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期間創作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這兩種意境分類來說,這首山水詩應該屬於「無我之境」的典範。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
全詩以秋雨後的終南山作為寫作的背景,取景於月光斑駁的松林。以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塘、漁舟等一些尋常的景物與人物作為描寫的對象,在動與靜、聲與色的交相輝映中進行描摹刻畫,描繪出一幅靈秀空遠的雨後秋山圖。
空山新雨後,夭氣晚來秋
首聯明確交代了季節及天氣的詳情,使人在剛開始讀詩的一瞬間就能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空山」、「新雨」、「晚秋」,只是這幾個素淨的名詞疊加在一起就足以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被秋雨溼潤過的松林青翠欲滴,微涼的空氣中飄逸著泥土的芬芳,而腳下的泥土,踩上去鬆軟如棉,細滑如脂,再加上撲面而來微醺的晚風,令人神清氣爽而又陶然沉醉。
雖然詩人受佛教影響頗深,但此處的「空山」卻絕無禪宗所謂空寂虛無之意,也並非指雨後山中的冷清空洞。這「空山」二字,妙在言空而非空。可解作三層意思:一是山中松林繁密,在茂密的樹林中人們活動的痕跡完全被遮掩住了,此乃一時不見人,但非空絕人跡。
這與詩人在《鹿柴》中所寫到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異曲同工之妙。二是此山遠離塵世紛擾,便如世外桃源一般,生活在山中的人勢必優哉遊哉,不亦樂乎,此「空」是山中人心中之清澈空明,可與尾聯直抒胸臆的豔羨之語相印證。三是此山空而不荒,靜而不寂,因為我們馬上就可知道,這山中有石,上潺潺泉流,更有浣女嬉笑而歸,漁舟分蓮人水。此處的「空」與靜,正為下文的「喧」與「動」做好了完美的鋪襯。秋雨後的「空山」並沒有讓人感覺荒涼和沉寂,而是更讓人嚮往那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頷聯可以說是詩中最為經典,最能夠觸動人心的一句。簡單常見的景物在詩人的筆下互相輝映,營造出一個雅致脫俗的世界。雖然明月高懸空中,但是高高在上的它卻毫不吝惜地用自己潔白的光澤滋潤大地,月光透過繁密的枝葉灑在雨後鬆軟的泥土上,朦朧而又明亮;潺潺的泉水清澈見底。
如絲綢一般鋪在圓滑的卵石上,月光如夢,讓人恍惚迷離,覺得這哪裡是泉水在流動?分明是一條素淨的絲絹在輕輕地隨風飄蕩!水面還間或有粼粼波光,似晨星閃爍。這等畫境如何不叫人心生憐愛?紅塵中歸隱而來的凡夫俗子,在這松林間偶遇這樣的清流,定是恨不得掬一捧山泉拂面,洗去鬧市方外的僕僕風塵。
此,上聯寫月,妙在「松間」二字,樹影婆娑,便似把直白的月光篩碎,變得更加柔軟,更加夢幻;下聯寫泉,妙在「石上」二字,泉水姿態萬種,有的淙淙噴湧,有的點滴滲流,而泉流石上,便似把一股活潑跳躍的山泉鋪展開來,變得更加細滑,更加安靜。這正與首聯中「空」的情態相映成趣。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人物出場了:月上梢頭,洗衣歸來的姑娘們在回家的路上結伴而行,她們的歡歌笑語穿過繁密的枝葉,喚醒了沉睡的山林,給這片寧靜的「空山」注人歡樂;漁人們此時也駕著小船,滿載星輝的盡興而歸,小船碰倒兩側荷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此情此景,多麼讓人嚮往!洗衣女們每天做完手中的活計就在山中歌唱嬉戲,漁夫們每天趁著月輝滿載而歸。
在這人間仙境裡單純地生活著,沒有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沒有市井中的斤斤計較、人情淡薄。雖說工作只是簡單的重複,然而簡單不正是生活的原生態嗎?更何況,這世外桃源還有著如畫如詩的美景,能在這裡留守、終老;夫復何求?此情此景,也難怪詩人會發出「王孫自可留」的感慨了。
上聯「竹喧」用得妙。竹林縱使再繁茂,也不至於「喧鬧」吧。可是正因為山靜,風吹竹動的一點點聲晌都顯得很大,更何況有人在裡面穿行、說笑呢?正是這「喧」,反證了前面的「空」,這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同一個道理。
下聯「連動」二字也很傳神,應是漁舟歸來,卻只見蓮葉晃動,這說明蓮葉長得多麼茂盛濃密。但見「蓮動」,先給一個懸念,讓人猜想一是什麼東西呢?鷗鷺麼?野鴨麼?再揭開謎底,讓人輕輕提起的心又穩穩放下一山中有人跡,令人感覺溫暖而安全。先前我們眼前所見都是靜景,只有清泉是流動的,突然傳來竹林人聲,緊接著又見荷花晃動,這虛實、動靜一對照,便把整個山林激活了。
繪畫講究「畫龍點睛」。看中國的山水畫,純繪山水的總是難免讓人覺得少了點靈動之氣,山水間或點上一個「策笠翁」,或描出一個牧童,又或是三兩個文人瘦弱的身影,不必作主角,卻如畫之魂,能使山水頓時活起來。深諳丹青之道的王維當然知道這一點,這裡的「浣女」、「漁舟」正是這幅秋山向晚圖的點睛之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直抒胸臆。前面寫景時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詩人對山林的熱愛,已為結句作了自然的鋪墊。山中的景色優美,民風淳樸,讓人情不自禁的流連忘返。誰說「山中兮不可久留「?連自然界的青春芳華也願意安住此處,像我們這樣的公子王孫在此駐留自是沒有壞處了。
由此可以看出詩人清淡如水的隱逸情懷。王維一生雖出入官場,享盡榮華,但田園生活始終是他內心深處從未改變過的嚮往。於是他總是寄情山水,以自然美來表現自己理想中的社會美,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意。
這首《山居秋暝》以山中所見所聞為題材,抒發了山居所感,全詩一氣呵成自然曉暢,文字凝練,境界澄明悠遠。讓人在欣賞山水之後,總是感到這迷人的風景後還大有深意,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