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小忌,王維山居秋暝中間二聯寫景,為何被清朝詩家批評?

2020-12-20 老街味道

前言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山居秋暝詩中第三至六句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第三至第六句是指中間二聯: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的中間二聯,都是寫景,確實有些不同。另外,也因為兩聯都寫景,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批評。

一、清朝人的批評

王士禎(1634年 -1711年原名王士禛 ),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王士禎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文壇領袖,他在《唐賢三昧集箋注》提到這首詩的時候說道:

寫景太多,非其至者。

這首詩寫景,不僅僅中間二聯,其實第一聯也是寫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首詩三聯寫景,未免有點多,所以王士禎提了一點意見。

乾隆稱之為江南老名士的沈德潛,也在《說詩晬語》中,提到這首詩 :

中二聯不宜純乎寫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象雖工,詎為模楷?

這是對於五律中間二聯變化的一種理解。一般來說,律詩的中二聯儘量避免都寫景或者都抒情。

二、中間二聯的變化

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中間的二聯需有變化。很多人談到律詩,都會說到起承轉合,在五、七律中的「轉」,一般指二聯和三聯的變化。

我們注意一下古人的五律和七律,假如第二聯偏重於寫景,第三聯就會偏重於抒情,或者相反。總之,中間二聯要有變化,儘量避免像王維這首五律中間都寫景。

但是,凡事都不可一成不變。另外,早期的格律詩還沒有後人那麼多講究。

如果中間二聯都是寫景的話,需要注意寫景也要有變化。

假如一聯寫近景,一聯可以寫遠景,一聯宏大、一聯細微,或者如同王維這樣,一聯偏重於人物,一篇偏重於自然景物。

三、無人之境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首詩前六句都是寫景,第一聯寫景是為了表明時令與地點,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秋天的傍晚,雨後的山中。

這首詩的頷聯與頸聯寫景,是有區別的。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林之間,有明月相照,山石之上,有清泉流淌。頷聯寫了具體的景物:明月,松樹,清泉,巖石 。

清代黃生《唐詩矩》評價這一聯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此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

四、有人之境: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與頷聯一樣,頸聯有四個意象: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但是這個四個意象(竹,浣紗女,蓮,漁舟)很明顯有了煙火氣,都是為了突出人物。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是因為浣紗女經過,蓮動,是因為漁舟划過,而漁舟也是由人所駕馭。

可以看出來,雖然王維中間二聯都是寫景,但是頷聯主要寫自然景物,頸聯主要寫人物。

一個是無人之境,一個是有人之境。

結束語

《唐詩矩》說王維這首詩是「尾聯見意格」,前面六句都是鋪墊,最後兩句表達出詩人的情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維用前面六句寫出了山水之美,結尾一聯表達自己喜歡山中勝過朝中。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64|鈿誓釵盟何處尋,陳東甫只留下3首閨怨詞

