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

2020-12-20 騰訊網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雨後,山谷顯得空幽寂靜,傍晚的天氣格外清爽,使人感到已到初秋時節。

皎皎明月照耀著整片松林,清泉從山石上涓涓流過。

遠處竹林喧鬧,知是洗衣女子歸來。

蓮葉在水中輕輕晃動,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船歸來。

任憑那春天的芬芳消散,遊子依舊在這秋色中留戀忘返。

詩中每一幅畫面都提現著意境之美:

有虛有實,空幽的山谷為「虛」,為「空」,清泉,漁舟,竹子為「實」,虛實結合,給人以悠遠寧靜之感。

有動有靜,清泉石上流中,清泉為「動」,青石為「靜」;蓮動下漁舟中,漁舟為「動」,蓮葉為「靜」。

有明有暗,月為「明」,松為「暗」,明暗交替,給秋夜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題目山居秋暝與詩中景色完全一致。山中初秋傍晚,景色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最好的意境莫過於此,詩裡有畫,畫裡有詩!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到底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意境呢?我們可以從這首詩的字面看出大意是這樣的:縹緲幽空的山谷,剛剛沐浴了一場新雨,天色漸漸暗了襲來,傍晚來臨,冥冥中似有秋意。
  • 山居秋暝,王維為什麼不想離開他的輞川山谷?
    接下來我們回到《山居秋暝》。詩的題目就是一幅畫,「暝」就是傍晚、黃昏,題目裡提示了幾個非常美的元素,「山居」「秋」「暝」。在哪「山居」呢?王維在長安郊外輞川這個山谷裡面,有小別墅、小莊園,他的朋友也會在附近搭一些房子。他們在這裡安居、坐禪、養生、喝茶,過一過親近自然的生活。今天這幅「山居秋暝圖」,都包含了哪些風景呢?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 王維 〔唐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居秋暝》。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我準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師在關鍵環節實施加以點撥。我準備了一個課時來實施教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山居秋暝》是國家統編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唐詩在中國的詩歌是上是輝煌的時期。
  • 《山居秋暝》:高中學過王維的經典古詩,今天3個字讀懂詩佛之心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王維《山居秋暝》的全文,也是我們高中時代必須背誦的一首古詩。雖然時光荏苒,過去了許多年,但詩情畫意長久地印記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光勾勒出了美麗的境界,還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詩中有畫。
  • 部編語文《山居秋暝》教學設計一等獎,這樣上課,學生都聽入迷了
    (詩佛王維)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詩佛王維,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獨特魅力!二、識作者: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閒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為「王孟」。
  •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想表現詩人遠離什麼?開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期間創作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這兩種意境分類來說,這首山水詩應該屬於「無我之境」的典範。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
  •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 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招致隱士的話語,王維這裡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這裡景色優美,可以長留。【賞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首聯交代時間、地點、季節、天氣,仿佛寫日記的固定格式。這或許就是王維那一天的日記呢?「空山」不是指空無一物,而是指寂靜空靈,空曠無人。
  • 王維《山居秋暝》,最後兩句凡爾賽文學,能把杜甫氣哭了
    王維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作詩、作畫、音律無一不通,從王維的詩畫中,會發現他有一種與生俱來敏銳,前幾天說《使至塞上》,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王維特有的精緻,今天再說一首《山居秋暝》,同樣充滿了王維特色,把詩畫合一發揮到了極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品評唐朝隱居詩人王維的《鹿柴》《山居秋暝》意境內涵在哪?
    藝術領域創作者王維《鹿柴》的原詩作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是因為空無所求的山,才能大德載物於萬種的生物。這是王維多首詩詞空山的意境。也複合宇宙的規律,只有心空,才是大德載萬物的根本。乾坤天地,只所以偉大,富饒,久遠,是因為他們沒有自私的心,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他們大德載萬物,不求所以然。世上的山河更體現了宇宙大自然的無私無為空的境界。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評王維之《山居秋暝》
