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想表現詩人遠離什麼?開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2020-12-20 花吃編輯簿糖糖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期間創作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這兩種意境分類來說,這首山水詩應該屬於「無我之境」的典範。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

全詩以秋雨後的終南山作為寫作的背景,取景於月光斑駁的松林。以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塘、漁舟等一些尋常的景物與人物作為描寫的對象,在動與靜、聲與色的交相輝映中進行描摹刻畫,描繪出一幅靈秀空遠的雨後秋山圖。

空山新雨後,夭氣晚來秋

首聯明確交代了季節及天氣的詳情,使人在剛開始讀詩的一瞬間就能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空山」「新雨」「晚秋」,只是這幾個素淨的名詞疊加在一起就足以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被秋雨溼潤過的松林青翠欲滴,微涼的空氣中飄逸著泥土的芬芳,而腳下的泥土,踩上去鬆軟如棉,細滑如脂,再加上撲面而來微醺的晚風,令人神清氣爽而又陶然沉醉。

雖然詩人受佛教影響頗深,但此處的「空山」卻絕無禪宗所謂空寂虛無之意,也並非指雨後山中的冷清空洞。這「空山」二字,妙在言空而非空。可解作三層意思:一是山中松林繁密,在茂密的樹林中人們活動的痕跡完全被遮掩住了,此乃一時不見人,但非空絕人跡。

這與詩人在《鹿柴》中所寫到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異曲同工之妙。二是此山遠離塵世紛擾,便如世外桃源一般,生活在山中的人勢必優哉遊哉,不亦樂乎,此「空」是山中人心中之清澈空明,可與尾聯直抒胸臆的豔羨之語相印證。三是此山空而不荒,靜而不寂,因為我們馬上就可知道,這山中有石,上潺潺泉流,更有浣女嬉笑而歸,漁舟分蓮人水。此處的「空」與靜,正為下文的「喧」「動」做好了完美的鋪襯。秋雨後的「空山」並沒有讓人感覺荒涼和沉寂,而是更讓人嚮往那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頷聯可以說是詩中最為經典,最能夠觸動人心的一句。簡單常見的景物在詩人的筆下互相輝映,營造出一個雅致脫俗的世界。雖然明月高懸空中,但是高高在上的它卻毫不吝惜地用自己潔白的光澤滋潤大地,月光透過繁密的枝葉灑在雨後鬆軟的泥土上,朦朧而又明亮;潺潺的泉水清澈見底。

如絲綢一般鋪在圓滑的卵石上,月光如夢,讓人恍惚迷離,覺得這哪裡是泉水在流動?分明是一條素淨的絲絹在輕輕地隨風飄蕩!水面還間或有粼粼波光,似晨星閃爍。這等畫境如何不叫人心生憐愛?紅塵中歸隱而來的凡夫俗子,在這松林間偶遇這樣的清流,定是恨不得掬一捧山泉拂面,洗去鬧市方外的僕僕風塵。

此,上聯寫月,妙在「松間」二字,樹影婆娑,便似把直白的月光篩碎,變得更加柔軟,更加夢幻;下聯寫泉,妙在「石上」二字,泉水姿態萬種,有的淙淙噴湧,有的點滴滲流,而泉流石上,便似把一股活潑跳躍的山泉鋪展開來,變得更加細滑,更加安靜。這正與首聯中「空」的情態相映成趣。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人物出場了:月上梢頭,洗衣歸來的姑娘們在回家的路上結伴而行,她們的歡歌笑語穿過繁密的枝葉,喚醒了沉睡的山林,給這片寧靜的「空山」注人歡樂;漁人們此時也駕著小船,滿載星輝的盡興而歸,小船碰倒兩側荷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此情此景,多麼讓人嚮往!洗衣女們每天做完手中的活計就在山中歌唱嬉戲,漁夫們每天趁著月輝滿載而歸。

在這人間仙境裡單純地生活著,沒有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沒有市井中的斤斤計較、人情淡薄。雖說工作只是簡單的重複,然而簡單不正是生活的原生態嗎?更何況,這世外桃源還有著如畫如詩的美景,能在這裡留守、終老;夫復何求?此情此景,也難怪詩人會發出「王孫自可留」的感慨了。

