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觀察能力很高,領悟能力更強,他既能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種雄起壯闊的景象,也能寫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這種細膩的意境,他能巧妙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種種形象,並將之構成絕佳的意境。
大詞人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詩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詩畫都是一絕,東坡的這一評價,可謂一語道破了王維山水詩中最突出的藝術特點。
王維的名作《山居秋暝》無疑便是「詩中有畫」的傑出代表。這首詩寫秋季傍晚雨後之景,將山林中的美景描繪的十分美好,讓人一讀之下,連心靈都能感到澄淨,如果靜下心來多讀幾遍,即便身處鬧市,也能獲得寧靜的心態。詩曰: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首二句,主要是突出了新雨之後,秋季晚間的美麗景色。
山雨過後,滿山樹木花草都被雨水清洗得乾乾淨淨,幽靜閒適、清新怡人,寧靜、淡遠,假如人們融入其中,必然能感受到天人結合的妙處,人仿佛融化到了大自然中。
王維寫詩,素來喜歡用「空」字,比如,他在《鳥鳴澗》中寫「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在《鹿寨》中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將「空」字發揮得極妙。
可見,此處以「空」開頭,並非偶然,而是極其耐人尋味的引導。此處的「空」當然不是光禿禿的意思,而是說,秀麗、深邃、繁茂的山中草木,隱藏了人們的活動,讓人覺得只有自然,沒有人文,但其實,卻是天人合一的絕佳意境。這在後面六句中便能體現(詳見:王維的千古名作《山居秋暝》,第三至六句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
良辰美景,人與自然,當然會合二為一,世界仿佛都是寧靜、幽遠的。
整首詩自然樸素,不事雕琢,將人與自然的和諧描繪得淋漓盡致,語淡而情濃,言近而旨遠,意境之妙,令人一讀之下,便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