    不過其後期詩中也有不少內容健康而又極富美學價值的作品,《山居秋暝》便是其中的一首,詩文內容如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當我們一氣讀完這首詩後, 不僅那幅「山居秋暝」的巨大畫卷,仿佛在眼前展開了,而且從畫卷中似乎還透出一派涼意和冷香來,呼吸間似乎還感到了空氣的潤溼和清新。明代的王世貞說王維的《山居秋暝》「字字入禪」,有的又說王維這首詩,充分體現了他詩中有畫的藝術特點。如果說真有什麼禪意,那麼這禪意主要應見於詩的畫面之間。這首詩的畫面是什麼呢?
  • 律詩小忌,王維山居秋暝中間二聯寫景,為何被清朝詩家批評?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山居秋暝詩中第三至六句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第三至第六句是指中間二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首詩寫景,不僅僅中間二聯,其實第一聯也是寫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首詩三聯寫景,未免有點多,所以王士禎提了一點意見。
  • 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
    下面介紹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宿香山寺明代:王世貞白雲深鎖上才幽,躡屐無勞問惠休。竹裡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談經石聽蟾蜍轉,卓錫天回象罔愁。在細味頷聯兩句,「竹裡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對仗工整,描寫細膩,相比於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王世貞喜歡唐代詩人的優秀作品,也經常研究仿效。他受到王維這首詩的啟發,用「千月至、片泉流」,抒寫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也表達了一種禪悅之情。
  • 王維最美的十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天地
    王維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詩中有畫,自然清新。他喜歡寫山,他詩中的山,總有一種遠離塵世、寂靜悠遠的感覺。每每讀他的詩詞,都會沉浸在那份自然脫俗的意境中。為什麼他詩中有畫呢,因為他除了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畫家。在作詩的時候,他一定也參用了一些繪畫的技術,用文字去描繪眼前的圖景和山水,以充滿靈性、形象的語言,去勾勒出景象的靈魂。所以,我們在讀他的詩的時候,總是很有畫面感,覺得傳神而立體。最喜歡的要數那首《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山居秋暝》塵世喧囂,不如歸隱一方,享受空山新雨,明亮的月光
    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話說古人曾寫下不少歌詠終南山的詩篇,唐代大詩人王維與終南山更有著不解之緣。王維也曾在此隱居同,而且還是歷史上用詩篇歌詠終南山最多的人。 王維,字摩詰,盛唐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後搬家至於蒲,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出身名門望族,自小就接受了全面的貴族教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
  • 哪篇文章或詩詞能與《富春山居圖》高度契合
    縱觀古今,能與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達到「形」與「意」高度契合的唯有盛唐王維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維還精通佛學,他的字「摩詰」和名「維」均來自佛教著作《維摩詰經》,一生受禪宗影響很大,細品其作品總能發現禪的印象。大家熟知他的作品非常顯著的一個藝術特點便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禪的融入使其作品主題更加得以提煉升華,非但「形」美且「意」更深。《山居秋暝》是其經典代表作。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終南之秀鍾藍田,茁其英者為輞川。文學史上有名的輞川,位於藍田縣南十餘裡,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不僅是秦楚要衝、三輔屏障,而且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心醉神馳的風景勝地。
  • 五上語文:21課古詩《山居秋暝》知識點學習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作者: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附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 一山一脈,王維遙遠的舊夢從這裡伊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喜歡用「空」字空山新雨後——王維《山居秋暝》空山不見人——王維《鹿柴》波瀾動遠空——王維《漢江臨泛》王維隱居終南山下時每當雅興陡起便獨自進山欣賞山中美景借終南山的山光水色、霧氣雲嵐以消解自己心中的塊壘有時偶然遇到山間老翁
  • 為何說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漢江臨泛》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維是多麼講究構圖,講究畫意,「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別的且不說,單說那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就足以給人無窮的想像,讓讀者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蒼茫、遼闊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