上聯「竹喧」用得妙。竹林縱使再繁茂,也不至於「喧鬧」吧。可是正因為山靜,風吹竹動的一點點聲晌都顯得很大,更何況有人在裡面穿行、說笑呢?正是這「喧」,反證了前面的「空」,這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同一個道理。

下聯「連動」二字也很傳神,應是漁舟歸來,卻只見蓮葉晃動,這說明蓮葉長得多麼茂盛濃密。但見「蓮動」,先給一個懸念,讓人猜想一是什麼東西呢?鷗鷺麼?野鴨麼?再揭開謎底,讓人輕輕提起的心又穩穩放下一山中有人跡,令人感覺溫暖而安全。先前我們眼前所見都是靜景,只有清泉是流動的,突然傳來竹林人聲,緊接著又見荷花晃動,這虛實、動靜一對照,便把整個山林激活了。

繪畫講究「畫龍點睛」。看中國的山水畫,純繪山水的總是難免讓人覺得少了點靈動之氣,山水間或點上一個「策笠翁」,或描出一個牧童,又或是三兩個文人瘦弱的身影,不必作主角,卻如畫之魂,能使山水頓時活起來。深諳丹青之道的王維當然知道這一點,這裡的「浣女」「漁舟」正是這幅秋山向晚圖的點睛之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直抒胸臆。前面寫景時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詩人對山林的熱愛,已為結句作了自然的鋪墊。山中的景色優美,民風淳樸,讓人情不自禁的流連忘返。誰說「山中兮不可久留「?連自然界的青春芳華也願意安住此處,像我們這樣的公子王孫在此駐留自是沒有壞處了。

由此可以看出詩人清淡如水的隱逸情懷。王維一生雖出入官場,享盡榮華,但田園生活始終是他內心深處從未改變過的嚮往。於是他總是寄情山水,以自然美來表現自己理想中的社會美,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意。

