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感動的十段友情8:王維與裴迪,忘卻身份的交情

2020-12-11 無限不輪迴

歷史上的友情,往往想婚姻一樣,講究門當戶對。相同地位、身份、經歷、興趣的人,才有成為朋友的基礎。但是,也有一些友誼,超脫了世俗的約束,出現了忘年之交、貧富之交、布衣之交等等。今天說的王維和裴迪,就是不同身份之間的友誼。

王維,大家很熟悉,字摩羯,唐代貨真價實的著名才子。王維詩、書、畫、樂俱佳,尤以詩畫最為精妙。蘇軾評價王維的詩畫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731年,30歲的王維高中狀元。後來篤信佛教,後世稱之為「詩佛」。

裴迪,比王維小15歲,與王維是山西老鄉。兩人相識的時候,王維40出頭,早已詩名在外,是當時的名人,在長安南面的藍田縣輞川購買了原來宋之問的別墅,半官半隱閒居。而裴迪當時20多歲,不過是一個秀才,兩人身份懸殊。但是,兩人志趣相投,一心向佛,潛心山水,成就了一段史上佳話。

王維的人生,起點非常高。早在中狀元之前,15、6歲就已經名滿京城,名副其實的少年才子。而且,王維長得很俊美,深受各路人士的欣賞,經常出入於豪門王府,儼然是王公大臣的座上客。但是,後來王維不斷受到挫折打擊。中狀元後,因為有音樂特長,被任命為大樂丞。一次,伶人排演了舞黃獅,觸犯禁令被貶官。後來老師張九齡執政,又把王維調入朝廷委以重任。但不久,張九齡去職,王維也遭到牽連,再次被外放。期間,妻子還去世了,好友孟浩然等人也相繼去世。這一切遭遇,使得王維對仕途心灰意冷,購置了輞川別墅,整日縱情山水之間。

裴迪一介書生,性情恬淡,對仕途也不是很看重,與王維、杜甫等人多有交往。特別是王維隱居以後,裴迪一直陪著他。兩人「浮舟往來,彈琴賦詩」,陶醉於山林之中。王維在30歲喪妻以後,從未再續弦,也沒有給妻子寫過悼亡詞,而後期的大部分詩詞,多是與裴迪之間互相唱和時所寫的,兩人的詩詞還合編成了《輞川集》。後來,有人懷疑王維和裴迪是不是有基友之嫌。其實,兩人不過是志同道合的「道友」而已。

在隱居的那些年,王維和裴迪的關係十分親近友好。經常手挽著手,遊山玩水,訪友話道,過得十分舒心。兩人之間,互相寫了許多詩贈答。王維寫的詩有《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山中與裴迪秀才書》、《贈裴十迪》等等。裴迪也寫過《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王維》、《留別王維》等。以至於王維幾日不見裴迪,就十分思念。比如這首《贈裴迪》: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由此可見,兩人的友情十分深厚。

中小學課本中有王維的《竹裡館》、《鹿柴》等著名的詩篇。而裴迪也做同樣的題目予以互答。王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裴迪的《竹裡館》: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裴迪的《鹿柴》: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鹿柴跡。竹裡館和鹿柴是王維別墅裡的竹林和野山。

兩人不止是道友、詩友,也是患難之交。到了王維晚年,趕上了安史之亂。王維被叛軍捉住,被迫當了偽官。平叛以後,按律王維當斬。後來有人給王維求情,說王維是心懷國家的,曾寫過表達亡國之痛的詩詞《凝碧池》: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葉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凝碧池是洛陽唐宮中的一個地方,安祿山等人攻佔洛陽後常再次宴樂。當時王維被叛軍囚禁於洛陽寺廟。裴迪冒險前來探望,王維寫成此詩後,裴迪記錄下來,最終成為證明王維清白的關鍵證據。

