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農曆新年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這期間雖然大家響應政府號召居家少外出,但是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進行了復工。大多數上班族每天通勤,除了地鐵及公交車,也有一部分人是乘坐私家車或計程車,而車子本身為密閉空間,人與人間的距離小於1米,因此存在一定的接觸感染風險。此外,車內的空氣品質,也攸關乘客及司機的身體健康。
下面,亮健好藥君給大家講講,如何避免讓自己的車子成為病毒和空汙的「溫床」?
車內空汙主要有4個來源
1、車輛內飾
除了車子的外觀,許多人為了提高體驗,也非常重視內飾。內飾包括座椅,方向盤、腳踏墊、中控臺等等,這些東西一般是使用皮革、各項塑料等有機化合物和溶劑製作而成,其中可能就含有苯、甲苯等致癌物質。特別是在夏天,經太陽暴曬後還會增加揮發性有毒物質的濃度。
2、車內布置
很多人為了增加車內的美觀,會把一些毛毯、絨毛玩具等放到車內,這些毛織物容易附著塵蟎和灰塵。另外由於新車或密閉的空間原因,車內可能會有異味,因此車內放置芳香劑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這些芳香劑也有可能釋出甲醛等有毒物質。
3、習慣不佳
喜歡在車內抽菸會讓煙味難以散去,而經常在車內吃東西,避免不了一些食物的碎屑掉落,碎屑產生異味、滋生黴菌、跟灰塵結合,可能引發人體的氣喘和呼吸道疾病。
4、車外汙染源
許多大城市有空氣汙染,上下班時是車輛出行的高峰,汽車尾氣的排放,和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並非能全部被汽車空調過濾掉,如在汽車空調運行內外空氣循環時,就有可能被吸入車內。
擺脫車內病毒和空汙,可以做4件事
面對車內空汙和防疫考量,專家建議,最好的方式是開窗、戴口罩和勤換空調濾網。為了防病毒上身,乘車時還是建議戴口罩
1、 開窗
坐上車後先開窗10分鐘,讓車內空氣流通,降低車內有害物質的濃度,尤其是經烈日曝曬過後的車子更該這樣做。因為每臺車的換氣率不同,不一定能充分將車內、外空氣交換,不建議只開一扇的車窗,因為開窗會造成空氣流動,在下風處的人可能會被上風處(靠開窗處)的傳染。
2、戴口罩
開窗是營造半開放式的空間,空氣流動下病毒量會降低,減少感染風險,能搭配口罩是最完整的保護。如果車外空氣汙染嚴重,也應以防疫為優先,建議開窗戴口罩,雖然醫用外科口罩無法抵擋PM2.5,但能過濾較大的空氣雜質,也有一定的保護功效。
3. 勤換濾網
如果碰到某些情況不方便開窗,例如外面下大雨,則可使用外循環功能,車外循環可以提供一些新鮮空氣、降低車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亮健好藥君提醒大家記得要勤換空調濾網,這樣可以增加車內換氣的效率。一般是裡程5,000至10,000公裡就要更換濾網。
如果是接載陌生人或不確定是否有傳染風險的親朋好友,除了戴口罩,也可在乘客下車後清潔座椅、安全帶、手把等地方。