這首《山居秋暝》以山中所見所聞為題材,抒發了山居所感,全詩一氣呵成自然曉暢,文字凝練,境界澄明悠遠。讓人在欣賞山水之後,總是感到這迷人的風景後還大有深意,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令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 王維 〔唐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居秋暝》。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我準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師在關鍵環節實施加以點撥。我準備了一個課時來實施教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山居秋暝》是國家統編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唐詩在中國的詩歌是上是輝煌的時期。
  •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 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背景】這首詩優美的五言律詩,是王維在隱居輞川別墅時寫的。詩人在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期間,深感政治險惡,厭倦仕途,於是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用他畫家的敏銳直覺,加上隱士的高潔志向,寫了大量清新脫俗的山水詩,使得唐朝的山水田園詩得到了很大發展。
  • 山居秋暝,王維為什麼不想離開他的輞川山谷?
    什麼是對偶?前文講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的時候講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看。請大家分析一下杜甫《春夜喜雨》《登高》等作品,看看它們的第二聯和第三聯是不是對偶關係呢?接下來我們回到《山居秋暝》。詩的題目就是一幅畫,「暝」就是傍晚、黃昏,題目裡提示了幾個非常美的元素,「山居」「秋」「暝」。在哪「山居」呢?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部編語文《山居秋暝》教學設計一等獎,這樣上課,學生都聽入迷了
    這副對聯寫的是哪位詩人?(詩佛王維)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詩佛王維,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獨特魅力!二、識作者: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閒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為「王孟」。
  • 王維《山居秋暝》,最後兩句凡爾賽文學,能把杜甫氣哭了
    王維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作詩、作畫、音律無一不通,從王維的詩畫中,會發現他有一種與生俱來敏銳,前幾天說《使至塞上》,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王維特有的精緻,今天再說一首《山居秋暝》,同樣充滿了王維特色,把詩畫合一發揮到了極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山居秋暝》:高中學過王維的經典古詩,今天3個字讀懂詩佛之心
    這是王維《山居秋暝》的全文,也是我們高中時代必須背誦的一首古詩。雖然時光荏苒,過去了許多年,但詩情畫意長久地印記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光勾勒出了美麗的境界,還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詩中有畫。
  • 王維的一首秋詞,被譽為經典山水之作,細細讀來,耐人尋味
    宋代詞人蘇軾稱王維的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確,王維的詩歌,除了斐然的文採之外,善於將各種美景摻雜在自己的詩歌之中,這些美景古樸自然,素雅清新,讀來仿佛是一幅山水之作,富有美感,讓人韻味無窮。一首《山居秋暝》,素雅質樸,成為山水名篇。
  • 為什麼說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題目山居秋暝與詩中景色完全一致。山中初秋傍晚,景色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最好的意境莫過於此,詩裡有畫,畫裡有詩!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 品評唐朝隱居詩人王維的《鹿柴》《山居秋暝》意境內涵在哪?
    藝術領域創作者王維《鹿柴》的原詩作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是因為空無所求的山,才能大德載物於萬種的生物。這是王維多首詩詞空山的意境。也複合宇宙的規律,只有心空,才是大德載萬物的根本。乾坤天地,只所以偉大,富饒,久遠,是因為他們沒有自私的心,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他們大德載萬物,不求所以然。世上的山河更體現了宇宙大自然的無私無為空的境界。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評王維之《山居秋暝》
    詩文評鑑:王維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政治生活和思想狀況分四十歲前和四十歲後兩期,作為詩人,其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藝術反映形式詩歌,也分前後兩期:前期氣魄豪邁,富於政治激情;後期多著眼於山水自然,追求恬靜閒適,以禪意為詩。
  • 律詩小忌,王維山居秋暝中間二聯寫景,為何被清朝詩家批評?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山居秋暝詩中第三至六句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第三至第六句是指中間二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首詩寫景,不僅僅中間二聯,其實第一聯也是寫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首詩三聯寫景,未免有點多,所以王士禎提了一點意見。
  • 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
    下面介紹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宿香山寺明代:王世貞白雲深鎖上才幽,躡屐無勞問惠休。竹裡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談經石聽蟾蜍轉,卓錫天回象罔愁。香山寺地處幽僻,周圍白雲環繞,南朝僧人惠休曾在此修行,但因其塵緣未了,後還俗入仕,詩人不願步其後塵。作者用了一個「鎖」字,刻畫出寺院的寧靜氛圍。躡屐(niè jī),指詩人晚間休息之前,拖著木屐到處走動,顯示出一種悠閒輕鬆的心態。
  • 《山居秋暝》塵世喧囂,不如歸隱一方,享受空山新雨,明亮的月光
    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歌一開篇就寫終南山重巒疊嶂,直插遙天,氣勢雄偉,無不透露著帝王雄霸之氣,感嘆面對如此美好山河,哪裡還有什麼煩惱,更不必尋訪神仙了。因此,歌詠終南山的大有人在,也有不少人會想要去終南山一飽眼福,甚至修道。
  • 讀經典 唐代大詩人王維6首經典禪詩,你讀過幾首?
    這首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
  • 盤點大唐詩人用詩歌鐫刻的山水
    盤點大唐詩人用詩歌鐫刻的山水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在這些詩中有很多吟詠山水的詩歌,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吧。《江雪》千古絕唱,雪景在目《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
  • 五上語文:21課古詩《山居秋暝》知識點學習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作者: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3、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遊蕩下輕舟。4、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二、重點單詞:1、浣女:洗衣服的女子。2、歇:盡。 3、王孫:指詩人自己。
  • 哪篇文章或詩詞能與《富春山居圖》高度契合
    縱觀古今,能與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達到「形」與「意」高度契合的唯有盛唐王維的《山居秋暝》。富春山居圖王維,不但擅長詩詞,還工繪畫,通音律,多才多藝,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文人。王維還精通佛學,他的字「摩詰」和名「維」均來自佛教著作《維摩詰經》,一生受禪宗影響很大,細品其作品總能發現禪的印象。大家熟知他的作品非常顯著的一個藝術特點便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禪的融入使其作品主題更加得以提煉升華,非但「形」美且「意」更深。《山居秋暝》是其經典代表作。
  • 一山一脈,王維遙遠的舊夢從這裡伊始
    自古以來秦嶺不僅是一座地理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山遠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在秦嶺忘情山水、吟詩作畫秦嶺山中那寧靜優美的自然景色陶冶著王維的性情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是王維喜歡用「空」字空山新雨後——王維《山居秋暝》空山不見人——王維《鹿柴》波瀾動遠空——王維《漢江臨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