹿柴(zhài)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聞:聽見。(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4) 照:照耀(著)。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20190110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大家好,我是心想,感謝您來到「心想背句詩」,今天的一句詩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三寶|《陰山尋蹤》讀後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陰山尋蹤》讀後感文/三寶(馮永平)每每站在樓高處,北望綿延的陰山,一種蒼茫的感覺油然而生。白駒過隙,鬥轉星移間,一位「人愛紅塵我愛山,尋山重叩白雲間」的「苦行僧」出現了——他在陰山上不知疲倦地走走停停,韻味十足地與風霜雪雨共舞,眉目傳神地與巖石瓦片對話……行走間,孤獨的他依照時間的敘述方法,「運用了『串糖葫蘆』式的內容組合方式,以『竹籤』為歷史主線,從新石器時代至新中國『一五』期間,串了9個包頭歷史的『大糖葫蘆』……」(序言P03)。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首《鹿柴》難道是穿越詩嗎?
    於是我吟詩一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朋友一聽,打趣說:「原來這是一首穿越詩呀!在唐朝肯定沒這種音響設備,所以肯定是現代人穿越回去寫的。」那這首詩真的是穿越詩嗎?肯定不是。那個朝代,雖然說沒有音響設備,但是那個時候的森林比較茂盛,人員比較稀少,是會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情景出現的。
  • 刺客聶隱娘但聞人語響
    十歲的聶隱娘被道姑帶走,訓練成為奪人性命的好手。多年後出師歸家,帶著刺殺表兄田季安以平復藩鎮之亂的使命返家,卻在無名之力的推動下,放下手中刀,追隨磨鏡少年歸園田居。  《聶隱娘》中的留白俯拾皆是,短促奇譎的唐傳奇到了侯孝賢手裡,也仿佛擁有了綿長的氣數。
  • 史上最感動的十段友情8:王維與裴迪,忘卻身份的交情
    相同地位、身份、經歷、興趣的人,才有成為朋友的基礎。但是,也有一些友誼,超脫了世俗的約束,出現了忘年之交、貧富之交、布衣之交等等。今天說的王維和裴迪,就是不同身份之間的友誼。王維,大家很熟悉,字摩羯,唐代貨真價實的著名才子。王維詩、書、畫、樂俱佳,尤以詩畫最為精妙。
  • 詩佛王維:隨遇而安皆有數,紅塵來去不是空
    《鹿柴》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山東興華包裝:但聞機器聲 不見人語響
    不過,與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這裡雖然每天都有大批成品紙箱出庫,卻鮮少見到人來人往,偌大的廠區裡靜悄悄的。 「之所以能這麼早復工,主要是因為我們幾年前就完成了新舊動能轉換,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新設備。」該公司董事長化春永告訴記者,「但聞機器聲,不見人語響」是公司當下的生動寫照。
  • 那個叫王維的男人
    那個叫王維的男人 2020-11-26 16:57:29 來源: 南通網 □王曉儉少年時的某堂語文課,是午後明亮日光下的第一堂課。老師在念王維的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王維入選唐詩300首的五絕古詩,流傳甚廣但題目一個字常常讀錯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王維在後世享有極高的評價。他的詩歌很有自己的特點,一方面能夠體現出詩中有畫的境界;另一方面在他的詩歌當中,處處充滿著禪理韻味。王維有多首古詩入選唐詩300首,其中五言絕句就站到了5首,是唐詩300首入選五言絕句詩歌當中最多的詩人。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王維一首精彩的五言絕句唐詩,雖然我們很早就接觸過,不過在後來題目當中的一個字卻經常讀錯。
  • 讀古詩 |《鹿柴》王維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