相關焦點

  • 山居秋暝,王維為什麼不想離開他的輞川山谷?
    每句五個字,就叫五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就叫七言律詩。律詩經常要使用對偶手法,句子是一對一對地出現,就像新郎新娘成雙成對,還像我們過年時貼春聯,有上聯,也有下聯。律詩的一二句叫第一聯,又叫首聯,「首」就是人的腦袋;三四句叫第二聯,又叫頷聯,「頷」就是人的下巴;五六句叫第三聯,又叫頸聯,「頸」就是脖子;七八句叫第四聯,又叫尾聯、末聯。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 王維 〔唐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 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招致隱士的話語,王維這裡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這裡景色優美,可以長留。【賞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首聯交代時間、地點、季節、天氣,仿佛寫日記的固定格式。這或許就是王維那一天的日記呢?「空山」不是指空無一物,而是指寂靜空靈,空曠無人。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到底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意境呢?我們可以從這首詩的字面看出大意是這樣的:縹緲幽空的山谷,剛剛沐浴了一場新雨,天色漸漸暗了襲來,傍晚來臨,冥冥中似有秋意。
  • 律詩寫作九忌
    即律詩中間對仗的四句皆用一類字起頭。如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中間二聯:「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紀昀曰:「平列四地名,究為礙格,前人已議之。」沈德潛指出:「連用四地名,究非律詩所宜。」(《唐詩別裁集》)如:趙昌父《梅花》中間兩聯:「未至臘時須訪問,已過春月尚躋攀。直從開後至落後,不問山間與水間。」
  •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想表現詩人遠離什麼?開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期間創作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這兩種意境分類來說,這首山水詩應該屬於「無我之境」的典範。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
  • 部編語文《山居秋暝》教學設計一等獎,這樣上課,學生都聽入迷了
    (詩佛王維)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詩佛王維,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獨特魅力!二、識作者: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閒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為「王孟」。
  • 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居秋暝》。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我準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師在關鍵環節實施加以點撥。我準備了一個課時來實施教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山居秋暝》是國家統編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唐詩在中國的詩歌是上是輝煌的時期。
  • 王維《山居秋暝》,最後兩句凡爾賽文學,能把杜甫氣哭了
    王維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作詩、作畫、音律無一不通,從王維的詩畫中,會發現他有一種與生俱來敏銳,前幾天說《使至塞上》,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王維特有的精緻,今天再說一首《山居秋暝》,同樣充滿了王維特色,把詩畫合一發揮到了極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評王維之《山居秋暝》
    不過其後期詩中也有不少內容健康而又極富美學價值的作品,《山居秋暝》便是其中的一首,詩文內容如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人對它的首聯「空山新雨後,天空晚來秋」作了這樣的評價:「出句展現雨後山村,對句顯示傍晚秋色,旨在揭示山居秋暝這一主題。」我認為這聯詩關涉全局,作用遠不止此。
  • 《山居秋暝》:高中學過王維的經典古詩,今天3個字讀懂詩佛之心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王維《山居秋暝》的全文,也是我們高中時代必須背誦的一首古詩。雖然時光荏苒,過去了許多年,但詩情畫意長久地印記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光勾勒出了美麗的境界,還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詩中有畫。
  • 品評唐朝隱居詩人王維的《鹿柴》《山居秋暝》意境內涵在哪?
    藝術領域創作者王維《鹿柴》的原詩作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是因為空無所求的山,才能大德載物於萬種的生物。這是王維多首詩詞空山的意境。也複合宇宙的規律,只有心空,才是大德載萬物的根本。乾坤天地,只所以偉大,富饒,久遠,是因為他們沒有自私的心,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他們大德載萬物,不求所以然。世上的山河更體現了宇宙大自然的無私無為空的境界。
  • 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
    下面介紹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宿香山寺明代:王世貞白雲深鎖上才幽,躡屐無勞問惠休。竹裡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談經石聽蟾蜍轉,卓錫天回象罔愁。在細味頷聯兩句,「竹裡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對仗工整,描寫細膩,相比於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王世貞喜歡唐代詩人的優秀作品,也經常研究仿效。他受到王維這首詩的啟發,用「千月至、片泉流」,抒寫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也表達了一種禪悅之情。
  • 為什麼說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題目山居秋暝與詩中景色完全一致。山中初秋傍晚,景色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最好的意境莫過於此,詩裡有畫,畫裡有詩!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 五上語文:21課古詩《山居秋暝》知識點學習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作者: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二、重點單詞:1、浣女:洗衣服的女子。2、歇:盡。 3、王孫:指詩人自己。(註:本課的視頻講解可到我的主頁裡面去觀看。)
  • 《山居秋暝》塵世喧囂,不如歸隱一方,享受空山新雨,明亮的月光
    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十五歲就離家赴長安求仕,不久就登進士第,被授予太樂丞的職位。可是因事被貶濟州司倉參軍。這次被貶,對王維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於是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曾經就棄官隱居於終南山等處。後來他獻詩張九齡,希望得到援引。第二年,他擔任右拾遺,本以為從此仕途無憂,但是再瀟灑的生活,也抵不住大廈將傾的波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不是一句空話。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上期用了不少詩友所作律詩的中二聯例句,簡單講解了律詩對仗句普遍存在的毛病。那麼如何解決這些毛病呢?以筆者個人觀點,要學好律詩的對仗,一定要要靜下心來多學一些有關詞性結構的知識,多讀古詩,加深知識積累。
  • 王維的一首秋詞,被譽為經典山水之作,細細讀來,耐人尋味
    宋代詞人蘇軾稱王維的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確,王維的詩歌,除了斐然的文採之外,善於將各種美景摻雜在自己的詩歌之中,這些美景古樸自然,素雅清新,讀來仿佛是一幅山水之作,富有美感,讓人韻味無窮。一首《山居秋暝》,素雅質樸,成為山水名篇。
  • 律詩布局的四種方式
    現將其主要布局法歸納如下:  1、起承轉合法  律詩的布局以「聯」為單位。首聯(第一、二兩句)為起,頷聯(第三、四兩句)為承,頸聯(第五、六兩句)為轉,尾聯(第七、八兩句)為合。起聯起到點題、定基調或籠罩全篇的作用,故有的交待時間、地點、事項,有的總括全詩,有的則直接寫景抒情等。  承聯是接著起聯寫下去的,或描景,或敘事,或抒情,以加深擴充起聯的內容。
  • 十首王維最經典的五言律詩,寫出了絕美的詩意生活
    2、《山居秋暝》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最受人喜愛的名篇之一,因為詩中寫出了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境界,那就是空山一樣空澄明淨的人生境界。在這個秋天的傍晚,王維的內心經一場秋雨洗過,變得無比空明澄淨。他的內心有明月照拂,有清泉流過,澄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