後來王維去世以後,裴迪就不再去輞川,而去了四川去當幕僚,以免睹物思人。兩人的緣分雖然畫上了句號,但這段友情卻得以流芳百世。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王維晚年能有裴迪這樣的青絲弟子,三生有幸!
    王維相處的年輕朋友很多,這裡單說一個裴迪。裴迪生於716年,關中(今屬陝西)人,比王維小十五六歲,與王維關係密切,曾任尚書郎。古人交友,最講究現場感,王維也是這麼想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念朋友裴迪,於是在朋友圈發信一封,邀請老友線下相見。
  • 紅豆是愛情的信物,王維為何把它送給了純爺們裴迪?
    期間勝出一位「詩佛」——王維。(1)王維多才,中年喪妻王維自幼參禪悟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尤以五言絕句聞名於世,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這位少年才俊17歲時就雲遊他鄉,21歲便去京城長安應試,一舉奪魁。王維的多才多藝被皇帝相中,就任命他為春晚總導演。
  • 他是王維摯友,尤其擅長山水田園詩,裴迪十首詩作,首首堪稱經典
    相信每一個喜歡王維,或者研究過王維的人,一定會知道裴迪的存在。上個月讀過一本書,名字叫《春山》,講述的就是王維和裴迪的故事。裴迪是王維的好朋友,也是杜甫的好朋友,但他跟王維交往更為密切。讀《春山》便可以看出,王維和裴迪的關係十分特殊,兩個人一同居住在輞川,一起吟詩作對、飲酒遊玩。裴迪受王維影響很深,詩詞風格也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大多是幽寂的景色。王維曾經寫過一首詩,名字叫《酌酒與裴迪》——「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
  • 裴迪:一生與王維關係密切,但歷史上卻鮮有記載的一代詩人
    裴迪(716年—?),裴氏第四十二世,官至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
  • 情如父子倆詩人:漫話唐代詩人王維、裴迪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王維與裴迪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書畫樂亦佳。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才高趣雅,不孤芳自賞,在眾多朋友中,最要好的是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裴迪。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送崔九》裴迪
    崔九:即崔興宗,嘗與王維、裴迪同居輞川。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全唐詩》此詩題下註:一作「留別王維」。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歸隱山林無論到深處或淺處,都應該欣賞丘壑的美景。
  • 從屈原楚懷王到王維裴迪,古人CP能否滿足今天的耽美想像和平權訴求?
    無獨有偶,日前出版的一本小說《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讓又一對古人進入了讀者視線——王維和裴迪。這本書在豆瓣上獲得了8.1分好評,其內容簡介寫道,本書再現了詩人王維「與裴迪的日常與複雜情感」。實際上,小說中的詩人王維和裴迪同吃同住,心心相印,儼然一對CP。
  • 品讀「紅豆生南國」|青燈古佛的餘生,是王維最情深入骨的相思
    紅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還有一個說法,便是以王維沒有給妻子寫過一首詩,而和裴迪有許多詩文唱和,甚至連《相思》都是寫給男人的,揣測王維和裴迪的關係不一般。這種說法也是在近幾年耽美文逐漸興起之後才出現的斷章取義的揣測,而幾千年沒有人去往那方面想,原因很簡單,王維和裴迪是生死之交,是過命的交情,是戰友。
  • 他與杜甫王維是好友,詩才力敵王維,卻被王維埋沒
    文 | 謝小樓01今天要讀一位不太有名的詩人裴迪的詩,裴迪,介紹起來只能傍大腿,他是杜甫和王維的好友,其詩多五絕,多詠山水田園,詩風清逸淡雅,《全唐詩》存詩三十九首。王維與裴迪前面我們讀了兩首王維寫輞川風景的詩《鹿柴》、《竹裡館》,就是與裴迪唱和的詩。清王士禛說,王維、裴迪「輞川唱和,工力悉敵」。可惜,王維光芒太甚,他的詩才再好,有王維這樣的巨人在,他也發不出光來。所以,生在一個天才輩出的大時代,是幸運,也是不幸。今天就來讀一首裴迪的詩,《送崔九》。
  •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詩人間的相遇照亮了彼此,而他們當時寫下的詩篇,不僅記錄了難忘的友情歲月,更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5「王孟」「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但曾相見便會相知,王維和孟浩然的友誼便是如此。」他們被詩意地聯繫在一起,被稱為「唐朝最偉大的兩位山水田園詩人」,兩人的友誼也持續了一生。
  • 王維為小詩友寫下30首詩,其中有一首,救了全家性命
    王維年輕的時候,結交的都是達官顯貴,史書記載「出則陪歧、薛諸王及貴主遊,歸則饜飫輞川山水」,哪怕是文人圈子,大多也是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岑參、杜甫、晁衡、李龜年等名士。只不過到了晚年,他有一個亦徒亦親人的詩友——裴迪。裴迪出生於公元716年,比王維要小了十五六歲,名氣更是不在一個級別上。
  • 王維《竹裡館》
    盛世讀王維。王維的詩歌裡,氣息平和,平淡。這一點我贊同。王維一生,有波折,但得善終。懷才有遇,仕途也算是有成。 今天來學一首王維的詩歌《竹裡館》,這是他在輞川別墅寫下的一首詩,是和裴迪的一首和詩。
  • 「陝西文物探探探」:實地探訪王維輞川隱居及詩歌發生地
    按照其弟弟王縉出生於700年來算,最晚不會晚於700年。去世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王維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能詩,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根據張清華先生《王維年譜》,王維22歲中進士,青年時代在長安受到很多達官貴人的賞識。開元九年(721年),王維擔任太樂丞,然而供職僅數月,就因屬下伶人舞黃獅子犯事而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從22歲到36歲,王維一直都在外地任職,還曾在嵩山隱居過。
  • 大唐伶人——王維
    王維自是不用擔心這些。就憑他的少年名氣,剛剛到京城,他就已經成為了岐王宅裡的常客。可王維有更宏大的志向,他要做解頭,各地府試的第一名。岐王著實是王維生命之中的貴人。為了推舉他,岐王特意辦了一場宴會,讓王維能夠遇見那個完成他青雲之志的權貴:玉真公主。而王維需要做什麼呢?只需做個伶人。說是伶人也不盡然,單憑王維的長相與才華,要想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不算難事。
  • 臨湖亭·唐代王維·輕舸迎上客·及王維的輞川別業和《輞川集》
    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   王維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7期:實地探訪王維輞川隱居及詩歌發生地
    二、王維與輞川:輞川成就了王維,王維也成就了輞川76歲的張效東老先生介紹,輞川在藍田縣城的東南方向,距縣城6公裡。這是秦嶺北麓一個從東南到西北走向的峪道,全長11公裡,寬200-500米,據說是秦嶺七十二峪中最寬最平的一個。
  • 王維:正因本身的「空」,故可容納萬境丨周末讀詩
    《輞川集》中二十處遊止,即唐代詩人王維與好友裴迪在輞川別業閒暇流連之處,二人於每處各賦五言絕句一首,玉成此集。王維寫的是竹在水中的倒影。檀欒,秀美之貌,疊韻連綿,從聽覺上傳達出竹子的茂密感。《詩經·淇奧》寫竹,「綠竹猗猗」、「綠竹青青」,亦用雙聲疊韻寫其茂盛。秀美的竹子倒映在空曲,「空」字可謂王維最偏好的詞,比如寫得最多的「空山」。寫竹的倒影,映在空曲。再寫竹之青翠漾於漣漪。我們很難對此二句中的禪意視而不見,至少能敏感到這樣的視角有點禪味。
  • 解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老朋友喝醉了,也是這樣灑脫
    王維啊王維,你這個詩佛,到底是經歷了什麼?讓你心靜如水,讓你在妻子去世後再無女人,最終皈依佛門。可為什麼寫過「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你卻沒給亡妻寫過一首詩?難道是你真的對世事萬物看透,再無牽掛?可你對老朋友卻掛念得很,為什麼給裴迪就寫了三十首詩?難道是你參透佛理,對萬物再不起波瀾?可你為什麼詩、書、畫、印、音律俱佳?沒有心靈的共振,哪有靈感的產生?
  • 史上最感人的友情詩之一,人生知己卻生死永隔!
    愛情、友情、親情,是古詩詞中很常見的三大題材。愛情詩自不必多說,唐詩宋詞中相思閨怨比比皆是;親情詩詞則少了些,名篇佳作也不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孟郊的《慈母吟》;而寫友情的詩詞則頗多佳作。畢竟古代有些詩人與詩人之間交情深厚,互相唱和吟詩更是常見。譬如李白與杜甫、白居易與元稹、蘇東坡與參寥子、辛棄疾與陳亮等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